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全球最大的生产国和消费国
中国既是全球最大的稀土生产国,也是全球最大的稀土出口国和消费国,占到了全球稀土消费总量的56.5%,2018年全球稀土产量约为19万吨,比2017年的13.4万吨要增加约5.6万吨,这其中,中国的稀土产量配额是12万吨,新增加了1.5万吨,总产量达到了全球的63.2%。美国是稀土产量第二大国,2018年产量预计大约为2万吨,占到了同期全球稀土总产量的10.5%。另外,其他两大稀土生产国缅甸和澳大利亚,预计2018年的稀土产量都略超过2万吨,两国合计占到了全球稀土的21%。
2、2018年度全国稀土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
2018年度全国稀土矿(稀土氧化物REO)开采总量控制指标为12万吨。其中,离子型(以中重稀土为主)稀土矿指标19150吨,岩矿型(轻)稀土矿指标100850吨。2018年稀土开采总量比2017年增加1.5万吨。锂离子型稀土矿方面,2018年江西开采量为8500吨、湖南为1800吨、云南为150吨,比去年分别减少500吨、200吨、50吨;福建和广东开采量分别为3500吨、2700吨,比去年分别增长1500吨和500吨。轻稀土矿方面,2018年内蒙古、山东和四川开采量分别为69250吨、3600吨、28000吨,比去年分别增长9750吨、1000吨和3000吨。
3、国外稀土主要依赖于向中国进口
2018年11月中国稀土出口量为4610.4万吨,同比增长12.4%;1-11月份中国稀土出口总量为47690吨,同比小幅上涨3.6%。11月中国稀土出口金额为44.9百万美元,同比增长15.8%;1-11月,中国出口稀土金额475.2百万美元,同比减少25.89%。
4、工信部开展稀土整顿专项督查
工信部为进一步深化部门协作配合,切实落实地方政府的监管职责,保持对稀土违法违规行为的高压态势,经批准同意,从今年开始由稀有金属部际协调机制成员单位联合组织对重点稀土产区的秩序整顿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本次督查分成8个督查组,由工信部、发改委、自然资源部等多个部委组成,为期1个月(10月30日至11月30日)。督查范围为内蒙古、江苏、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川等8个省(区)。
5、国内两处稀土矿的新发现
广东地区发现新离子吸附性轻稀土矿,该项目新发现离子吸附型轻稀土矿产地1处,初步估算资源量(333 334)约12万吨,达大型规模远景。江西省地矿局赣南地质调查大队在江西实施的区域地质矿产调查中,新发现大中型远景稀土矿各1处,通过这一项目的实施,新发现大型远景稀土矿1处、中型远景稀土矿1处、矿点9处、矿化点5处。
6、新疆发现亚洲最大氧化铍矿藏带
新疆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近日称,经过勘探专家1年多努力,该县发现亚洲最大的氧化铍矿藏带,储量约4万吨。新发现的铍矿位于该县白杨河一带,2010年度新疆和布克赛尔县合什哈西哈力干地区铍矿详查,共施工钻探35000米,勘查投入3500万元人民币,新增氧化铍储量5000吨。目前,已控制氧化铍储量4万吨。
7、国际能源署:全球电动汽车数量2年内将猛增300%
国际能源署称,全球电动汽车保有量去年达到310万辆的创纪录水平;预计2020年前数量增加三倍;预计2030年前年均销售增速将高达24%;其对于钴的需求有望提升10倍。IEA表示,全球电动汽车保有量在2017年达到创纪录水平,至310万辆,同比增幅达到57%。
预计,全球电动汽车数量有望在2020年前增至1300万辆,较去年的370万辆上翻三倍多。IEA预计2020年前,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将达到400万量,较去年的140万量增加近两倍。在2030年之前,销量将进一步增加至2150万量,这意味着,销量的年均增速将高达24%。
8、中马稀土产业收紧全球面临资源洗牌
2012年2月,澳大利亚莱纳斯稀土公司在马来西亚东海岸关丹设立价值超过10亿澳元的全球最大稀土提炼厂,是中国以外最大的稀土供应基地。当时莱纳斯预计3年内其总产量占全世界产量的1/4,目前,其产能可以供应全球16%的需求量。莱纳斯稀土残留物的储存许可证已在10月31日到期。根据马来西亚能源、科学、科技、环境和气候变化部于10月30日的文告表示,政府给予莱纳斯临时储存废料许可证至明年2月15日。马政府延长该期限是为了让莱纳斯稀土提炼厂(LAMP)旗下的操作评估与废料管理执行委员会重新对该公司的储存和操作废料的方式进行审查和评估。
9、云南海关禁止缅甸矿进口稀土边际改善可期
11月初,缅甸方面传出“中央”与“地方”因利益分配不均,导致缅方开始禁止我国企业运输稀土矿开采辅料。我国云南腾冲海关宣布缅甸所有资源类产品无法进口到中国,本次闭关影响30%以上进口供应。近日工信部组织六大稀土集团召开座谈会,彰显监管部门整顿稀土行业决心。目前八部委联合工作组已进驻地方,开始抽检产业链相关企业,且稀土收储普遍预期在12月初,稀土成本端推动的价格利好有望开始发酵。
10、工信部:重点做好五方面工作助推稀土产业发展
工信部副部长王江平带队赴江西省赣州市、福建省龙岩市调研稀土产业发展情况,王江平指出要重点做好五方面工作:一是坚持绿色发展,提高资源利用率;二是构建稀土行业精细化管理机制,扩大镧铈等富余元素的功能化应用;三是完善矿山开采、冶炼分离、资源回收等环节技术规范,建立矿山开采、冶炼分离示范化工厂;四是推动稀土新材料发展应用,在省级层面建设稀土功能材料测试平台、应用平台,在国家层面建设与稀土相关的集成电路材料生产应用示范平台;五是规范稀土矿山开采,研究建立审核机制。
11、中美贸易战对稀土行业的影响利弊兼具
2018年以来,中美贸易战持续升温。继6月15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公布了一份包含1102个商品价值500亿美元的制裁清单,并于7月6日开始对其中第一批价值34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25%进口关税之后,于当地时间7月10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又公布了新一轮征税清单,计划对价值20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10%关税,制裁措施预计于8月30日正式落地。在最新公布的3290-F8号文件征税清单目录中,几乎涵盖了所有的稀土氧化物、化合物、金属和稀土永磁体,以及稀土的应用终端产品。
我国对美国的稀土冶炼分离产品出口量仅占我国稀土冶炼分离产品出口总量不足30%,出口金额更是不足20%,但对于美国而言,如果追溯至源头,其稀土的进口几乎全部来自于中国。美国国防部发布的《脆弱的美国国防工业基础》报告指出,美国对中国关键材料呈现出“惊人”的依赖,中国是美国稀土、含能材料等的唯一进口来源国。因此,美国对我国稀土出口产品加征10%关税,对我国稀土行业影响不大。但会增加美国制造业的原材料成本,对其制造业起不到保护作用,有违其加征关税的初衷。
由于美国多年来对中国稀土产品形成的依赖,很难在短期内在国内或中国以外找到相应数量的替代品,即使目前芒廷帕斯矿已试产,但若想重新恢复稀土冶炼分离产业链也非朝夕之功,而目前中国以外稀土生产商的供应量也难以提供相应数量的稀土产品。
同时也需关注到,为改变对中国依赖度较高的关键矿物及稀有金属产业供应链的被动局面,美国已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并开始付诸行动,以期解决关系美国整个工业供应链的关键矿物供应问题。如,美国特朗普政府已签署行政令,要求加强美国国内关键矿产勘探,简化出让和许可程序,扩大国内生产等等。如果这些改革获得通过,将有利于刺激美国资源勘探领域投资的增加。
我国则出于对优势资源的保护,可能会增加钨钼稀土等资源型行业的环保和税收成本,这样既保护了环境,也对稀有战略资源走向高端加工起到了推动作用。因此,中美贸易战像一把“双刃剑”,短期内可能会对稀土行业产生一些不利影响,但长期来看,会倒逼我国稀土产业由初级产品向高端制造业发展。
12、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持续保持稀土产品的稳定供应
境外媒体报道称中国限制2018年下半年的稀土产量不得超过45000吨,是五年以来的最低限制,报道内容与事实不符。长期以来,中国生产的稀土产品为全球原材料供应做出了重要贡献,为进一步满足市场需求,中国将2018年稀土开采计划由10.5万吨增加到12万吨、冶炼分离计划由10万吨增加到11.5万吨,均较前几年增加了1.5万吨,增加计划量15%左右,并不存在稀土计划量降低,而是增加了计划。因今年起我部和自然资源部联合下达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控制计划,上半年计划下达较晚,为便于稀土企业安排全年生产,上半年计划按照全年计划的60%下达,即下达7万吨,其余4.5万吨在下半年下达。往年下半年计划量通常为全年计划的50%,因此显得2018年下半年计划较往年降低。中国正在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扩大对外开发力度,将积极与国际社会一道,努力构建公平合理的稀土市场秩序,维护合法企业的权益。
13、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组织召开稀土6大集团座谈会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11月20日消息,2018年11月1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在广西南宁组织召开稀土6大集团座谈会。原材料工业司骆铁军巡视员主持会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6大稀土集团等单位的代表参加会议。
与会代表围绕稀土生产总量控制、资源税、环保标准等现行政策及2019年行业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代表们认为稀土生产总量控制制度对于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稀土资源供应的多元化和市场需求增加,建议进一步增加生产总量控制指标量,并完善管理模式;同时还建议对行业标准、资源接续、进口矿管理、资源税等政策做进一步调整,以满足行业发展变化。下一步,我司将认真研究有关工作建议,进一步梳理思路,在稀土产业布局调整、离子型矿山绿色开采、深加工应用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推进稀土行业高质量发展。
14、2018年1-10月稀土永磁材料行业运行情况
受益于新能源汽车、节能家电、工业机器人等领域的快速发展,2018年1-10月,稀土永磁材料行业保持了较好发展势头,产量平稳增长,中高端产品占比接近60%。其中,烧结钕铁硼毛坯产量12.95万吨,同比增长5%;粘接钕铁硼、钐钴磁体产量分别为0.55万吨、0.21万吨,与2017年同期持平。前三季度,主要稀土磁性材料上市公司中的中科三环、正海磁材、金力永磁分别实现利润1.88亿元、0.58亿元、1.15亿元,正海磁材净利增幅达15倍。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