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怀对中国未来的希望与憧憬,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大会的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报告为中国未来几十年的发展设定了时间表和路线图,沿着这个目标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就一定能够照亮现实。而在这个过程中,法治将一直都是中国不断前进与发展的推动力和支撑力。
回首百年中国,法治一直与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梦想追求和道路探索紧密相连。1913年,欧洲启蒙思想家蒙德斯鸠的名著《论法的精神》,由严复翻译成中文的《法意》正式出版,这是中国知识精英对法治的初探。其后,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越来越多的中国知识分子开始向西方寻求法治思想和法治理论。然而,那个时代的法治只能是一种空想,既不会形成中国自己的法治理论,更不可能有真正法治的实践。
中国真正的法治实践来自于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1949年,新中国的诞生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也意味着中国向法治的道路迈出了第一步。从第一部土地法,到第一部婚姻法,从共同纲领到五四宪法,中国的法治在探索中前行。1978年改革开放,中国迎来了一个法治建设的春天,经济政治文化、国家社会个人每个领域、各个方面,都在迫切地呼唤着法治。这时期的法治建设突出表现为立法走上快车道,曾经有过半年就提交草案,一天出台7部法律的战绩。
回顾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初期的法治建设,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早期学习前苏联的经验;二是改革开放以后,适当借鉴西方经验。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中国迅速地搭建起了基本的法律框架。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从理论到实践,从立法司法到执法普法全面升级,全面依法治国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地位越来越突出,作用越来越重大。
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依法治国的阐述,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基础。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梳理百年中国的法治历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从启蒙学习,到适当借鉴,再到今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在伟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基础上,我们总结经验、汲取教训,逐渐形成和确立了一套符合国情、社情,符合当代中国发展需要的法治思想、法治理论。而更可贵的是,这套法治思想和理论并不是封闭僵化的,而是动态开放的,它会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义实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而不断发展完善。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中国法治发展建设的历程说明了一个基本的道理,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自己的脚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与实践是中国向世界法治文明提供的中国经验、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