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执政为民 正文

攻坚拔寨,干部务必冲锋在前

作者: 来源:admin 关注: 时间:2016-05-04 11:05

攻坚拔寨,干部务必冲锋在前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四)

□本报评论理论部
    自古谋天下之大事,成天下之大功者,必有堂堂之阵,正正之旗,攻坚排深之力而后可。今天,脱贫攻坚正进入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限期脱贫的军令状业已立下,决胜全面小康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怎样排兵布阵,配置资源;如何标定主攻方向,完善“进攻手段”……这一切,都离不开党员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这群“关键少数”。革命战争年代那一个个带头冲锋的身影,犹如一面面不倒的旗帜,激励了多少热血战士前赴后继,夺取胜利。今天在脱贫攻坚的新战场,党员干部不仅是组织者、推动者,更是战斗员、主力军,应当汲取优良传统,以“当先锋、下深水,啃骨头、出硬招”的态度,冲锋在前,带头攻坚,以实际行动换来贫困地区新貌新颜。
    扶贫助困、脱贫解困,作为一项政治追求、一种民生情怀,已深深融入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血液中。当年,聂荣臻元帅曾在河北阜平战斗生活,留下了“阜平不富,死不瞑目”的心愿。习近平总书记也曾深情感慨,40多年来,扶贫始终是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花的精力最多。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无论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还是在国力日盛的现代中国,无数共产党人总是牢记着“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的古训,把“为了群众的幸福”作为毕生追求与信念,倾注着自己的心血、精力和情感。当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时代变了、条件好了,少数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的心理距离反而远了,他们把脱贫攻坚仅仅当作一项上级分配的工作任务,缺乏“发自内心”的主动与激情。因此,才会出现一些地方一些干部“求战欲望”不强,工作紧不起来,状态提不起来,喊喊口号、发发文件、开开会议,导致工作推进不平衡,存在冷热不均、被动应付的现象;一些地方一些干部迟迟不能进入打大仗、打硬仗的临战状态,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工作缺乏计划性、系统性、针对性,导致有些政策措施还停留在纸上墙上,就是没有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凡此种种,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惕。“大战当前”,如果不能快速进入自己的角色,那么打赢这场攻坚战很可能就是一句空谈。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入山林。脱贫攻坚战考验着党员干部的精神状态、干事能力、工作作风。作为党员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做到既要挂帅、又要出征,既要运筹帷幄,更要冲锋陷阵。对于脱贫目标,要实行挂图作战,倒排日期,精准发力;对于重点难点,要协调各方资源,干在实处、冲在一线。只有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勇攀高峰的精神状态,拿出食不甘味、寝不安席、昼夜兼程的工作态度,一个难题一个难题去攻克、一项工作一项工作去推进,“打赢打胜”才会从口号变成现实。
    每一场大仗,优秀的士兵总会脱颖而出,善战的将军总会一战成名。如果把脱贫攻坚比作一场大仗硬仗,那么它就是一块“试金石”,将检验出党员干部的能力、作风与素质。作为上级党委,要紧紧围绕脱贫攻坚排兵布阵、调兵遣将,特别注重在脱贫攻坚一线考察识别干部、选拔任用干部,把那些敢于啃硬骨头、能打仗善打仗、工作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充实进来、提拔起来,把不适应形势任务要求、临阵退缩或徘徊不前者,坚决调整、清理出干部队伍。只有用好选人用人这个指挥棒,让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才能锤炼出一支支勇冠三军、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的攻坚铁军。
    “国之兴也,视民如赤子;其亡也,以民为草芥。”确保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落下一个民族一个贫困人口,是省委向全省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广大党员干部向全省人民立下的“军令状”,可谓承诺似铁、军令如山,没有条件可讲,没有余地可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每一个共产党人都必须时刻谨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立下愚公移山志,视困难群众为亲人,把群众冷暖放心间,勠力同心,筚路蓝缕,百折不挠,坚定扛起脱贫攻坚这面大旗,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努力以“不落下一人”的实绩向全省人民交出一份圆满的答卷。
(本系列评论到此结束)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返回顶部】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最新图文
  亚欧日报是大型综合日报,亚欧日报网路报是一家大型的网络报电子版,新闻信息涵盖四海五洲,新闻内容五花八门,新闻视角独特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