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一线报道 正文

中央媒体赴一线报道芦山抗震救灾体现社会责任

作者: 来源:admin 关注: 时间:2016-06-16 10:21

    新华社北京4月25日电 自4月20日芦山地震以来,人民日报等中央17家主要新闻单位先后派出500多名记者奔赴灾区一线采访报道。以实际行动践行本月16日中国记协与25家中央和地方媒体共同发起的“为中国梦传递正能量”倡议,彰显媒体社会责任。

    5天来,记者们在通讯受阻、交通中断、余震不断的条件下,不顾个人安危,第一时间赶赴震中地区,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度的职业精神,克服居无定所,采访、报道条件异常艰苦等困难,深入救援指挥机构、救援现场、医院、受灾群众安置点,近距离采访救援队员、普通志愿者、当地群众、部队官兵、医疗人员,发回了大量时效性强、现场感强、有深度、有影响力的鲜活报道。这些来自一线的报道真实全面地反映了抗震救灾情况,成为灾情报道权威信息源,为中央决策部署提供重要参考和依据,为有力有序有效地开展救援工作,引导民众调整心态,积极理性面对灾情传递了巨大的正能量,体现了中央主流媒体在重大突发事件中舆论引导和社会公信力,在抗震救灾进程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正面作用。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连续五天直播芦山地震灾区的现场报道。通过央视国际视频通讯公司发布的相关视频素材被境外563个电视台(频道)采用3602次。中央电台中国之声自20日上午10时开播持续72小时的《雅安紧急救援》特别直播,全面报道各方抗震救援实时进展,针对灾区收听需求,播出雅安方言服务信息,加强专家解读和心理疏导。第二批赴灾区的记者还随身带去200台全波段太阳能手摇充电收音机,充分发挥广播在突发事件中的应急作用。新华社记者在震后13分钟就从成都出发前往雅安,是首批进入通讯、交通中断的震中地区的中央媒体记者,并于当晚就在芦山县成立新华社地震报道前方指挥中心。震后3天,新华社赶往震区编辑记者共133人,播发各种稿件3300余条,微博发稿880条,其中多篇为国内外主要媒体首发报道。

    人民日报记者采写的《生命救援:及时 有序 高效》,突出各方救灾力量与时间赛跑,全力救援受灾群众的努力,组织骨干力量撰写刊发《从汶川到芦山,一个民族的砥砺前行》、《震后芦山为何能“定下神来”》等评论,以感性的文字与理性的分析,深入阐释以举国之力应对灾难所体现的中国道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光明日报《灾情就是命令 生命高于一切》系列评论充分展示了中央主流媒体的人文关怀。经济日报记者采写的《灾区群众不等不靠团结自救》生动反映震中龙门乡受灾群众积极自救互救事迹;《不需指令 随时救治》、《多争取一秒 多抢救一人》报道医务工作者、武警战士争分夺秒抢救危重伤员的感人瞬间。

    经济日报社记者郝立东在从芦山县赶赴灾情最严重的宝盛乡时,积极协助救援队勘察分析地形环境,被滑落的巨石砸伤右腿,造成右腿脚踝和膝盖两处骨折。中央电台记者潘毅步行数十公里,经历了搭乘运输船、拖拉机、摩托车甚至挂在铲车外侧的艰险,途中坚持不断连线报道生命之路的进展情况。他发回的《记者艰险深入宝兴县,历时10小时目睹多次滑坡》等录音报道被媒体大量转载。中国日报记者安百杰连续工作20小时,在余震中协助群众疏散时被踩踏受伤。

    在芦山地震的报道中,中央主要新闻媒体记者饱含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秉承不畏艰险、坚守一线的职业精神,充分体现了以实际行动响应倡议号召,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实现中国梦传递正能量,积极承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职责和使命的自觉性。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返回顶部】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最新图文
  亚欧日报是大型综合日报,亚欧日报网路报是一家大型的网络报电子版,新闻信息涵盖四海五洲,新闻内容五花八门,新闻视角独特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