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一线报道 正文

【来自抗洪抢险一线的报道】

作者: 来源:admin 关注: 时间:2018-02-16 18:38

【来自抗洪抢险一线的报道】

——鄱阳民兵防汛抗洪掠影

【来自抗洪抢险一线的报道】

  18日上午,利用抗洪间隙,在万年县齐埠乡担负抗洪抢险任务的第31集团军某炮兵团50余名官兵来到齐埠乡敬老院,开展敬老献爱心活动,为敬老院清扫卫生,并与老人们拉家常、询问健康状况、为老人看病送药。陈明磊 记者 邹萍艳 龚俊慧 摄影报道

【来自抗洪抢险一线的报道】

  连日来,余干县万名干群日夜坚守在防汛一线,巡堤查险排险。   张德昌 记者 吴卫民 摄影报道

“向解放军看齐!”

——鄱阳民兵防汛抗洪掠影

  本报记者 陈绍鹏 张东红

  鄱阳400多公里防汛大堤上,有着这样一支特殊的抗洪队伍:他们身着迷彩,码沙袋、打木桩、堵洞口,什么都干;圩堤上、烈日下、风浪中,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他们,就是活跃在抗洪一线的1000多名鄱阳民兵!

  7月18日上午,记者乘快艇来到油墩街镇西河西联圩大港边段,只见几十位身着迷彩服的民兵正将沙袋从运沙船搬到堤坝上。“虽然水位正在下降,但是我们一刻也不能放松警惕,沙袋是从6公里外的地方运过来的,时刻准备应对突发险情。”油墩街镇民兵突击队队长姚孝民对记者说道。

  该段曾多次出现险情。7日下午2时许,该段出现穿洞重大险情,浑浊的洪水夹杂着泥土冲向堤外的农田,雪上加霜的是,坝顶同时出现了跌窝,深度有半个身位,如不尽快处理,就会导致溃堤!60多名民兵立即投入战斗,在背水面堤坝出水口处设立围堰,然后将沙土填进围堰,减缓水流。吴义勇、吴新桃、吴义才、徐赞华等4名水性较好的民兵奋不顾身跳入水中,在迎水面找洞口。他们光着膀子,一会儿一个猛子扎下去,如此折腾了七八回,终于找到了洞口。一袋袋沙土立即投进水中,扔了2000袋左右的沙土后,终于将洞口堵住,险情得以排除。随后,民兵突击队员们先后用了5万余袋沙土,对该段较为单薄的圩堤进行了加固,成功保住了这段圩堤。当地群众都认为大港边段圩堤没有出现溃口,是个奇迹。自7月4日油墩街镇民兵突击队成立以来,60余名队员们个个没有回过一次家,24小时坚守在河堤上。用他们的话说:“我们要向解放军看齐。哪里有险情,我们就到哪里去。”

  在昌洲乡也有一支50余人的抗洪民兵队伍,他们中有退伍军人,有党员,还有报名参军的青年;年长的已有63岁,年少的只有18岁。为了守护家园,他们凝结成了一个强有力的战斗集体。

  12日早上7时许,昌江河小渡段出现大面积泡泉险情,民兵抢险队员们迅速从乡政府驻地赶到现场。19岁的曹赞林扛着几十公斤重的沙袋来回奔跑,连续奋战了将近5个小时,险情最终得到控制。而这时,他已经累得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59岁的陈金和本来在杭州打工,听说家乡受灾,立刻赶了回来,加入民兵突击队,即使胃病发作仍坚守一线。当过兵的他诚恳地说道:“抗洪抢险是我们应尽的职责,钱以后可以再赚,抗洪不能有一下耽搁。”19岁的彭广镇的家就在200米外,十几天来,他也没有回家睡过一晚。

  目前,在鄱阳各个乡镇都成立了民兵抢险队伍。他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兵,却发扬了部队能打仗、打胜仗、打硬仗的优良传统,他们用汗水、用鲜血,一次次地成功处置了险情,成了该县防汛抢险主力军。截至目前,鄱阳共组织了民兵1.3万余人次投入防汛抢险,为护卫大堤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

  干群抗洪抢险,蛮拼的!

  李胜文 彭卫东 记者 吴卫民 黄良龙

  汛情就是命令。自7月初以来,鄱阳湖水位陡涨,险情就像冲锋号!余干1万余名党员干部和群众投身到抗洪救灾最前沿,战斗在防洪抢险第一线,成就一道动人的风景线。

  这些天,刚成为预备党员的东塘乡东风村大学生村官吴饶武领着村民清理圩堤杂草,疏通巡堤通道。因为抗洪,吴饶武对未婚妻杨婕充满歉意。由于两人恋爱已久,都希望尽快举行一个订婚仪式,为此他已经通知亲朋好友7月8日来喝订婚喜酒。抗洪抢险的严峻形势,让吴饶武果断决定推迟订婚。

  自从余干县启动III级防汛应急响应后,东塘乡富裕村的老支书章振风就没有停歇下来。在信瑞联圩东塘段4公里长的圩堤上,他坚持每天带领十多名村民,两小时巡查一次,共发现泡泉、渗水等10多处险情,并进行了有效及时处置。

  眼下正是“双抢”时节,老章天天在圩堤上,顾不上自家30亩水稻的抢收和抢种,这让他的老婆俞金娇又气又急。“‘双抢’‘双抢’,就得要抢时间,眼看到了手的粮食不能收。”看到老婆愁容满面,老章耐心地解释说,“一季欠收是小事,圩堤倒了才是大事。”听了老章一席话,俞金娇只得花了6000元雇人来帮忙“双抢”。

  从7月7日起,受长江持续倒灌鄱阳湖的影响,九龙镇润溪湖的水位持续上涨,漫过堤顶,万亩稻田受到洪水威胁。村民董福茂再也坐不住了,他拿起铁锹赶往润溪圩堤上,与大家一起处理润溪湖圩的险情。今年已经71岁董福茂,瘦高个。许多群众看他年纪大,都纷纷劝他帮忙做点整理蛇皮袋的轻快事,可他就是不听,非要和大家一样扛泥袋,而且一做就是4、5个小时。他说:“抢险抢险就要人人动手,有一份热,就要发一份光。”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返回顶部】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最新图文
  亚欧日报是大型综合日报,亚欧日报网路报是一家大型的网络报电子版,新闻信息涵盖四海五洲,新闻内容五花八门,新闻视角独特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