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也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由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行动指针。为科学地评估中国近年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成效,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课题组通过对大量的数据资料的整理测算,历时两年编制了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综合评价指数。该指数以五大新发展理念为基础,纵向评估中国在2005—2014十年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实际进展,横向对比31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推动各自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的成效,全面呈现全国和各省级行政单元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成就和问题,为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向高质量阶段迈进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本文摘选《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指数综合评价报告》的主要结论,供读者参考。
[摘 要] 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由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是适应新时代经济工作要求的必然选择。通过构建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综合评价指数,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的角度,对2005—2014年我国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工作进行定量化评价,发现全国和各省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也存在突出问题。未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应更加注重提升创新的实际应用成效、协调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加强政府绿色环保政策的稳定性、加大对内开放力度、缩小城乡初次分配差距、注重五大发展理念的协同、提升重点地区重点领域的发展方式转变水平。
[关键词] 发展方式转变;指数;新发展理念
[中图分类号] F061.3 [文献标识码] A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在新时代,推动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自1995年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第一次提出“要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尤其是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来,中国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已走过了漫长的历程,成绩十分显著,而问题依然存在。因此,对过去这些年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成效进行综合评估,尤其是以五大新发展理念为基础构建衡量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程度的评价指数,纵向评估中国在2005—2014十年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成效,横向对比31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推动各自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成效,客观呈现全国和各省级行政单元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成就和问题,并为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向高质量阶段迈进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综合评价指数的构建
(一)指标选取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五大理念涵盖了过去20多年我国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几乎全部内容,也代表了未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努力方向,因此五大新发展理念自然成为评价指数的一级指标。
在此基础上,我们在每一个一级指标下设计若干个二级指标。在创新发展一级指标下,设创新环境、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创新成效四个二级指标,从创新的过程和结果全方位考察创新发展的实现程度。在协调发展一级指标下,设经济结构、区域发展、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三个二级指标,从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和两个文明发展的角度全面考察协调发展水平。在绿色发展一级指标下,设产业绿色增长度、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政府政策支持度三个二级指标,分别从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的依赖程度、实际资源环境保有量和政府对环保的支持力度等角度全面衡量绿色发展水平。在开放发展一级指标下,设政府职能转变、非公经济发展、对外开放深度、对外开放结构、对外开放效益等五个二级指标,其中前两个二级指标衡量对内开放程度,后三个二级指标衡量对外开放程度。在共享发展一级指标下,设发展基础、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收入分配差距三个二级指标,分别从硬性公共产品分配、软性公共产品分析和二次分配实际效果等角度全面衡量贡献发展水平。
对于每一个二级指标,我们根据其经济含义和数据的可得性,进一步分设若干个三级指标。至此,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综合评价指数三级指标体系的构建基本完成。综合指数由5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和56个三级指标构成。具体的各级指标设置情况如表1所示。
(二)权重设置
一级指标的赋权采用德尔菲法,德尔菲法是依据系统的程序,通过专家进行多轮次调查、综合各自匿名发表的意见进行预测并达成一致的结构性方法。根据专家打分的结果,最终得出创新(0.28)、协调(0.24)、绿色(0.20)、开放(0.15)和共享(0.13)的权重。
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的权重在一级指标所分得的权重下进行设置,由于每一个二级指标下都有若干个三级指标,二级指标的权重由三级指标的权重之和自然形成。三级指标的赋权采取熵值法。熵是信息学中的一个概念,是对不确定性的一种度量。我们可以通过计算熵值来判断一个方案的随机性及无序程度,也可以用熵值来判断某个指标的离散程度,指标的离散程度越大,该指标对综合评价的影响越大,权重也就越大。采用熵值赋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主观赋值法的缺陷。熵值的计算需要依赖数据,本评价指数采用的数据库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和各省统计年鉴2006—2015年的年鉴数据,十年的跨度对研究全国和地区经济发展方式动态转变的水平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并且从时间上看也与国家“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的期间基本吻合。经熵值法测算出来的各指标的权重如表1所示。
表1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指数指标体系
表1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指数指标体系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指数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权重
创新发展指数 创新环境 每万人高校在校生人数 0.048
每名R&D人员仪器和设备支出 0.068
创新投入 企业R&D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 0.080
专利申请受理量 0.052
科技拨款占财政拨款的比重 0.070
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全时当量 0.074
创新产出 核准商标注册数 0.090
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 0.094
品牌标准发布数 0.102
创新成效 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 0.060
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货物出口额的比重 0.084
全员劳动生产率 0.069
国内有效专利数 0.109
协调发展指数 经济结构 居民消费/GDP 0.092
三次产业劳动生产率差异 0.089
劳动报酬份额 0.086
区域发展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乡/城) 0.055
城乡人均消费水平比(乡/城) 0.134
地区基尼系数 0.092
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 文化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0.141
人均教育经费 0.092
犯罪率 0.219
绿色发展指数 产业绿色增长度 单位GDP能耗 0.073
单位GDP水耗 0.064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量的比重 0.154
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0.059
资源环境承载力 人均水资源量 0.073
人均森林面积 0.107
人均耕地面积 0.118
化学需氧量 0.053
单位GDP二氧化硫排放量 0.064
政府政策支持度 环境保护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0.060
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占生产总值比重 0.082
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额占生产总值比重 0.093
开放发展指数 政府职能转变 财政支出/GDP 0.115
预算外收入/GDP 0.072
非公经济发展 非国有经济固定投资/全社会固定投资 0.063
非国有经济就业人数/城镇就业人数 0.088
对外开放深度 进出口总额/GDP 0.051
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GDP 0.050
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GDP 0.046
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GDP 0.053
实际征收的关税额/实际进口额 0.087
对外开放结构 初级产品进口额/进口总额 0.062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出口总额 0.095
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额 0.030
对外开放效益 净出口/GDP 0.080
外资企业所纳款项/总税收收入 0.059
外资企业城镇就业人数/城镇就业人数 0.051
共享发展指数 发展基础 互联网普及率 0.123
城乡就业比 0.078
公共服务均等化 城乡初中生师比 0.043
人均财政支出 0.077
城乡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比 0.096
城乡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比 0.150
收入分配差距 城乡人均文娱支出比 0.143
城乡收入比 0.133
城乡恩格尔系数比 0.062
农村贫困发生率 0.096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