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一线报道 正文

扶贫先扶志 推动“双脱贫”——来自义县脱贫攻坚一线的报道

作者: 来源:admin 关注: 时间:2018-10-17 01:04

  “自从跟养鸡大户高彩霞大姐结了对子,我家的日子是越过越好了。”锦州市义县留龙沟镇大齐沟村的朱宛一边收拾自家鸡舍一边对记者说。

  贫困户朱宛心中始终有一个念头,人穷不能志短,只要肯卖力气,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近日,记者在义县调研采访,发现了许多可喜的新变化——贫困户借助政策自力更生摆脱贫困的多了,“伸手要”的少了;邻里间互帮互助实现脱贫的多了,“单打独斗”的少了……

  改变并非偶然。义县县委、县政府认识到,只有切实改变“等、靠、要”思想观念,切实激活贫困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才能实现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脱贫,彻底拔除穷根、消除贫困。

  从2016年起,义县创新扶贫载体,大力开展“道德扶贫”,通过道德建设释放出的精神力量让贫困户摆脱“精神之困”,助推脱贫攻坚工作,在全县上下形成了合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浓厚氛围。

  榜样传帮带 不再“等、靠、要”

  在义县大定堡满族乡中老虎沟村,一提起陈博,没人不竖大拇指。

  “她家遇到那么大事,硬没倒下,还脱贫了。去年我家刚养猪那会,她还把自家猪崽儿先借给我养。我对她佩服得不得了,咱真得好好跟人家学学。”村民刘凯动情地说。

  3月30日,记者来到陈博家时,她刚给猪圈里的8头老母猪喂完饲料,正在拾掇屋子。“8年来家里家外都是我一人忙活,早习惯了。”陈博说。

  今年43岁的陈博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但2009年的一场车祸夺去了丈夫的生命,留下公婆和一双儿女,还有盖新房拉下的几万块钱饥荒。

  坚强的陈博并没有被突如其来的变故击倒,而是靠县、乡政府的帮助搞起了养猪,如今不仅自家脱了贫,还尽自己所能帮村里的其他贫困户搞养殖。2016年,陈博被县里评为“家贫志坚最美人物”,这两年她经常在各种场合作宣讲报告,成了全县闻名的“女强人”,很多贫困户以她为榜样,积极发展生产主动摆脱贫困。

  树起一个典型,带动一方群众。义县充分利用道德模范这一“精神富矿”,发挥先进典型引领带动作用,先后选树了依靠发展扶郎花产业致富的七里河镇七里河村党支部、创业好手留龙沟镇大齐沟村高彩霞等121个先进典型。

  由这些典型组成的基层宣讲团走进全县17个涉农乡镇,以真实情感诉说脱贫攻坚的故事,使两万多名贫困群众受到精神感召。

  “我一个弱女子都能做到的事,你们有手有脚有啥不行的。”这句陈博走到哪儿讲到哪儿的话激发了许多贫困户的斗志。

  精神上的激励只是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义县组织道德模范、致富标兵与贫困户结对子,开展传帮带活动。高彩霞一个人就与3户贫困户结了对子,带领大家一起脱贫致富。

  “要从根本上解决贫困,还要在转变人的思想观念上下功夫。在脱贫攻坚战中,义县把扶正贫困户的思想观念作为重要环节,坚持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义县县委书记张智明这样解读“道德扶贫”。

  架起互助网 脱贫劲头足

  “要是没有老刘大哥,哪有我的今天。”这是义县城关街道前窑村的菜农张亮这两年念叨最多的一句话。

  张亮口中的“老刘大哥”,是同村的致富能手刘恒彦。记者见到刘恒彦时,他去城里送草莓刚回来。

  “咱家的草莓没打药,一斤能卖17块钱。我这两天正在说服村里几户贫困户跟我一起种草莓,大家一起挣钱多好啊。”刘恒彦笑着说。

  刘恒彦是当地有名的扣棚“老把式”,这些年从西葫芦、辣椒到草莓,老刘种啥啥挣钱。自己致富还不算,还带着村里人一起致富。同村贫困户张亮,因为父母患病,家里很困难。刘恒彦一边在精神上鼓励他,一边帮他申请贷款,建起了一栋高标准日光大棚,手把手教张亮种植技术,现在张亮不仅脱了贫,整个家也有了精气神,面貌焕然一新。

  刘恒彦只是义县邻里互助众多事例中的一例。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不断深入,不仅“邻里互助”遍布山乡,而且“邻村互助”也时有出现。大榆树堡镇旧站村有个葡萄专营合作社,不仅把本村的48户贫困户全部吸纳入社,而且还将邻村拉马沟村的部分贫困户也吸收过来一起发展葡萄产业,形成村帮村的扶贫模式。目前入股的贫困户人均增加收入在1500元以上,可以稳定实现脱贫。

  为了充分发挥“亲情、乡情”在脱贫攻坚中的情感纽带作用,用真情帮助贫困户重新振作,义县积极探索构建了互助美德型、携手致富型、党员奉献型、成长关爱型等多种帮扶形式,利用“亲缘、地缘”等组成的社会网络,互帮、互助、互爱、互进,留下了许多感人的佳话。

  80后青年郑晓明是义县义工协会的负责人,这两天他正在筹划着为一户贫困户举行爱心捐助活动。

  “我们选择帮扶贫困户是有一定标准的,一定得是自身懂得自立自强,有强烈的脱贫愿望。我们的捐助也很少直接给钱,尽量做到‘授人以渔’。”郑晓明说。

  义县虽然县城不大、人口不多,但志愿组织这两年却发展得十分火热。随着“道德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在县委、县政府的积极倡导下,全县深入开展了“脱贫攻坚志愿同行”活动。

  目前,全县已有2000余名各类志愿者,他们主动深入到贫困村、贫困户,特别是深入到老、弱、病、残等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当中,以志愿服务的形式帮助干家务、忙农事,让这些贫困户在享受党的惠民政策的基础上,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重拾摆脱贫困的勇气。

  把贫困群众的心焐热、头脑激活、干劲鼓足,才能让自身努力与外界助力实现同频共振。义县开展的“道德扶贫”为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去年全县实现1.8万人脱贫,45个贫困村销号。眼下,全县正在大力实施脱贫攻坚“六项扶贫机制”,大力发展“十大产业扶贫模式”,向着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目标坚实迈进。


(责任编辑:冯庆洋)

相关报道




  >>返回频道首页

点击进入东北新闻网首页

返回本网站首页


扶贫先扶志 推动“双脱贫”——来自义县脱贫攻坚一线的报道

东北新闻网
微信订阅号

扶贫先扶志 推动“双脱贫”——来自义县脱贫攻坚一线的报道

东北新闻网
手机版

扶贫先扶志 推动“双脱贫”——来自义县脱贫攻坚一线的报道

东北新闻网
法人微博

扶贫先扶志 推动“双脱贫”——来自义县脱贫攻坚一线的报道

新闻客户端
Android版

扶贫先扶志 推动“双脱贫”——来自义县脱贫攻坚一线的报道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返回顶部】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最新图文
  亚欧日报是大型综合日报,亚欧日报网路报是一家大型的网络报电子版,新闻信息涵盖四海五洲,新闻内容五花八门,新闻视角独特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