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区设立流动投票箱,方便选民选举人大代表。江池摄
《创造新业绩喜迎十七大》系列报道之二
2002年,党的十六大成功召开。5年来,我市认真贯彻和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使克拉玛依的政治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其中,市委总揽全局和协调各方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党委执政能力和水平有了新的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执政为民的思想有了新的发展、我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继续深化最引人注目。
市委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今年6月10日,我市中心医院急救中心楼正式开诊。该楼总占地面积为3444.2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9380.36平方米。
据市委部门工作人员介绍,建急救中心大楼投资的三千多万元,均由市委统一协调筹集。这在石油局重组改制前是很难想象的。
1999年,亚洲金融危机余震未尽,国际油价持续走低,克拉玛依这座以石油为生存之本的资源性城市,在迈进新世纪之际,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原来的一家特大型中央企业——新疆石油管理局,分成了6大主体。
克拉玛依发展依托的是石油,1999年中石油的重组分立,对克拉玛依40多年来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思维定势及运行机制产生了强烈的冲击,部分职工一度陷入悲观迷茫之中,克拉玛依何去何从?
在这种大背景下,市局党委处变不惊,审时度势,沉着应对,明确提出“合则兴、分则衰”。2000年初,石油局与油田公司分立之初,时任油田公司总经理的王宜林提出了“两分两合”的指导思想,即业务上分、工作上合;职责上分、思想上合。时任石油局局长的唐健提出了“三多三少”的指导思想,即多沟通、少猜疑;多理解、少埋怨;多支持、少指责。
“两分两合”与“三多三少”,为重组分立后的石油局和油田公司的团结协作奠定了思想基础。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石油局与油田公司等石油石化企业相互配合,实现了双赢。
2001年,我市第八次党代会召开,会议再次明确提出市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指导思想,并提出协调好驻市中央石油石化企业与地方之间的关系;协调好驻市中央石油石化企业之间的关系,实现企业与地方整体和谐发展;协调好我市与周边地区、兵团的关系的指导思想。
此后,市委领导全市人民牢固树立全市发展一盘棋的思想,企业与企业、政府与企业、企业与政府同唱一首歌,同撑一条船,使克拉玛依在急剧变革的市场经济形势下,形成了齐心协力、共谋发展的良好格局,为克拉玛依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几年来,由市委统一协调用于我市各项事业发展的资金已经达到上亿元。几年的实践证明,市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是克拉玛依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保障。
党委执政能力和水平提高
在第九届党代会上,唐健书记说,第八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我市经济发展最快、城市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也是为克拉玛依在全疆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的五年。
这一系列成绩的取得,恰恰体现了我市党委执政能力的提高。
十六大以来的五年,也是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复杂,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巨大变革的5年。如何加快克拉玛依经济的发展?如何保障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如何协调各方矛盾?这些都是摆在市委面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是对党委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重要考验。
事实证明,我市党委经受住了考验,并取得了新的成绩。
2004年,市委出台了《关于加快克拉玛依发展的决定》,综合分析了我市发展的历史机遇,首次提出我市在全疆率先实现现代化,明确提出把我市建成新型工业化城市的目标,并提出“1142”工程,明确了我市未来20年的发展目标。
2005年,市委又提出了《构建和谐克拉玛依的意见》,这不仅是中央提倡构建和谐社会在克拉玛依的落实,更是在新的形势下,对我市发展的全面考虑。
2006年,市委又提出了《构建和谐克拉玛依的实施办法》,将构建和谐克拉玛依作了具体的分解,提出了操作性更强的指导意见。
这三个纲领性文件的出台,不仅为克拉玛依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更表明市委对克拉玛依的发展进行了深刻的思考,更加切合实际,也表明了我市党委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自十六大以来有了新的提高。
我市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
社区是一个居民自治单位,必须充分体现民主性,而保证每个居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民主性最主要的体现方式。2000年,红光社区是我市首批直选试点社区,戴江珍也就成为我市第一位通过直选产生的居委会主任。
5年来,我市不断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制度,确保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居民自治的不断完善。
2005年,在我市人大十一届五次会议上,共收到代表建议、批评意见125件,被采纳并基本解决41件,占建议总数31.78%,正在解决或列入计划51件,占39.54%,暂时不能解决或不予采纳等占28.68%。
5年来,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加快发展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的决议、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工作的决议、关于进一步促进我市旅游业发展的决议等,为我市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了保障。
另一方面,我市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也在不断加强。
2003年和2006年5月,市公安局进行了两次“市公安机关队伍建设和执法服务社会问卷调查”。其中,2006年5月的调查涉及“您认为公安机关是否存在特权思想、吃拿卡等?”、“您对公安民警的执法服务态度是否满意”等14项问题,群众的满意度均在90%以上。
我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得到深化
5年来,我市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民主决策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目前,我市科级、处级以上干部公开竞聘比例逐年扩大。2005年以来,我市对市局142个单位600多名副处级干部考核面达到100%。
2005年,我市首次公开评审医学专家8人,特级教师11人,学科带头人42人。市委党校政治理论教研部主任刘雁湖就是其中的一位。现在,他每月可享受1000元的津贴。他说:“这个头衔不是终身制,两年后还要复审,复审不合格,就会被取消资格。”
领导干部执政为民落到实处
8月27日,白碱滩区居民哈斯木和左永力在白碱滩区职业介绍所的帮助下,走上了社区门卫的工作岗位。哈斯木和左永力均来自我市登记在册的“零就业”家庭。他们之所以走上工作岗位,源于我市启动的“零就业家庭”就业计划。
5年来,市委从全力做好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入手,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市人民。
2001年到2005年,市委通过多种就业和再就业的形式,促进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据劳动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市共提供就业岗位25557个,其中实现就业人数2.1万人。为促进就业,我市累计减免各项税收达3527万元,各项政策补贴达到1500万元。正是在市委的重视下,几年来,我市的平均失业率始终控制在1.7%左右,远低于全国6%的平均水平。
5年来,市委通过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作为维护社会公正、协调社会利益、促进社会和谐,不断完善分配制度,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强化对分配结果的监管,让市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在经济发展基础上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确保“两头小、中间大”的合理分配格局。特别是围绕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看病、子女上学、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市统计局局长李美疆认为,5年来我市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都有所提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市民收入出现持续增长。
第二,城市基础设施发生巨大改观。随着居民小区和城市道路改造,新区建设初具规模。新机场建成通航,呼—克公路通车,铁路年内开工建设,克拉玛依的立体交通构架将焕然一新。
第三,就业与再就业工作、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社会保障体系、文化娱乐生活等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满足了市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第四,消费质量不断提升,居民的消费领域不断扩大,消费结构转向优化,消费步入新的转型期,消费出现不少新的亮点,由此也体现出市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