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青少年应进行多长时间的身体活动?
1月30日,国内首部《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发布。《指南》建议,儿童青少年每日应进行至少累计60分钟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包括每周至少3天的高强度身体活动和增强肌肉力量、骨骼健康的抗阻活动。
《指南》提醒家长,牺牲身体活动时间去争取多1个小时的作业时间,不仅牺牲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对其学习成绩并不能起到促进作用。
每天60分钟中高强度运动
“相较于儿童营养问题,中国在身体活动领域开展的研究相对较少,目前尚没有儿童身体活动指南。”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党委书记、儿童保健领域专家江帆表示,在鼓励儿童青少年进行身体活动时,家长、老师甚至儿科医务工作者都没有很好的科学依据,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推动青少年体质健康的重要瓶颈问题这一。
《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指南》。MET为身体活动强度代谢当量的基本测量单位,1MET为安静坐位休息时的能量消耗率。本文图片均来自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指南》的发布打破了上述难题。据江帆介绍,《指南》的主要目标人群为健康的6-17岁的儿童青少年,在国内首次提出中国儿童青少年每天身体活动的推荐量。在充分参考了国际上28个指南的推荐意见的基础上,《指南》推荐:儿童青少年每日应进行至少累计60分钟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包括每周至少3天的高强度身体活动和增强肌肉力量、骨骼健康的抗阻活动。
《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指南》。MET为身体活动强度代谢当量的基本测量单位,1MET为安静坐位休息时的能量消耗率。
除身体活动,《指南》还专门强调了公众容易忽视的久坐行为问题。尤其强调了,久坐行为对健康的危害是独立于身体活动的,也就是说即使达到了每天推荐的60分钟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量,如果每天仍有较长时间的久坐行为,依然会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指南》特别建议在保证每天60分钟中高强度运动时间以外,儿童青少年每日屏幕时间应限制在2小时内,并减少持续久坐行为,在课间休息时应进行适当的活动。
《指南》除了给出身体活动的推荐量,经过专家组反复讨论,最终指南中涉及的内容还包括非专业人员使用的身体活动强度的评价方法、身体活动与伤害关系、不同气候环境下身体活动建议和对儿童人群发病率较高的哮喘儿童身体活动建议。
《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指南》
身体活动有益于成绩提高
《指南》不仅仅阐述了运动对健康的重要性,更提出身体活动有益于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认知发展和学业成绩的提高。
2009年,一项在上海市2200多名五年级学生中开展的调查结果发现,中等强度和低强度运动的频率均与学业成绩存在正向相关关系,而且其相关性在学习成绩较差的人群中比学习成绩较好的人群更大。
2014年,另一项在上海市17000多名小学生中开展的调查发现,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时间与儿童的心理健康有独立的正向相关关系,与每天参加1-2小时中高强度身体活动的学生相比,活动时间低于1小时的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率为前者的1.37倍。
近年来,来自国际上的证据也越来越多明确了身体活动对学业成绩的促进作用,一项综合了26项研究数据的分析显示,增加课内外的身体活动措施,可以提高学习成绩,尤其是数学和阅读的技能。
《指南》特别指出,身体活动对学生学业成绩和身心健康的作用,也希望能够改变公众“身体活动和学业成绩难以两全”的误区。《指南》提醒学生和家长,牺牲身体活动时间去争取多1个小时的作业时间,不仅牺牲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对其学习成绩并不能起到促进作用。
“家庭层面应更多地提供给孩子活动机会,学校层面开展更多身体活动项目,学术层面更多开展针对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的科学研究,社区层面提供更多身体活动的场所及竞赛活动,政府层面制定和完善促进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政策举措,各界合力可促进儿童青少年良好身体活动习惯的养成,全面提升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江帆表示。
上海教委相关人士同时指出,希望各个有关部门能遵循指南建议,营造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环境,共同促进儿童青少年的身体心理健康和学业成绩的提高。
《指南》由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牵头,联合上海体育学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临床指南制作与评价中心合作制作完成,历时1年半完成。今后,专家小组还会对《指南》进行定期的更新,及时补充更多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证据,为孩子、家长和社会提供最新、最科学的建议。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