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社会动态 正文

娄底市财政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作者: 来源:admin 关注: 时间:2019-01-28 08:00

  □  湘声报记者 谭琼华  通讯员 彭诗祥 李赐甫


娄底财政局.jpg

娄底财政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知识竞赛


  记者观察


  2019年1月25、26日,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相继在省会长沙隆重召开。本次“两会”是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我省GDP从1978年的147亿元跃升到2017年的3.39万亿元,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十的背景下,高起点、高标准谋划全省各项事业发展的一次盛会。为及时总结、推介湖南各行各业近年来的生动履职实践和先进工作经验,发挥榜样引领作用,更好地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本报作为“两会”上会报纸,将对全省涌现出的好经验、好典型进行深入报道。当我们在收集各系统的模范典型和先进事迹时,娄底市财政局进入了我们的视野,引起了我们的极大关注。深入到娄底市进一步了解,我们欣喜地发现,仅在2017至2018两年中,娄底市财政局就获得国家、省级财政系统荣誉10余项,市级荣誉20余项。尤其是在2016-2018年,娄底市深入推进“财源培植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培育产业、培植财源,抢抓政策机遇,完善综合治税,健全考核奖惩机制,财税收入呈现出“量增质升、进位争先”的良好局面。2018年,该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迈上了13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3.98%,增幅排名全省市州第1位,比2015年增长38.18%;地方财政收入中税收占比达67.73%,比2015年提升10.2个百分点。


娄底财政局1.jpg

  改革开放40周年娄底财政金融发布会


  始终把服务经济发展、加强财源培植作为第一目标,财政工作实现高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


  把财源培植作为财税增收之本。围绕建立“科学合理、优质高效、增长协调、基础稳固”的财源体系,统筹有限资源,转变投入方式,激活财政政策“指引”功效,引导、激励社会资源更多地投向节能环保、协调创新、效益更高的产业和企业;激扬财政资金“杠杆”撬动,推动地域特色产业、招商引资、工业园区和城市建设,拉动重大项目建设,推动产业结构变“轻”、经济质量变“优”、发展模式变“绿”,经济发展逐渐走出长期以来的粗放、高耗、低效、单一线性模式,财源承载能力和发展后劲显著增强。


  把强化征管作为财力增强之要。积极适应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创新,准确把握税制结构变化,变革税收征管模式。建成娄底综合治税信息平台,建立“1+N”管理模式,实行数据查询“一户式”、分析研判“大数据”、风险预警“模块化”、诚信纳税“信用制”,实现了市县数据合一、整体分析、统一管控、分区治理。2018年通过应用平台和第三方涉税信息,督促纳税人入库各类税收5.26亿元。


娄底财政局3.jpg

  桥头河蔬菜基地航拍


  始终把促进民生改善、发展社会事业作为第一追求,民生投入规模持续扩大,机制日趋完善,“底线”更加明晰


  坚持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公共财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建机制、补短板、守底线”,主动作为、开拓创新,积极争取支持,加大外部输血;突出产业支撑,增强自身造血;坚持政策引导,强化内生驱动;发展社会事业,筑牢保障底线,让全市人民群众生产得以发展,生活得到保障,内心充满希望。


  突出公平办教育。健全教育“全覆盖”资助保障体系,经费支出和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倾斜;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布局,持续解决“大班额”“读书难”问题。


  扩大投入强社保。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实现“十四连调”。在中心城区探索开展创业开办费补贴,给予每户最高5000元的一次性补贴。农村低保标准与国家扶贫标准实现“两线合一”,2018年全市农村低保保障标准为每人每月284元,超过省级指导标准及国家扶贫标准。


  积极稳妥推医改。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步入正轨,社区卫生体系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平稳运行。全民医保基本实现,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全面覆盖。全市49.08万名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00%。


  履职尽责保文体。克服财政穷市、财力弱市现实困难,积极保障文体事业发展。支持建成娄底市体育中心和“四馆一中心”等公共文体场馆,成功举办第十二届省运会、第九届省残运会。推动广播电视“户户通”“送戏下乡”和农村书屋建设。设立市文化艺术创作基金,对优秀文艺创作工作者、文艺作品进行奖励支持。2018年,新增文化专项投入1803万元,安排市级科技专项资金1236万元和科技重大专项资金1000万元。


  财政奖补美村庄。2014-2018年,全市“一事一议”累计投入8.6亿元,实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财政奖补项目7609个,硬化村组公路5053千米,整修山塘119万立方米,新建饮水工程382处,村内绿化70万株,整修村内水渠1236千米,改造其他小型水利设施214个,改造环境卫生115处。


  综合开发富农民。紧紧围绕“夯实农业基础、确保粮食安全,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目标,坚持和完善“国家引导、配套投入、民办公助、滚动开发”的投入机制,全市农业综合开发范围从最初的新化1个县扩大到目前覆盖5县市区,至2018年底,全市累计完成开发总投资31.29亿元,其中财政资金13.60亿元。


  农业保险保平安。以帮助广大农民化解自然灾害风险、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促进农业稳定发展为宗旨,自2007年起积极推行政策性农业保险,承保险种由2个增至20个,涵盖了水稻、水稻大灾、玉米、油菜、能繁母猪、育肥猪、公益林、商品林、肉鸡、能繁母牛、葡萄、茶叶、柑橘、生猪价格指数、蔬菜、中药材、蛋鸡、种养业巨灾、油茶林、红心脐橙等。至2018年底,全市农业保险签单保费财政补贴9416万元,惠及投保农户130万户。


娄底财政局5.jpg

娄底财政系统综合素质提升班


  始终把推动改革创新、依法规范理财作为第一动力,财政发展步入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娄底财政局2.jpg

  非税移动缴费平台进校园


  “阳光预算”改革纵深推进。围绕预算内容明细化、编制过程公开化、审批管理民主化、预算执行刚性化,全面推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和“零基预算”“综合预算”。统筹编制一般公共预算、政府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四本预算”,建立全口径政府预算管理体系,实现“收入一个笼子、预算一个盘子、支出一个口子”,除涉密单位外,所有使用财政拨款的部门和单位的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预决算全部公开。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和评价结果运用。娄底市“阳光预算”改革得到了《人民日报》《中国财经报》《湖南日报》等重要媒体的宣传推介。


  同时,因时顺势、主动作为,全面推行集中支付、财政监督管理、政府采购、投资评审、规范津补贴、工资统发、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等改革,构建起覆盖所有政府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管体系。


  现代国库管理制度基本建立。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建成了连通市本级所有预算单位、各代理银行和人行的财政内网,将所有财政性资金、财政专户全部纳入财政一体化系统管理,实现业务数据共享及财政实时监管,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与效益。


  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日益扩大。紧紧围绕“上规模、扩范围、促规范”目标,规范政府采购代理机构和定点服务单位管理,推行网上服务和信息公开,政府采购的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采购项目由一般的物品采购逐步扩大到了工程项目和劳务服务领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廉政效益。


  财政投资评审作用有效发挥。秉承“不唯增、不唯减、只唯实”的评审理念,树立“先评审、后预算”“先评审、后招标”“先评审、后拨款”的观念,强化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合理控制工程造价,合规节约财政资金,财政投资评审项目和金额逐年增大,评审专业和范围逐年拓宽,评审要求和质量逐年提高,合理控制了政府重大项目建设投资规模。


  工资统发改革全面铺开。2000年7月,娄底市全面推行财政统发工资改革,截至目前,市、县两级行政事业单位干部职工、教师的工资,信访、纪检、监察、特殊教育、乡镇、警衔、执法等津补贴和公务员年终奖、事业单位在职人员绩效奖全部纳入财政统发范围。同时,建立基本工资标准和机关工人技术等级(岗位)工资标准调整机制,实行两年一调整,确保国家调资政策的全面落实。


  财政监督体制逐步完善。围绕专项资金跟踪监督、预决算公开管理、“互联网+监督”改革等重点工作,深入推进“小金库”治理、政府还贷二级公路债务清理、市直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检查、财政扶贫资金督查等专项治理,严肃财政工作纪律,保障财政资金安全,财政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资金运行进一步规范,构建起了公共资金“防火墙”和“安全阀”。


  “三型财政”建设卓有成效。全市财政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力打造以依法理财、依法行政为核心的“法治财政”,以恪尽职守、敢于担当为核心的“责任财政”,以改革创新、优质高效为核心的“服务型财政”,加强财政干部队伍建设,夯实党建基础,营造了履职尽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返回顶部】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最新图文
  亚欧日报是大型综合日报,亚欧日报网路报是一家大型的网络报电子版,新闻信息涵盖四海五洲,新闻内容五花八门,新闻视角独特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