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5月17日上午在京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首先要解决真懂真信的问题,核心要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最终要落实到怎么用上来。他强调,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历史和实践证明,人们的幸福感并不单纯取决于自然科学与技术的进步,还要有合理应用自然科学与技术新成就的制度和价值观念。而这个制度和价值观念建立必然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我们党自建立起始,就是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把创新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持续健康向前发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不可替代”既高度概括了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发挥过的极为重要作用,更揭示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设关系到“四个全面战略”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大促进作用。
事实上,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立足中国现实、解答时代问题的实践科学。它是以时代问题为中心的社会实践反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这个“标志”和“坚持”,就需要我们从实践问题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总结中国实践经验、揭示发展客观规律、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可以说,唯有搞懂哲学社会科学这一帮助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坚信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发展的核心作用。那么,我们才会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观了解掌握事物发展的本质、联系及规律。并清醒认识到,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我们社会发展中起到的支撑、引导和保证作用。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因此,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体系,就要牢固树立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的责任,这既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使命担当,更是党员干部以实践行动丰富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
值得关注的是,让哲学社会科学原理为群众所掌握、所运用,才能使其焕发更大活力和生命力。近年来我们党高度强调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不仅在队伍建设、科研经费加大支持,而且通过科学普及实践,让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走向大众,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丰富了人们精神生活。而今,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时代,更为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陶武宁)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