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15日电——3月16日出版的第6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关键在于落实》。(3月16日人民日报)
习近平强调关键在落实,指明了工作的落脚点,明确了工作要落实到亲力亲为的实践中去,落实到广大的基层中去,落实到人们群众的点滴生活中去。落实应当成为广大党政领导干部不可推卸的责任,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通过党群的共同行动落实,确保党和国家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实现,过好“十二五”的开局之年,走好“十二五”的长远道路。
落实是“执政为民”的责任。“十二五”的开局,我们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必须明确责任才能齐心协力、携手并进,把责任落实,做到人人有责,杜绝“权实责空”的失职现象,把那些“不务正业”的党政干部“拉下来”,让那些能干事、干实事、会干事的同志推上“执政为民”的位置上,保证党政干部在其位、谋其政,杜绝一些党政干部光执政、不为民甚至“吃空饷”的丑恶现象。任务在身、责任在肩、人民在心是党政干部的执政要务,把要务落到实处,把政策变成现实,变成 人民的切身利益是最大的责任,扎实稳定地推进自己的工作,实现执政为民的“承诺”,成就人民赋予权力的价值,落实执政为民的真正内涵。
落实是“执政为民”的目标。有目标才有干劲,才有使劲的方向。执政为民就是为了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为人民谋取福利,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根本性的行动目标就是全面落实具体的“代表措施”、“谋利措施”和“共享措施”,增强人民的“踏实感”和干部的“落实感”,带领人民走上“实”路,迈向执政为民的彼岸。
落实是“执政为民”的基石。实政实绩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增强社会公信度,增强人民满意度的有力基础,只有实实在在的执政,党的为民方针、政策才能得到真正地落实,人民才能得到实实在在的福利,党的“执政为民”才不会成为“一声空响”,党的执政地位才得以巩固,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才得以保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重担要放在责任的落实上,以落实为基础,丰富执政为民的“真实政绩”;以落实为基础,创造执政为民的新成果。
落实是“执政为民”的关键。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思想上、行动上认真把握住这一点,就能准确把握住抓落实的根本,就能把党政干部的心思和精力用到抓落实上,这是执政为民的关键所在。落实就在执政为民的“刀刃”上,关键之处见落实,也就体现了执政为民的核心。利民政策的制定、惠民措施的出台、为民口号的呐喊,关键还是在落实,有落实才有执政为民的绚丽篇章。
落实是“执政为民”的保障。正如习近平强调,抓落实,贵在持之以恒,也难在持之以恒。如果落实的执行总是忽冷忽热、半松不紧,不能彻底地一抓到底,人民的切实利益终究得不到彻底的保障,执政为民也就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因此,抓落实,必须防止三心二意、虎头蛇尾,为民谋福祉的目标确定了,执政为民的任务明确了,就要发扬“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不达到执政为民的“好成果”、“实效果”绝不罢休,将落实贯彻到工作的全过程,谨防一些地方仅仅在工作上做文章、演假戏,却不在工作上做成效、动真格。
落实是“执政为民”的考验。习近平强调,抓落实能不能知难而进、锲而不舍,对领导干部的原则立场是一个现实的考验。在利益面前,要把原则落实;在关系面前,要把纪律落实;在困难面前,要把无畏落实;在政绩面前,要把戒骄落实;在施政面前,要把廉政落实。落实是一种执行力,能落实体现出强有力的执政能力和服务能力,体现出执政队伍的高素质和高水平。在落实的考验面前,各种形式主义会造成 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极度浪费,各种弄虚作假、投机取巧的心理和“好大喜功”的浮夸作风必然原形毕露,得到应有的惩处。
落实是一种敬业的好作风,是执政为民的新风尚,只有真正的落实,才能将执政为民植入各项工作中,植入党政干部队伍建设中,植入“十二五”的良好开局中,植入人民群众的心中!
【本文选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七一社区”,点击查看原帖】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