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社会动态 正文

行业动态:关于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的探讨

作者: 来源:admin 关注: 时间:2018-11-10 16:15

【摘要】行业动态:关于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的探讨

  人力资源是一种可持续性的最宝贵的资源。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使用,不仅关系到一个组织的兴衰,更影响着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公共部门承担着提供公共产品、维持社会公共秩序的重要职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是公共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公共部门的关键性要素。因此,分析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依此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十分重要。

  一、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

  第一,重视和加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是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世界人力资源的竞争更加激烈。虽然我国各个层次人力资源相对丰富,但是尚未真正发挥出其比较优势,市场化程度低,开放程度不够,高层管理人才、专业人才没有完全进入市场,公共部门人才流动的自由度以及工资的市场化程度大约只在60%~70%之间;与此相关联的中介服务也处于粗放服务阶段,社会化程度和专业化水平都比较低,与公共部门的需求之间存在很大矛盾。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臻完善和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程度加深、广度加大,高级人才的需求会愈来愈大。做好公共部门中既掌握信息技术、又学贯中西的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人才的培养、吸引和使用工作,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的关键。

  第二,重视和加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是提升政府执政能力的需要。当今世界各国在推动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同时,都把提高人才队伍的素质与行政效率放到首位,提高国家竞争力。国家竞争力突出表现为政府的行政管理能力,而政府的行政管理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转型时期,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政府职能发生重大转变,即从微观管理为主转向宏观调控,从直接控制型转为服务监督型。这种职能转变要求政府机构重新设置,要求政府人才在知识、专业、能力素质上有较大提高,特别是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年轻化的公共管理人才队伍,更是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必须加大政府人力资源的开发力度。

  第三,重视和加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21世纪初期,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发展目标是:“增长、强国、富民、提高国际竞争力”。加速经济增长,提高经济总量和国际竞争力是强国目标;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共同富裕、消除贫困是富民目标。这几大目标构成密不可分、相互作用的发展目标体系。强国是富民的基础,富民是强国的目的,而经济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则是强国富民的重要保障。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存在于社会公共领域,代表社会公共意志,行使公共权力,管理社会公共事务,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的持续稳定发展。我国将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小康大业,人才为本。大力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是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重要保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大计。

  二、立足成果,找准问题,正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的成绩与不足

  实施改革开放的20多年以来,根据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党中央提出了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选人用人基本方针和“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原则,对传统的干部人事制度进行改革,废除了领导职务终身制,建立了干部离退休制度、干部选举任用制度和领导职务任期制度,下放了干部制度管理权限,改变了干部管理上高度集中的现象等,使干部人事制度管理工作的思想观念和方式方法都发生了根本变化,推进了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2006年1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公务员法》,标志着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建设又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第一,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趋于规范化、法制化。继 1993年《公务员暂行条例》颁布后,陆续制定出台了20多个相配套的暂行规定、实施办法及政策规定,基本形成以《条例》为主体的法律法规体系。2005年4月,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内容涵盖对公务员管理的各个方面,形成了考试录用、竞争上岗、考核等系列制度,同时不断探索科学的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实现公务员管理的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第二,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结构逐步优化,素质整体提高。政府高度重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培训,以促进新录用人员适应岗位为目的的初任培训、以新晋升人员适应新职位为目的的任职培训、以补充新知识与新技能为目的的更新知识培训和专门业务培训工作等正常开展,出国(境)培训、学历培训等不断加强,从而使公务员队伍的知识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大专以上人员比例由1993年的32.1%上升到2005年年底的80.7%。法律、科技、现代行政管理、市场经济等知识得到补充,依法行政、调查研究、创新能力等得到提高。

  第三,公共部门人力资源作风建设加强,为公众服务的意识增强。通过开展思想教育,使公职人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从1996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开展了“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活动,到2004年人事部联合有关部门先后组织了6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评选表彰活动,共评选表彰了“人民满意的公务员”188名,“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103个。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活动,以为人民服务为主题,以让人民满意为目标,同时推行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政务公开、“一站式”服务等服务创新结合起来,促进公职人员立足本职、奋发有为,推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落实。

  科学的政策和制度为政府拓宽选才视野、正确使用人才、调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积极性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第一,传统人才观念历史惯性深重,开发力度不够。

  几千年的中国历史,创造出丰富的政治文化。但传统的专制思想、人治思想,传统的身份等级思想等,以一种超常的历史惯性,渗透到社会的每个角落,严重影响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开发力度。一是传统的干部人事管理观念和做法还相当普遍,以业绩为取向的人才价值观、以人力资本为核心的人才开发观、以市场需要为方向的社会化服务观没有真正树立起来;二是缺乏忧患意识和超前意识,目前,公共部门在人力资源开发问题上,仍停留在传统的人事管理水平上,缺乏人力资源开发理念,缺乏较长期人力资源开发规划;三是公共部门“单位人”观念根深蒂固,缺乏改革和创新意识,没有意识到体制性、机制性阻碍严重影响到人才的发展。

  第二,人力资源开发环境改善滞后,配套改革不足。

  在我国现行财政体制下,用于政府人力资源开发的专项经费很少,而且常常难以落实,使公共部门人才创业机会和发展空间受到限制。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未得到应有的足够重视,导致公共部门的人才流失。根据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的研究成果显示,截至2003年年底,我国公务员队伍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员仅占公务员总数的25%,中专(高中)以下学历仍有26.3%。

  公共部门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步伐迟缓,并未从根本上产生变革。社会保障经费不足,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不健全,制约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辞职、辞退制度的推行,人才市场调配功能缺乏,市场发育不全等问题,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素质和活力。

1 2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返回顶部】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最新图文
  亚欧日报是大型综合日报,亚欧日报网路报是一家大型的网络报电子版,新闻信息涵盖四海五洲,新闻内容五花八门,新闻视角独特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