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执政为民 正文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自信从哪里来?

作者: 来源:admin 关注: 时间:2018-11-07 08:00

“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习近平总书记这段话,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强烈而鲜明的执政自信。坚定执政自信,对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自信,来自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是行动的指南。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28年的艰苦奋斗,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中国人民真正站起来了,成了国家和自己生活的主人。总结这个时期的中国历史,中国之所以能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中国的仁人志士经过艰苦求索,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个救国救民的真理,运用它成功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继续探索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规律,取得了重要成就;但受“左”的思想影响,在探索中也出现了重大失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成功实现拨乱反正,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富裕起来。我国改革开放近40年的历史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砥砺前行,开拓创新,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都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过去许多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基本经验,就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阶段的特征,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90多年来,我们夺取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根本就在于我们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正因为这样,我们说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胜利,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历史的选择、现实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就能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党和国家的事业就能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自信,来自于党带领人民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

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只有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探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放到这一艰辛历程中,以更宽广的视野来认识,才能理解找到一条正确道路是多么不容易。

回首历史,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问题,深入研究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特点,开创了一条由新民主主义通向社会主义的革命道路,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中国的现代化扫除了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上的障碍。新中国成立后,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方面进行了艰辛探索,为后来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奠定了重要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实现了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和工作重心的转移,开启了改革开放新的征程,坚持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使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获得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成功推向21世纪。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出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只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才能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

社会主义从来都是在开拓中前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求索,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的夙愿和期盼,凝聚着亿万人民的奋斗和牺牲,它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是改革开放近40年实践的宏大主题,也体现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和不懈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和实践发展而不断向前发展,必定随着党和人民不懈奋斗而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的重大成就,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这“三个意味着”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的历史意义、时代意义、世界意义,为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注入了新的思想动力,为我们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一重大战略判断提供了科学指引。

三、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自信,来自于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完成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任务,建立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初步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物质基础和人才基础。

1978年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近4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用几十年时间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的路,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了一个又一个伟大飞跃,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国的综合国力和整体实力不断增强,经济总量持续攀升,成为如今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健全和完善,充分展现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制度优势和旺盛生命力;从文化大国迈向文化强国,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益深入人心,文化自信不断增强;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生活质量显著改善,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为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升,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在国际事务中拥有越来越重要的发言权和话语权,在世界上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事实胜于雄辩。96年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个受尽屈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变成了一个独立、民主、富强的现代化国家,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中国为何能实现这样令人惊叹的“华丽转身”?成功固然有很多因素,但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回顾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不论是在推翻三座大山、争取民族独立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国家建设中,抑或是在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大潮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都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辉煌属于过去,未来任重道远。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11月15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时说:“我们的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党领导人民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完全有理由因此而自豪,但我们自豪而不自满,决不会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今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党要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团结带领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而努力,踏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让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断创造新的更大的辉煌。

四、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自信,来自于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并坚持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华民族在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进程中,创造并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国人民胜利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建党90多年来,我们党立足中国实际、植根中华文化沃土,既坚守马克思主义的先进基因、又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创造并孕育了昂扬向上的革命文化和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融合发展的时代先进文化,也是实现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当代文明成果,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正是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我们党领导人民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因此,中国共产党是由先进文化孕育而生的,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民族复兴,既包括硬实力的崛起,也包括软实力的提升。没有软实力的复兴,不是真正的复兴,也难以得到世界真正的认同。文化软实力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古往今来,任何一个大国的发展进程,既是经济总量、军事力量等硬实力提高的过程,也是价值观念、思想文化等软实力提高的进程。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我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关系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立足点,为实现中国梦构筑国家精神。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可的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是将社会主流精神和价值观树立起来作为中流砥柱,用以凝魂聚气、强基固本,避免多元文化造成社会紊乱的自觉行为。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的传统和根本,始终是我们的精神命脉。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欲信人者,必先自信。在当今世界思想文化不断交融交锋的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必须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如果没有文化自信,一味自我否定、妄自菲薄,必将丧失自己的文化传统和文化优势。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只有不断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有力、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五、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自信,来自于我们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90多年的奋斗历程来看,没有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就没有我们党的生存、发展和壮大,就没有我们党的执政地位、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改革开放的辉煌。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是我们党赢得人民信任和支持、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也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根本标志。

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铸就了生死相依的鱼水关系。在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抗战时期毛泽东同志多次提出,要一切向人民负责,要使广大群众认识我们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是和他们息息相通的,从而拥护革命,为革命的胜利斗争到底。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党始终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正是因为我们党在长期的执政实践中确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形成了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保持了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才能无私无畏、勇往直前,经受各种艰难困苦和风险挑战的考验,战胜了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不断前进,正是因为依靠了人民。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得到人民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得到人民支持,也正是因为造福了人民。今天,要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局面,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政治立场,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团结带领全体人民,以自己的辛勤劳动和不懈努力,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使我们党永远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使我们的事业始终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

六、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自信,来自于我们党勇于自我革命、自我净化,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

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发展壮大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之初只有五十几人的小党,成长壮大为今天拥有8900万党员、在有着13亿多人口大国长期执政的大党,90多年来,党之所以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充满蓬勃朝气和昂扬锐气,最根本的就在于党在复杂严峻的历史环境和艰难曲折的实践探索中逐步形成了超强的生存发展能力,通过不断自我革命和自我完善,不断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领导力、号召力,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赢得人民对党的信任和信心,巩固了执政基础,保障了改革发展,从而领导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个又一个胜利。这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我们党长盛不衰、坚强有力的重要原因。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曾形象地把执掌全国政权比喻为“进京赶考”,并郑重指出必须考出好成绩,不能退回来,退回来就失败了。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清醒地认识到,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也是历史的、具体的,过去先进和纯洁,不等于现在先进和纯洁;现在先进和纯洁,不等于永远先进和纯洁。如果组织涣散、纪律松弛、消极腐败、脱离群众,那么我们党就不可能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迟早会丧失先进性和纯洁性,失去执政资格,不可避免地被历史淘汰。这些年来,世界上一些老牌执政党衰败落伍、丢权垮台的教训极为深刻。

回顾我们党96年的发展历程,从古田会议到延安整风再到《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从真理标准大讨论到《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从“三讲”到“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到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三严三实”到“两学一做”,一次次的整党整风运动和学习教育,我们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脚步一刻也没有停止过。通过整党整风和学习教育,党的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建设得到全面整顿和加强,实现了党的思想上组织上的高度统一,增强了党的团结,为中国革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中国共产党伟大之处,并不是因为党一贯正确、没有错误,我们党在历史上也曾经犯过错误甚至是遇到严重挫折,但我们党能够依靠自身的力量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力量,坚持为了人民的利益不断勘误纠错,从而获得更强大的生机活力。我们党在遭受挫折中力挽狂澜、在风险危难中绝处逢生、在不断胜利中充满忧患,这正是中国共产党勇于直面问题,决不回避和粉饰;勇于自我革命、自我批评,敢于纠正错误、不懈追求真理的可贵政治品质和政治勇气。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狠抓自我监督,猛药去疴、重典治乱,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政治生态,着力解决党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党风政风社会风气为之一新,极大地提振了党心民心,增强了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具有极强的自我革新能力,能够解决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的自我发展问题,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永葆党的先进性和肌体健康,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近百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走出了一条独立自主的革命和建设道路,完成了“三大革命”,取得了“三大历史贡献”,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60多年的执政实践证明,我们党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面向未来,面对挑战,我们更加坚定执政自信,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新的长征路上续写新的篇章、创造新的辉煌!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返回顶部】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最新图文
  亚欧日报是大型综合日报,亚欧日报网路报是一家大型的网络报电子版,新闻信息涵盖四海五洲,新闻内容五花八门,新闻视角独特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