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如《细节决定成败》、《坐在路边鼓掌的人》、《梯子不用时请横着放》、《人生中的赛跑》、《忧与爱》、《心灵闪过的微光》、《大隐隐于“乐”》、《随手小善会有大的回报》……皆是大而全面、高而仰视,有“星空之远”、“苍天之远”,却没有“接地气”,贴近于生活与实际,理想主义浓厚而现实主义稀缺。
可以预见的是,在这样的作文命题主导下,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必定是宏大而空洞的情感抒发、矫揉造作的表白、故弄玄虚的说理,以及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无病呻吟。道之不足,则只会在技巧上寻求突破。
一度,高考作文因告别过去“务虚”的诗意迷失,选择一些更能直接贴近现实社会生活的时代命题而受到外界肯定。以2009年为例,上海卷要求作文展示“金融风暴中的我”;辽宁卷的作文在探询“明星代言你怎么看”;广东卷作文要求谈谈“对常识的认识”;江西卷作文的由头是“兽首拍卖”;江苏卷作文是让考生“品味时尚”;天津作文题是“我说九零后”……这些都是当年的重大社会问题,甚至是一些公共事件。
虽然,高考作文的功能,主要是考核考生的语言文字水平,但让学生对时代热点和社会现象表达看法,用具体现象来判断学生的思想维度与价值标准,有的放矢,或许比“大而空”的理想抒发更具有导向意义。
纠结于高考作文的务虚与务实、空洞与具体、现实与理想,其实本质上还是对素质教育的一种吁求,以及培训学生社会公民素养的一种呼唤。在应试教育成“主旋律”的情况下,对于高考作文的期待,何尝又不是一种理想主义的现实诉求?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