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热点:
棚户区,一度是“脏乱差”的代名词。
如何让城市更宜居、“颜值”更高?棚户区改造,就是一条好路径。
近几年,伍家岗区把棚户区改造作为宜昌“三年出形象”的重要抓手和“最民生”的实事大力推进,国有土地上征迁5000多户居民和100多家企业,征收房屋面积60多万平方米,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没有发生一起群体性事件。
被誉为“天下第一难”的征迁,伍家岗区是如何又快又好地推进的?今起本报推出“棚改看伍家”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白沙路棚户区一期征收任务,提前半个月完成!”
“八一路棚户区一个月完成签约率100%!”
“松林路东区棚户区两个月完成签约率99%!”
11月,五箭齐发:松林路西区、白沙路二期、合益路、中南路、再生资源棚改项目先后启动,半个月签约1213户……
一串串数字,意味着一户户蜗居百姓结束居住窘境;
一串串数字,记录着伍家岗区党员干部为民安居的铿锵足迹……
棚户区成了脏乱差的“代名词”
“我们一家四口人挤在20多平方米的一间屋子里,一住就是22年。”11月16日下午,记者在伍家岗区原八一钢厂棚户区见到了65岁的王贵芝老人。聊起一家人在棚户区的生活,老人几度泪流满面。
王贵芝和丈夫是原八一钢厂的普通职工,直到工厂倒闭,两人带着孩子还一直住在厂里20多平方米的棚户屋里。前年老伴去世,儿子娶媳妇时家里实在腾不出地方,她只得在外面借了间房给儿子儿媳当新房。
今年50多岁的魏文金,和王贵芝是邻居。一家人蜗居在30多平方米的棚户屋里。“厨房建在走廊上,进屋抬脚就上床”的窘况,让他伤透了心:20多岁的女儿只得趁他外出时洗澡,谈的男朋友不敢带到家里来,怕丢人。
62岁的史久成在中南橡胶厂棚户区里住了大半辈子。他觉得最不方便的就是上厕所——“棚户区都是公用厕所,每天早起第一件事,就是到厕所前面排队,几十口人共用一个厕所,紧张的很。”史久成说,“比起排队,厕所的卫生条件也很让人头疼:苍蝇乱飞,臭味儿熏得睁不开眼睛。”
……
近几年,伍家岗区建设突飞猛进,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但散落于城郊或“隐匿”于闹市的棚户区,让城市的“颜值”失色不少。
顺应民意吹响棚改“集结号”
在伍家岗区合益路的平房中居住了20多年的袁道启老人,每到雷雨季节心里就直打鼓:“一下大雨,满街的污水就往屋里流,晚上根本不敢睡个安稳觉。”
中南橡胶厂宿舍区的房屋基本是上世纪70、80年代建造的,很多土木结构的房屋由于年久失修,经常漏风漏雨。67岁的居民董达庆说:“房屋间距小,光线昏暗,白天也要开灯。年纪大了想找个东西都不容易,一家人做梦都想换个新环境。”
和袁道启、董达庆老人一样,伍家岗区2万余户棚户区的居民有一个共同的渴盼:拆迁改造!
群众的呼声就是执政者的心声,老百姓的要求就是执政者的追求。
4月27日,伍家岗区棚户区改造动员大会召开,区委书记张鹏的话掷地有声:中央有要求,居民有期盼,资金有保障,全区干群要树立“抓棚改就是抓投资、抓棚改就是抓民生”的理念,要大气魄、大力度、大成效地推进棚户区改造。
会上,成立了区委书记任政委、区长任指挥长、其他县级领导干部任副组长、区征收办等17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高规格棚改指挥部,明确了“举全区之力推进棚改”的工作思路。
根据部署,该区第一批将13个地块纳入棚户区改造范围,涉及约10034户居民,建筑面积约115.1万平方米。
棚改“集结号”,在民意和民心中吹响!一场声势浩大的棚改战役,在伍家岗区9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打响!
利好政策赢得棚改户“掌声”
11月16日,正在中南橡胶厂宿舍区搬家的68岁的棚改户李志权满脸堆笑:“我一家子住在这个老房子里,窝窝囊囊了20多年。现在遇到棚改征收,政府给的价格比市场上同类型的二手房价格还高一点,你说我搬不搬?我如果不搬,那我就是憨头!”
正在现场指挥征迁的伍家岗区副区长、区棚改办主任刘溯剑告诉记者,李志权得知自己居住的松林路棚户区纳入改造的消息后,他和老伴早就收拾好了老房子的物品,征收决定一公布,他二话没说就签了约,成为该棚户区改造签约的“第一人”。“棚改,是最接地气的民生工程,绝不能与民争利。”9月10日,伍家岗区副书记、代区长汪元程在履新第11天,就召开全区棚改督办会,要求棚户区改造要在合法、合规、合理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让利于民。
——产权人选择货币补偿,其房屋建筑面积不足30平方米且是唯一住房的,按30平方米进行安置补偿;在补偿签约期限内签约交房的,另按被征收房屋评估价格上浮20%给予奖励;
——产权人选择产权调换,在补偿签约期限内签约交房的,给予被征收房屋建筑面积12%的公摊面积补助后,其房屋建筑面积仍不足40平方米且是唯一住房的,按40平方米进行安置补偿;
——被征收人在规定期限内签订征收补偿协议并搬迁的,最高还可以拿到1万元的奖励。此外,还有室内装潢补偿、搬迁补偿、临时安置补偿……
一项项实实在在的利好政策赢得棚改户“掌声”。在让利于民的政策激励下,棚改户主动响应棚改、积极参与棚改。
合力征收当好棚改户“贴心人”
对于棚改征收,基层干部的回答惊人一致:难,相当难!虽然大多数人支持,但仍有极少数人还是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更有个别人想通过房屋征收来解决自身所存在的困难。
征收房屋,是棚改迈不过的坎儿。况且棚改对于伍家岗区来说,不仅意味着阵痛和裂变,更意味着新生和崛起!
再难,也要迎头而上。
为了破解征迁僵局,伍家岗区从区直部门和各街道抽调了多名综合素质高、责任心强、能力突出的干部,充实到棚改办和征收办,并由征收办作为棚改实施主体,街道作为工作落实主体,全部大员上阵,组成“棚改铁军”以“走遍千家万户、了解千差万别、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历尽千辛万苦”的“五千”精神参与一线房屋征收工作。全体征迁人员坚持“7+15”工作法(即每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15小时以上),不分昼夜、不分节假日地推进棚改工作。
凡事公平则易,不公则难。伍家岗区始终坚持“依法、阳光、智慧、为民”征收理念,以公开促公平,以公平保公正,全面落实调查结果、征收程序、政策依据和补偿方式标准、安置房源及选房情况、征收实施单位和评估机构、上岗人员、初评结果“七公开”措施,坚持“一碗水端平”,“一把尺子量到底”,不让老实人吃亏,更不让投机者占便宜,真正做到让群众口服心服。
法能治人、理能服人、情能感人。伍家岗区全体棚改人坚持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做棚改户的“贴心人”。他们深入棚改一线,广泛宣传棚改政策和意义,耐心引导群众算好征收房屋的经济账、环境账和时间账。并通过座谈会、现场会等形式,零距离发现问题、零距离研究问题、零距离解决问题,最大程度争取群众的理解、支持与配合。
“只要我们把棚改户当亲人,哪怕他们是一块冰,我们也会把他们‘含化了’!”伍家岗区棚改办常务副主任杨磊的一席话,道出了所有棚改人的心声。
正是靠着这种“含化了”的理念,伍家岗区的棚改“成绩单”让人刮目相看——
全区正在实施的10个棚改项目你追我赶,签约人数每天以百名递增;截至11月19日,全区城市和城中村签约棚改户突破5513户,在我市一马当先。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