位置: 首页 > 记者采编 正文

小记者看大记者 体验报纸出版过程

作者: 来源:admin 关注: 时间:2019-02-07 18:05

小记者看大记者 体验报纸出版过程

小记者参观《巴彦淖尔日报》会版

小记者看大记者 体验报纸出版过程

这则新闻好在哪里?

小记者看大记者 体验报纸出版过程

要闻编辑老师下班时,我早已进入梦乡。

小记者看大记者 体验报纸出版过程

报纸就是在这里印刷出来的。

小记者看大记者 体验报纸出版过程

报纸在美术编辑手中形成最初的样子。

小记者看大记者 体验报纸出版过程

经济新闻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

小记者看大记者 体验报纸出版过程

特刊部编辑介绍旗县、行业版的制作。

小记者看大记者 体验报纸出版过程

“河套从哪里来”系列报道的编辑部门。

小记者看大记者 体验报纸出版过程

如何刷码乘公交?社保补贴有哪些变化?民生版告诉你答案。

小记者看大记者 体验报纸出版过程

新媒体编辑告诉我们发送前要确保内容无误。

  今天是我国第19个记者节,为了让巴彦淖尔日报社的小记者们对记者职业有更加直观和清晰的认识,11月1日,巴彦淖尔日报社开展了“小记者看大记者”活动,让小记者们了解报纸的制作流程、记者工作如稿件写作等。

  放学后,小记者们迫不及待地来到报社,在《巴彦淖尔日报》总编办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了《巴彦淖尔日报》各编辑部、记者部以及报社印务中心等办公场所。此次活动还组织小记者分组分别与要闻编辑、记者、新媒体编辑、美术编辑等对话和交流,详细了解报纸采访、编辑、美编、会版、印刷等各个流程,并把当天在报社的活动内容采写成一篇新闻稿件;3日,小记者们乘车前往三胖蛋食品有限公司,跟随记者杨志利现场采访;7日,小记者们参观了巴彦淖尔日报社报史馆,了解60年来报社成长的足迹。

  经过参观学习与实践,小记者们纷纷表示获益良多,并对记者这一行业有了更加深入的感受和认识。

走进报史馆

  11月7日,我们走进巴彦淖尔日报社报史馆,一起了解报社发展历程。

  巴彦淖尔日报社报史馆共分为6个篇章,有关怀篇、荣誉篇、建设篇、创新篇、产业篇、党建篇,每一个篇章都记录了报社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荣誉篇和建设篇。

  巴彦淖尔日报社1958年8月成立,目前全社有员工291人。建社以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关怀和全体员工的努力下,获得了数不清的荣誉与奖励:先后多次被评为自治区重大主题宣传先进集体、自治区级文明单位标兵、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新闻宣传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2016年~2017年,巴彦淖尔日报社先后获得“内蒙古报业融合发展奖”“自治区最佳融媒体新锐奖”“中国报业新媒体项目创新奖30强”等荣誉,《巴彦淖尔日报》获得“金长城传媒奖·2017中国传媒融合发展十大创新力地市党报”荣誉称号。

  依依不舍离开了奖状满满的荣誉墙,报社的老师带领我们步入建设篇。站在展墙前,那些丰富的内容仿佛散发出了美食般的诱人香气,吸引我关注它、了解它。

  巴彦淖尔日报社主办的《巴彦淖尔日报》每周出版40块版,是全市唯一的市委机关报;《巴彦淖尔日报》(蒙文版)于2014年加入内蒙古蒙文报网联盟,成为报网联盟成员报;主办的《巴彦淖尔晚报》创刊于2005年,是自治区西部唯一拥有全国统一刊号的都市类报纸;“掌上巴彦淖尔”微信公众号2013年10月开通,是巴彦淖尔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倾力打造的品牌新媒体,目前订阅用户已经达到22万……

  一路走来,巴彦淖尔日报社以“一报在手知天下”为理念,创造着辉煌,赢得了荣耀……看着那些反映着努力与成绩的数字,我真为自己是巴彦淖尔日报社小记者中的一员而自豪。

  参观结束了,在报史馆了解到的历史与述说它的图片、数字一直在我脑海中盘旋,让我对“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有了更深的理解。我也要学习这种精神。

我眼中的一位编辑

  你们知道她为什么选择这份职业吗?是因为她上学时特别喜欢写作,而且写得特别好,母校老师经常拿她的作文当范文念给同学们,正因为这份天赋和努力,职业选择了她,而她也热爱这一职业。11月1日,我有幸采访到了《巴彦淖尔日报》一位资深编辑——韦嘉。

  韦嘉编辑2001年来到巴彦淖尔日报社,在这里工作已经17年了,报社的新闻工作对她来说是一份崇高的事业,她告诉我:“对待事业要非常认真,对待事业认真的人一定是对生活认真的人,热爱生活的人,才会忠于事业。”这使我看到了一个对待工作与生活认真、有责任感的韦编辑。

  2003年非典,疫情向全国扩散,记者们都特别忙,24小时待命,韦编辑当时是一名记者。她在医院采访,一位护士告诉她这里有一个感染了SARS病毒的8岁小孩,医生、护士一直在鼓励他。有一天孩子告诉护士,想亲护士一口、抱抱护士,当时所有的人都沉默了,听到这里我热泪盈眶……

  当我问到如何评判一张报纸,韦嘉编辑从专业的角度回答我:“首先我们要看这张报纸有没有卖点,版面是否丰富。我个人比较喜欢服务老百姓和文化这两个版面。”每当出版一期好报纸,韦嘉编辑用了一个字形容自己的心情——爽!从这一个字中的回答中,我看到了韦嘉编辑对事业兢兢业业、从未放松的态度。

  报社的工作很辛苦,大家会经常加班,韦嘉编辑等回家还要审版样,记者则随时准备出发采访……报社工作人员的敬业态度让我敬佩。韦嘉编辑对编辑记者要求严格,要求要守纪律,不准迟到早退,时刻保持学习的状态,不日进则日退,无论什么时候都要保持理性,不能感情用事,这样报道才不会失真,要做个正直的人。

  采访完韦嘉编辑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要好好学习,做一个像韦嘉编辑一样正直、努力向上、热爱工作、严谨的人。

  这是我眼中的韦嘉编辑,希望有一天我也会成像她一样的敬业奉献、认真负责的新闻人。

参观日报社有感

  11月1日下午放学后,巴彦淖尔日报社小记者的老师带我们到报社参观。

  巴彦淖尔日报社所在的新闻大厦共十二层。待小记者到齐后,一位工作人员向我们介绍报纸是如何送到读者手中,以及报纸是如何征订的。这让我们对报纸有了初步的了解。

  来到位于11层的《巴彦淖尔日报》会议室,编辑叔叔、阿姨向我们展示了当日的报纸内容。我们了解到,《巴彦淖尔日报》通常由八个版面组成,每一个版面刊登着不同的内容,有关于时政的、有关于经济的,还有的内容是关于当地的风土人情的。

  在分组采访中,我与其他小记者组成了四人采访小组,对报纸的制作过程进行采访提问。被采访的这位阿姨特别热心,一一回答了我们提出来的各种问题,不仅如此,还带领我们参观了走廊上张贴的各类报纸。经过介绍,我们得知这些报纸是编辑、记者叔叔阿姨们的优秀展览报纸,日报社对这些报纸进行了等级分类,作为编辑、记者们工作业绩的凭证,也作为其他人学习的范例。

  在印务中心,我们看到了宽敞的厂房和高大的机器。厂房里面的地面上放置着几卷很粗的纸卷,据说这些纸卷有好几吨重。那里工作的叔叔告诉我们,厂房里的机器价值几千万,自动化程度很高,全部由电脑操作控制,单台机器每小时可以生产3万份报纸,若是4台机器同时开工,每小时就可以生产12万份报纸。这些机器不仅为巴彦淖尔市本市印刷报纸,还分担着邻近的城市,如乌海、包头等地的报纸印刷任务。在那里工作的叔叔很辛苦,他们必须上夜班印刷报纸,通常要工作到第二天凌晨,有时候甚至要工作到天亮才能下班。我要向他们致敬,他们为了各个单位的叔叔、阿姨们能够及时看到第二天的报纸而辛勤工作。

  通过这次参观,我了解到了报纸的编辑、印刷和投递的相关知识,对报纸这个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要努力学习,长大后也要当像叔叔、阿姨那样的编辑记者,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部’,我来了”

  迎着秋风,我来到了盼望已久的小记者“总部”——巴彦淖尔日报社。这个让我日思夜想的地方,这次我终于有机会一探究竟了。

  在这里,我们首先听新闻前辈们讲了当日《巴彦淖尔日报》的内容。据老师介绍,这是日报的会版会。只见各部门的主任仔细听编辑老师讲解当日报纸,并指出建议修改的地方。

  分组采访的时间到了,我很高兴可以跟同一所学校的同学分在一起。盼来了访问时间,我兴奋得一蹦三尺高!我们的老师是杨老师,她耐心地给我们讲了不少关于新媒体的知识。杨老师以有9600名粉丝的《巴彦淖尔日报》公众号为例,向我们介绍了新媒体的三要素是视频、文字、图片,并告诉了上传内容的方法,提醒我们发送时一定要仔细察看不足之处。

  走进巴彦淖尔日报社印务中心,浓浓的墨香扑鼻而来。这里有不少机器,工作人员告诉我们,报纸就是这些印刷设备印刷出来的。这里每天印报纸至少二十万份,印书一天五千份,真是不小的数字。这位叔叔告诉我们,这里的工作人员工作时间是在晚上十点到凌晨四点。想到那个时间我还在梦乡里,叔叔阿姨的工作真的很辛苦。

  充实快乐的时光总是很短暂,期待下次能再到“总部”参观学习。

默默无闻的新闻工作者

  11月1日的下午,我们小记者来到了巴彦淖尔日报社,去了解编辑老师挑选新闻、选编内容、印刷发行的过程。

  在这里,我们深刻体会到了记者老师的辛苦:

  每一位老师的工作不同,大家各司其职,把分内的事做好。

  编辑老师需要从大量的稿件中挑选出具有新闻性的内容组成版面,然后通过看大样修改不够准确的地方,一份报纸最初的样子就成形了。接下来,在印刷机器上印刷并通过邮递员叔叔阿姨的辛勤投递,最新一期报纸就到了读者的手中。

  一份报纸从稿件采写、编辑到最终传递到读者手中,凝结了许多人的努力,好多报社的老师很晚才能下班,十分辛苦。

  通过这次到报社参观学习,我才知道,报社的工作人员为了让大家能及时看到我们身边以及各地发生的重要新闻,付出了多少精力啊!

大记者带我探秘“三胖蛋”

  提起“三胖蛋”瓜子,临河人几乎无人不知,电梯里、出租车上、公交车上到处都有它地方风味浓郁的风趣广告,在亲朋好友的聚会上,也经常能吃到味道醇香的“三胖蛋”瓜子。很有幸,我们巴彦淖尔日报社小记者们11月3日在大记者的带领下到三胖蛋食品有限公司去参观,揭开“三胖蛋”瓜子美味的“秘密”。

  来到三胖蛋食品有限公司,第一个环节就让我们兴奋不已——嗑瓜子大赛。小记者们围坐在桌前,每人前面都放着一堆好吃的大瓜子,在规定时间内,谁嗑的瓜子最多谁就是大赢家,能得到三胖蛋公司给的一盒精美的瓜子呢。我平时不怎么嗑瓜子,看着别人一颗一颗磕得那么快,我急得不得了。最后,我只得了第七名,不过,这些瓜子真的好吃,虽然没取得好名次,可我也不算一无所获,嘿嘿。

  随后,我们兴致勃勃地来到生产车间,工人们告诉我们,三胖蛋瓜子的口号就是“炒中国最好的原味瓜子,创世界一流品牌”,原来这些好瓜子是从源头就开始把控的,有一句话“十斤瓜子选二两,一盘葵花出一颗”说的就是三胖蛋瓜子的挑选标准,这还不算完,要做一颗三胖蛋瓜子,要达到一定的标准才行。在筛选车间,瓜子需要经过7道工序,让机器把那些颜色不好的挑出来,这就是第一选“色选”;选出来的瓜子要进行炒制,炒制以后,还要进行手选,淘汰花皮的、畸形的瓜子,这就是第二选“皮选”;第三选就是把体积稍小的瓜子挑出来,也就是“挑小选”。这时,可能就会有人问,那些挑出来不好的瓜子怎么处理呢?工人说这些瓜子虽然没有通过“三胖蛋”的严苛挑选,但不代表品质不佳,这些原料仍可供下游厂家继续生产。

  了解了完整的生产流程后,我们的好奇心就转移了,一直没搞懂就是这个牌子为啥叫“三胖蛋”,来到这里才知道,原来,他们的老板就叫“三胖蛋”,哈哈,真有意思。这么好吃的瓜子,一年能生产多少啊?工人们告诉我们,“三胖蛋”瓜子年产5000万罐,这是多少啊?我的小脑袋是算不出来的。

  一上午时间过得好快,通过我的了解,我知道了“三胖蛋”瓜子销量这么好是有原因的,不仅广告做得好,原料好、工人生产技术好、厂家食品卫生安全做得更好。我为河套地区有这么一个好的品牌而骄傲,希望这个品牌能像它的口号一样,成为世界一流的品牌。

我眼中的记者

  我一直以为所有从事记者职业的人都是光鲜亮丽的:每天到世界各地采访,见世界各地的人……这是我一直向往的职业。可是到了今天,我才知道记者职业并不是我所以为的那样简单。

  11月1日,我们小记者班的同学有幸来到了巴彦淖尔日报社新闻大厦参观报纸的生产过程。一想到可以看到全市的报纸印刷,我激动的心情难以抑制。

  走进新闻大厦,一位叔叔为我们简单介绍了巴彦淖尔日报社的发展历程,并引领我们来到《巴彦淖尔日报》会议室。在这里,编辑老师像往常一样工作,并为我们讲解当日需要付印的报纸,还让我们做点评。我注意到,在当天报纸的八个版面中,只有第一版是空白的,于是我带着心中这个大大的问号去采访了《巴彦淖尔日报》第一版的编辑。在采访过程中,我了解到了编辑工作的重要性,从下午的上班时间开始就要时刻关注最新发生的重要新闻,有时会工作到第二天凌晨两三点钟甚至更晚。编辑老师的工作如此辛苦,我心中对他们敬意油然而生。

  在印务中心,一位叔叔告诉我们,印刷机器都是由操作员通过电脑控制的,操作过程中的一点差错都可能引发意想不到的后果。

  经历了这次的活动,我知道了在记者、编辑们的光鲜亮丽背后,是他们付出的辛勤汗水和极大努力,才让我们及时的看到每天发生的新闻,我更加崇拜和敬仰他们了。记者节之际,我想对他们说一声:“你们辛苦了!”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返回顶部】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最新图文
  亚欧日报是大型综合日报,亚欧日报网路报是一家大型的网络报电子版,新闻信息涵盖四海五洲,新闻内容五花八门,新闻视角独特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