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一些基本价值问题,如可持续发展问题、克隆技术中的道德问题、人工智能发展边界问题等,其提出和解决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
●苏联社会主义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既缺少对现实的批判性思考和建设性成果,又缺乏抵御西方意识形态进攻的能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哲学社会科学的创造性研究成果,可以为决策部门的顶层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把治国理政的成功经验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把顶层设计搞得更科学、更全面,经得起实践检验、经得起历史考验,必须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话语权的核心是有理论支撑、有具体内涵的概念或范畴。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通过特定话语的表达方式。
●为人民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这种服务无上光荣。单纯满足个人需要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有你不多, 无你不少”。
习近平同志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对全体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寄予殷切期望和郑重嘱托。他提出了“两个不可替代”的重要论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两个不可替代”实际上是不可分的。如果没有哲学社会科学重要地位的不可替代,就不存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重要作用的不可替代;如果没有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同心协力、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主体性,哲学社会科学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也无从体现、无从确立。因此,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在为祖国和人民立德立言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哲学社会科学的地位和作用不可替代
在当代世界,科学技术代表的不仅是科技文化,而且是一种现实的物质力量,即生产力发展水平。从一定意义上说,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运用所达到的水平,就是一个国家生产力的水平。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科学技术是强盛之基,科学技术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历史表明,一个国家的社会发展水平总是与相应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的。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在较长时间里为世界之最,科学技术也有相应的创造和发明,如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四大发明”。英国学者李约瑟以毕生之力写就的多卷本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对此有过公正精辟的论述和评价。然而,当西方社会进入资本主义时代后,中国仍然处于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生产运用新的科学技术,而中国仍然处于比较落后的手工业时代。从明朝中叶开始,中国渐渐落后于西方,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科学技术的落后。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制造出原子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这“两弹一星”,研发出载人航天飞船、高铁、“蛟龙号”载人深海潜水器等等,实现了“上天游月宫,深海探龙宫”,我国科技发明和技术创新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屠呦呦以青蒿素的发明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更令国人、令全世界华人为之振奋。当然,我国科学技术仍须努力创新,以新的科学发现和科技发明贡献世界、耀我中华。但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来说,只有科学技术的发展还远远不够;科学技术单轨独进不可能持久,因为它缺乏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苏联社会主义失败的历史教训表明,单靠发展自然科学与技术不足以保证社会主义的巩固和发展。苏联的自然科学与技术不能说不发达,尤其在自然科学的基础理论和航天航空及军事科学技术领域,都能与美国一争高下。然而,苏联在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方面却是失败的。在指导思想上先是教条主义,后来在反对教条主义过程中逐步背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最后发展到公开反对和取消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与此相联系,全部哲学社会科学由于失去正确的指导思想而陷入混乱状态。苏联社会主义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但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既缺少对现实的批判性思考和建设性成果,又缺乏抵御西方意识形态进攻的能力。如果从哲学社会科学不可替代这个角度总结,可以说,苏联的失败是因为以哲学社会科学为主要内容的意识形态大溃败。“卫星上天”与“红旗落地”并存,充分证明了习近平同志的一个重要论断,即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
当代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自然科学与技术最为发达,可是自然科学与技术在改变人们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在不断使人类和人类社会自食苦果。在总体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自然环境不断恶化,生态问题、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突出,以及城市化、市场竞争激烈带来的道德危机、价值失范和心理疾病增多,使人们认识到仅仅依靠自然科学与技术发展并不能实现幸福生活的理想。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一些基本价值问题,如可持续发展问题、克隆技术中的道德问题、人工智能发展边界问题等,仅仅依靠自然科学与技术自身不可能从理论和实践上得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提出和发现,其解决的可能性和解决方式,都依赖于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没有哲学社会科学的参与和研究,单凭发展自然科学与技术不可能解决人类面临的困境。
当然,我们也有深刻的教训。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不适当地取消了一些可以通过改革提高发展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包括社会学、人口学、政治学等,造成这些学科在我国很长一段时间处于空白期;而在“文革”中,哲学社会科学由于“左”的路线影响,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认识、对社会主义社会的认识、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及其与共产主义相互关系的认识,以及对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关系规律、阶级斗争规律等的认识,思想模糊,理论界限不清。实际工作中的一些错误包括政策性错误,不能说与对哲学社会科学中若干重大理论问题认识的混乱无关。
我们党的历届领导人对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同等重要的问题都作过重要论述。有关部门也通过加大经费投入和其他多种方式,积极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并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毋庸讳言,在变化着的新的经济社会条件下,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对我国经济发展起了极大推动作用。但这只“看不见的手”,也会以巨大的力量对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及其工作者发挥“指挥棒”作用。市场经济是以货币为中介的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是普遍的等价物。市场经济对货币的崇拜容易滋生拜金主义,也会对哲学社会科学及其工作者产生不良影响。我们强调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要通过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保证市场经济的正确走向。当前,马克思主义在一些地方和领域被边缘化,一些基础学科尤其是文史哲学科被冷落,主要是由于某些部门和理论工作者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而轻视社会效益造成的。在文化和出版事业中,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并不罕见;在学术研究领域,急功近利、学风不正的现象也时有耳闻。这些都不利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不利于出精品力作,不利于出人才,都是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必须高度关注和大力解决的问题。有理由相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加完善和成熟,自然科学技术与哲学社会科学比翼双飞、相互推动的盛况一定能出现。
下一页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