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中国各地 > 中国法治 正文

厦门市委党校就加快建设法治中国典范城市进行深入探讨 提出富有建设性的对策建议

作者: 来源:admin 关注: 时间:2018-12-13 21:03

厦门市委党校就加快建设法治中国典范城市进行深入探讨 提出富有建设性的对策建议

  “政策访谈”现场气氛热烈。左一至左三分别为林蔚文、李明哲和丁贤志,右一为主持人谢进。

厦门市委党校就加快建设法治中国典范城市进行深入探讨 提出富有建设性的对策建议

  学员如饥似渴抢拍课件。

厦门市委党校就加快建设法治中国典范城市进行深入探讨 提出富有建设性的对策建议

  学员踊跃阐述自己的观点看法,并向嘉宾提问。

  厦门网讯 (厦门日报 文/记者 午 马 图/记者 郑晓东)今年12月4日,是我国第五个“国家宪法日”。12月2日至8日,又是我国第一个“宪法宣传周”。

  作为市委党校落实我市“宪法宣传周”的一个教学活动,12月5日,市委党校举行以“建设法治中国典范城市”为主题的“政策访谈”互动教学,邀请市法制局局长丁贤志、市人大法制委秘书处处长李明哲,与法学教研部教师和党校学员一起,就如何在更高层次上把厦门建成法治中国典范城市,进行交流探讨,总结经验,补齐短板,提出对策。

  通过研讨交流,大家深刻认识到,要扎实贯彻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重要精神,在更高层次上推进法治中国典范城市建设,为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本期“政策访谈”主持人为市委党校法学教研部谢进副教授。

  厦门率先基本建成法治政府可期

  建设法治厦门,首要建设法治政府。2014年12月,厦门市委全会审议通过《全面推进法治厦门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建设法治中国典范城市的目标任务。2016年12月,市委市政府印发《厦门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要求在2019年底前,率先基本建成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丁贤志首先向学员介绍近年来厦门市建设法治政府所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他从政府职能依法全面履行、依法行政制度体系完备、行政决策科学民主合法、宪法法律严格公正实施、行政权力规范透明运行、人民权益切实有效保障、依法行政能力普遍提高等法治政府建设目标与任务等七个方面加以阐述。

  在肯定厦门在营商环境、政府立法、重大行政决策制度、率先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建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等方面取得成就的同时,丁贤志也坦承存在公平竞争不充分、制度成本效益缺乏充分评估、重大决策公众参与度不足、选择执法和执法不作为等问题。“厦门市率先基本建成法治政府,可预期、可评估。但是,‘基本建成’后,法治政府建设仍任重道远。”他总结道。

  与建设法治政府密切相关的信访问题,吸引了大家的注意。信访是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渠道,是人民群众的权利保障。“政府的诚信是最大的诚信。”丁贤志认为,要尽量引导信访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把信访纳入法治化的轨道。

  如何处理改革与法律修订的关系?针对学员的疑问,李明哲具体分析:重大事项改革应于法有据,而一般性的改革举措则大可先行先试。丁贤志表示,法律强调稳定性,而社会是变动不居的,法律一定的滞后性又是合理性。因此,法律的立、改、废三者同样重要,我们要运用好特区立法权这一重要优势,为法治政府做好制度支撑和引领。

  厦门地方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在立法领域,法学教研部王威副教授根据学员观点,概括总结了厦门改革开放40年来的立法成就:一是充分发挥特区立法优势,地方法律体系已经形成。自1994年厦门经济特区获得全国人大授予特区立法权以来,厦门市制定地方性法规140余部,现行有效的99部,其中特区法规73部;制定政府规章175部,现行有效90部;二是重点领域立法成效显著。如在地下综合管廊、垃圾分类、生态文明、社会文明建设等领域推出全国首创性法规,厦门为全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探索出优质经验。在涉台领域立法成效显著,如《厦门经济特区台湾同胞投资保障条例》《厦门经济特区促进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建设条例》等。同时也提出立法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学员的建议:个别领域法律供给不足,需要结合实际加强立法;对于一些过时的法律条款,应该及时修改或废止;加强立法水平,提高立法质量。

  信用立法成为讨论焦点问题

  对于信用立法问题,嘉宾、教师和学员各抒己见,互动热烈,成为现场讨论焦点。

  厦门信用体系建设已进入立法阶段,正在修改当中,但对立法不能期望过多,不能仅靠立法来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李明哲坦言,虽然说信用制度建设是大势所趋,但运用信用惩戒一定要慎重,信用惩戒的范围是相对的。信用建设不仅是法治问题,也是道德问题,也有度的运用问题,要循序渐进。

  厦门信用立法课题组负责人、市委党校法学教研部林明华副教授对此深有同感,她从问卷调查、实地走访中,感受到大家对于信用惩戒拍手称快,但信用惩戒是一把双刃剑,一定要慎用,要确定一个法定的边界。

  丁贤志也认为,信用监管如处理不好,会产生非常多的问题,影响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信用监管应是全国一盘棋。市委党校法学教研部林蔚文教授透露,国家层面的立法困难更大。厦门比其他地方更重视信用建设的法治化,信用条例专家意见稿第一条开宗明义的立法目的,是“为了规范信用管理”。

  厦门执法领域呈四大进步亮点

  在执法领域,法学教研部林明华副教授也对学员的观点看法、意见建议进行了总结。厦门在执法领域的进步有四大亮点:创新执法理念(依法执法、依法行政),完善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改进执法方式(严格执法、文明执法),提升执法素养(勇于执法、懂得执法)。但仍存在执法不力、选择性执法和执法规范化方面的问题,有学员建议出台厦门市依法行政条例,建立并不断完善“信用体系”,政府要带头做到诚实守信,用好用足执法领域“正向激励、反向倒逼”联合奖惩机制等。

  社会文明领域立法和执法,都存在法治与道德的问题。丁贤志认为,可以通过法治推动社会文明的提升,厦门现行99部地方性法规,其中八成左右与文明有关。全国首部社会文明法规——《厦门经济特区促进社会文明若干规定》施行以来,取得良好效果,如机动车避让行人过马路已蔚然成风,通过法的规范约束,确实能让市民养成文明行为习惯。有学员也提出,公共场所禁烟、规范养狗等相关法规没有得到有效执法,说明法律让道德“带电”,但法律不能代替道德,要考虑两者的度的问题。

  从六个方面推进司法建设

  建设法治中国典范城市,司法还可以做什么?法学教研部讲师陈国飞博士进行深入剖析。针对司法领域存在的典型问题,建议从增加违法者的违法成本、接受社会的监督、完善多元解决纠纷机制、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发挥大数据的作用,以及司法领域其他举措等六个方面着手加以纠正。具体来说,要多渠道、多方式健全完善司法制约监督机制;形成公正、高效、便捷、成本低廉的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以市、区两级法律援助机构建设为重点,推进乡村(社区)和行业法律援助工作站和行政村联络员建设;在建设法治厦门典范城市中,发挥好检察机关公益诉讼职能,对公益诉讼诉前程序工作的执纪问责作用等。

   学员观点

  坚持立法创新与执法规范

  ●张琼瑜(第52期处级领导干部进修班)

  经济特区的授权立法范围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地方性法规的“不相抵触”原则,根据全国人大授权,特区可以在遵循宪法规定以及法律和行政法规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根据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制定法规,在特区优先适用。因此,要用好用足特区立法权,先行先试,为法治创新提供借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新的情况不断涌现,新的问题不断出现,法治建设也要紧跟时代发展需求,立法创新是法治发展的最大推动力量,特区立法应遵循授权,应将创新性摆在第一位,特区法规的创新性与先进性,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特区的法治化水平。此外,为保持特区法规的创新性与先进性,应与时俱进,在法律实施一定期限后,适时进行立法后的评估和修正工作,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出台及修正,适时修改已生效的特区法规中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及与现行国家法律、法规相比属于滞后的规定,实现“立、改、废”的统一,保持特区立法的创新性。

  部分下放行政综合执法权

  ●黄全能(第52期处级领导干部进修班)

  厦门市的行政执法实行的是统一集中执法,但在实际执法过程中,常会碰到因专业性强和执法人员不足,而弱化执法效果的问题。因此,我市的行政综合执法权有必要部分下移。如园林绿化工程质量执法,因园林绿化质量检查的专业性较强,如果由行政综合执法单位统一集中执法,就明显没有专业(园林绿化)部门,来得有力、有效。又如生活垃圾分类违法执法。因垃圾分类事关千家万户,其对象繁多、难于取证、不易执法。日前统一集中执法,因人员不足导致执法效果不佳。当前主要还是依靠大量聘用督导员进行督导,效果不错,但成本极高。我们可以借鉴台湾的做法,把生活垃圾分类的执法权下放到卫生员(即保洁员和垃圾收集转运员)身上。

  修改或废止过时法律条款

  ●刘勃蓉(第52期处级干部任职培训班)

  我市目前正在进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涉及各项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修订。任何一项改革,都是对制度的调整或创新,最终都要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增强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对不适应改革要求的现行法律法规,要及时修改或废止,不能让一些过时的法律条款成为改革的‘绊马索’”。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是一次刀刃向内的自我革新,需要取消各项前置审批、消减权力,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增加责任,形成新的权责体系。改革不仅涉及多部门的责、权、利调整,而且涉及诸多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调整,需要及时予以修改完善。全力推进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的“立改废”工作,是保障此次改革取得成功、建立长效机制的法治基础。

  以民为本提供法律援助

  ●王巧燕(第52期处级干部任职培训班)

  厦门作为全国文明城市,公民的法律意识也比较强,但是与此相适应的法律配套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还无法满足人们的法律援助需求。以市、区两级法律援助机构建设为重点,推进乡村(社区)和行业法律援助工作站、行政村联络员建设。加强法律援助机构便民服务窗口建设,可在方便民众的地点设立专门接待场所。推行律师值班制度及援助公开制,便利群众的服务需求(这里的律师可以是职业律师,也可以是法律专业的大学生,或其他法律工作者,可以有偿与自愿相结合),真正“以人民为中心”提供法律援助,让老百姓遇到问题可以容易得到法律援助,做到知法、守法、用法。

  政府带头守信创建诚信社会

  ●纪志霞(第17期科级干部培训班)

  创建诚信社会,政府部门应当带头守信,率先垂范,做出榜样,比如对市民的承诺必须兑现、出台的各种惠民措施要落实、给予的优惠奖励要到位。要在法规中明确对政府部门失信的惩戒措施,以及执行、监管机构。无论是政府职能部门还是工作人员,都必须严格按照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要求,带头遵守诚信的各种规则、带头成为诚信的守护神,以此带动其他社会成员共守信用。用诚信促发展,用诚信换民心,不断夯实社会信用的“基石”,对内才能增强凝聚力,对外才能增加吸引力。

  努力形成全民守法法治格局

  ●宋建健(第17期科级干部培训班)

  厦门在全民守法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树立全民法治意识,努力形成全民守法的法治格局。加强法治意识宣传,继续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思路,推进法治宣传工作。提高执法队伍水平。执法队伍要做到知法、懂法、熟悉专业法,既要文明执法,还要公正执法,更要敢于执法。提高法律的公信力。努力提高执法水平和司法水平,切实让违法者承担违法成本。要改变一些问题和现象执法成本太高、维权成本太高的现状,以及法律滞后、处罚找不到依据的情况。

  执法难制约文明创建开展

  ●文国清(第14期宣传干部培训班)

  近年来,厦门市十分注重以制度建设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但在文明创建的工作实践中,也存在一些法律法规执法落实难的问题,执法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制约了文明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以黑网吧查处为例,黑网吧执法难,重点体现在调查取证难和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难两个方面。执法难,究其主要原因,是管理法律法规不够完善,执法监管没有形成共同责任机制,相关法律法规宣传不够到位。针对执法难问题,建议:一是抓紧完善相关法规,消除空白地带,增强操作性。二是切实建立协作监管机制,形成部门之间、上下之间齐抓共管的局面。三是加强法律法规宣传,努力增强群众知法懂法守法的意识。

  教学小结

  课前准备更足课中互动更好

  ●林蔚文(市委党校法学教研部教授)

厦门市委党校就加快建设法治中国典范城市进行深入探讨 提出富有建设性的对策建议

  ▲林蔚文

  第五个国家宪法日的第二天,市委党校以“建设法治中国典范城市”为主题举办了第八期“政策访谈”。

  今年中央党校与国家行政学院合并,随着两校教学资源的融合,互动教学作为新时期干部培训的创新模式,在《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中也被列为“党性教育更加扎实”“专业化能力培训更加精准”等目标下的重要指标:“省级以上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社会主义学院主体班次中,运用研讨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辩论式等互动式教学方法的课程比重不低于30%。”如何使党性教育生动有效?成为市委党校近两年来不断探索突破的改革目标,“政策访谈”课正是这项改革中的大胆尝试。

  与以往几期“政策访谈”有所不同,此次更加注重激发学员的参与热情,最大限度保障学员的有效参与。课前收集学员研讨稿时,为避免八股文,每篇限制在300字,对收集来的175篇书面观点,组织教师认真审读,按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做板块分类,课堂上做全方位的综述梳理,学员们感受到自己的观点和问题被回应,课堂活跃度大大提升。虽名为“访谈”课,但此次课堂已不是单纯的访谈式,而是融合了多种互动教学工具的创新教学。

  此次“政策访谈”的另一个特点是,主持人介绍嘉宾时,将出席的领导称为“老师”。市法制局丁贤志局长一方面以地方政府法制部门负责人的身份为大家解读“法治厦门”建设的紧迫形势,另一方面以一位师长的身份为学员们展示了一个法律人的情怀。此次课堂讨论到的议题,包括立法先行与改革步骤、审慎使用信用手段、规范文明执法、信访问题的理性态度等现实热点。时值宪法宣传周,就今年宪法修改将“社会文明”入宪的立法转化,引发课堂热议。学员们没有拘束,彼此观点碰撞,产生了大量课堂预设程序以外的思想火花,也触及法律与道德等深层次问题的思考。受到课堂升温的感染,市人大法制委秘书处李明哲处长补充了许多重要的政策背景解读,在台下的法学教研部教师也情不自禁抢话筒分享自己的观点。

  在激烈的对话讨论中,实现了教学相长,教师和学员共同分享了一次思想盛宴。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返回顶部】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最新图文
  亚欧日报是大型综合日报,亚欧日报网路报是一家大型的网络报电子版,新闻信息涵盖四海五洲,新闻内容五花八门,新闻视角独特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