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中国各地 > 中国企业 正文

中国家电最缺国际视野企业家

作者: 来源:admin 关注: 时间:2016-07-18 12:38

  当前与一大批中国家电企业,在全球市场频频上演一轮轮跨界资本并购、重组的商业戏码,不协调和不匹配的是:一路高歌、强势扩张30多年的中国家电产业,却缺乏一批真正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企业家。

  正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当前,随着国际化市场已经成为中国家电业未来5年,甚至10年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地位,得到确认。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建立一个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经营管理团队已经是迫在眉睫,而最大的引爆风口,则是亟待一批具有更丰富国际化视野的中国家电企业家。

  最近10多年以来,凡是一旦看到中国企业并购海外家电工厂或者家电品牌,都会遭遇媒体和专家们的一致担忧:如何避免海外并购的消化不良,如何解决文化差异和并购后的协同。当时,受到资本、实力等条件的限制,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并购案例普遍较少,而且并购金额较小。这种矛盾和问题或许并不突出,来自中国的家电企业家,似乎还能搞定这种海外的并购对象。

  但是最近一年多以来,随着海尔、美的相继在全球家电市场掀起一桩桩涉及数百亿元人民币的大并购,甚至有媒体用“鲸吞”来形容中国家电在海外的并购行为。虽然与“蛇吞象”相比,似乎更让人能接受,但是这却充分表明,对于一直争战本土市场的中国家电企业,在海外市场的并购之后整合,协同,仍然存在怀疑甚至不信任。

  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或许是多方面的。比如说,大部分中国媒体,还不了解海外市场。同样也会认为,中国企业对于海外市场缺乏了解和熟悉一样。更为重要的是,还是中国家电产业缺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企业家。

  这也是很多被收购对象,对于来自中国的收购者时,容易产生担心和怀疑的地方。即很多在中国非常优秀的家电企业家,不一定就能推动和管理好海外企业的运营。甚至对于一些非常强势的中国家电企业家来说,很容易产生拿在中国市场的经验去操作海外市场从而遭遇“水土不服”问题。

  产生这种担心,甚至疑惑,并不难理解。因为过去中国家电产业的发展史,其实就是少数优秀家电企业的发展扩张史。在一大批中国优秀家电企业和品牌的背后,都拥有着非常优秀的企业家或者领路人,比如说海尔张瑞敏,美的何享健,以及格力朱江洪、海信周厚健、创维黄宏生等等。

  这些优秀的中国家电企业家们,在全球企业界或者经济界真正可以叫得响的,却是“屈指可数”。单是从中国家电行业的企业家朋友圈来看,就可以看到大部分中国企业家的朋友圈,还局限于国内市场上,更多的还是与企业自身业务有关系的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

  同时很多中国家电行业的优秀企业家,拥有的最大成果就是带动企业的规模化扩张和持续业绩增长。并没有形成自己原创的管理体系、管理成果,没有输出可以传承和分享的企业管理思想和成果。同时,还没有建立全球化的视野,缺乏对于全球经济、政治和文化的深入了解和把脉,更多的还只是关注家电产业,或者与家电相关联产业的发展。

  透过海尔张瑞敏的朋友圈就可以看到,早在多年之前,其已经从中国进入海外,形成一大批的海外朋友圈。同时由于受到其在企业管理理论和体系上的持续探索影响,其国际化的朋友圈也从企业界进入经济界、企业界、学术界等多个领域,不断向全球其它国家展示和介绍来自中国的自主创新管理成果、理念和体系,真正输出中国企业发展管理和变革的一系列“软实力”成果。

  可以说张瑞敏就是中国家电企业家的标杆。未来一段时间,更多的中国家电企业家们,应该要走出中国、走出家电产业,与全球其它国家的同行,以及经济界、企业界,甚至是学术界、文化界开始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和沟通。培养并建立起自身的“国际化视野、全球化管理能力和水平”。

  因此接下来,对于中国家电产业来说,不仅需要培养一批具有全球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家电品牌,更需要的是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企业家。很多时候,企业家个人的魅力与实力,往往会给品牌注入更多的内涵,为企业的海外并购,甚至是海外重组带去更多的便捷。

  所以面对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中国企业除了要通过资本并购等方式展示中国家电的“硬实力”。同时还要通过一大批诸如张瑞敏这样的优秀企业家,个人魅力和管理创新能力,来展示中国家电的“软实力”。

  因为,除了要拥有海外并购的实力,中国家电更要有管理和运营好海外企业的实力,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全球性的中国家电品牌!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返回顶部】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最新图文
  亚欧日报是大型综合日报,亚欧日报网路报是一家大型的网络报电子版,新闻信息涵盖四海五洲,新闻内容五花八门,新闻视角独特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