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来,吴江的发展成为一个窗口,让我们可以观察我国人民生活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以及社会变迁的轨迹。”12月1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与吴江区委区政府共同主办的“新时代创新社会发展之路——改革开放40年中国乡村振兴与城乡一体化暨费孝通乡村发展思想”学术研讨会在吴江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吴江调研基地在会上揭牌。
此次研讨会秉承费孝通先生倡导的“从实求知”的精神、“志在富民”的情怀,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乡村发展和社会现代化的相关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分析和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以促进中国特色社会学的学术发展。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社会政法学部主任李培林等学术专家,全国各地社科院专家,各高校社会学系教授、学者等200多人参加了研讨会。吴江区领导王庆华、王燕红、刘伟、汤卫明参加会议开幕式。
区委书记王庆华向社会学界的专家、学者朋友来到费孝通先生的家乡和他两次学术生涯的起点——吴江表示欢迎。他在致辞中介绍,我国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费孝通先生出生在吴江松陵,他先后二十多次回访家乡,思考中国乡村、乃至整个中国的发展之路,提出了“志在富民”“小城镇、大问题”“苏南模式”等经济社会发展理论。
王庆华表示,本次研讨会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发展和社会现代化的相关问题进行研讨,分析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经验,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性、理论性,更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和实践指导性。吴江将认真汲取专家学者的学术研究成果,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为新时代创新社会发展之路做出先行探索。
研讨会上,第二届“费孝通学术成就奖”获得者李培林作主旨演讲;江苏省社科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汪兴国,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陈光金现场致辞;南京大学教授宋林飞和中国社科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张翼作主题报告。
专家学者围绕《从吴江的窗口看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苏南区域率先发展的探索与理论》《从苏南模式到后苏南模式再到吴江模式》等主题,深入阐释了费孝通先生学术思想对中国改革开放及现代化实践产生的深远影响和科学参考。
本次研讨会设“学者对谈”论坛和8个分论坛,参会代表和学者围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农业现代化”等多个议题进行学术研讨交流。
新闻延伸:
启迪新思想提出新思路
社会学学者为乡村振兴与城乡一体化支招
在12月16日举行的“新时代创新社会发展之路——改革开放40年中国乡村振兴与城乡一体化暨费孝通乡村发展思想”研讨会“学者对谈”论坛上,6位社会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费孝通乡村发展思想及其影响进行对谈和研讨。
论坛邀请了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景天魁,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黄平,中国社科院民族所所长、研究员王延中,南开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关信平,复旦大学教授刘豪兴,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中心研究员袁崇法等6位专家学者,围绕乡村发展的苏南经验、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村发展诸模式及其演变、乡村振兴战略等议题进行了观点交换和学术讨论。
“吴江是‘苏南模式’的典型代表,改革开放后创造了很多成功经验。社会方面,吴江关注民生,为乡村振兴、城乡一体化做了大量工作。现在,吴江面临新的变化新的问题,应该以科技为引领,强调内外均衡、绿色发展,在公共服务、社会政策等方面不断改变发展方式,以人为本,不仅要满足百姓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需求,还要发挥更大作用,全面提高百姓的综合素质,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未来给全国做出更好的示范。”学者关信平在研讨中表示。
6位专家学者回顾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社会发展变迁和社会学研究走过的道路,同时,回望费孝通先生开拓中国社会学本土化的进程、开拓中国乡村社会研究的进程,聚焦新时代创新社会发展之路、乡村振兴与城乡一体化。“学者对谈”论坛为研讨会抛砖引玉,为8个分论坛的学术探讨提供了主题思想。
12月16日下午,参加此次研讨会的近百位学者、专家,围绕多个主题开展分论坛讨论,分别聚焦农村社会现代化、乡村社会组织发展、中国农村文化建设等议题,启迪社会学理论工作者新思想,为新时代创新社会发展提供新思路。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