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视频点播 正文

[文明视点]帮扶道德模范 让“好人好报”落地生根

作者: 来源:admin 关注: 时间:2016-05-27 11:58

  导语:近日,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开展慰问帮扶道德模范活动,对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的工作生活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对34名生活困难的道德模范进行帮扶;在当地召开关爱道德模范座谈会,落实帮扶措施,并部署各地文明办开展资助帮扶活动;各地也通过安排专项资金、发动社会捐助、协调慈善资金、走访慰问捐赠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完善褒扬激励机制,引导人们关心关爱道德模范,彰显道德模范崇高的社会地位,树立起关爱好人、好人好报的价值导向,让“好人好报”的观念落地生根。  

 

   [礼敬有德之人]中宣部 中央文明办及各地文明办走访、帮扶道德模范。

 

·现实残酷:好人未必得好报

    当今时代“好人难做”的种种尴尬并不鲜见,“英雄流血流汗又流泪”的新闻频频出现:见义勇为者受伤之后生活陷入困境,诚实守信者太老实只能吃亏,敬业奉献者屡屡受下马威,孝老爱亲者次次见白眼等等。尽管有很多好人的善举受到媒体的关注,但在经过一阵喧闹式的表彰慰问后,往往会陷入长久的冷遇之中,由行善斗恶而导致的贫困、伤残却难以持续被人关注,即使得到一些帮扶,也缺乏可持续性的长效机制而使人倍感不安。 >>

    当“好人”单方面做“好事”而得不到“好报”的事情多了,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善行”的半途而废,不能持久,会使原本向善的群体,在心底对传播正能量的义举所带来的后果进行评估,在错综复杂的理性判断之后,必然有相当一部分人选择做一个旁观者。好人好报的理念只能成为一种美好愿景。 >>

   ·观念偏颇:好人不应讲回报

    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常常只是宣传和强调好人的“助人”和“付出”,而不强调和宣传好人得到“回报”和“受助”,这样做的不良导向的“副作用”也是明显的。 比如,我们在许多关于好人好事的宣传中,片面强调“义务”、“免费”、“不留名”,这些做法实在是有失人情之常,亟待纠正。 >>

    另外,我们中国历史上有一种“传统”——君子耻言利。所以,有的人、同志也认为,做了好事就不应该图报,否则的话,好像就不那么高尚了。有的“好人”,包括有的见义勇为受伤流血的人,想着向社会提出一些要求,都觉得有些“不好意思”,或者担心被人“说闲话”,说出话来也是“犹抱琵琶半遮面”。 >> 

    好人一旦与名利挂钩,好像崇高的精神就会打了折扣,这样偏颇的观念使得“好人好报”往往只能落在口头。

    “由广大群众推选出来的道德模范都是人们身边的“平民英雄”,可亲可敬可信可学。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集中表达了人民群众的道德追求,集中反映了时代进步的精神,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形代表,是新时期推进公民道德建设最有说服力、最有影响力的鲜活教材。 ”

    ·让好人得好报是社会责任

   

实际上,很多时候道德良知的坚守需要付出必要的代价,成为道德模范者,往往付出超乎常人的代价。助人为乐者仗义疏财,千金散尽,以致日子不富裕。见义勇为者为救他人,导致伤残甚至付出生命,以致给个人和家庭带来损失……像这样因德致贫、因德致病、因德致困者,理应得到全社会的关爱和呵护。 >>社会决不能让“君子固穷”,决不能让为他认为社会作出重要贡献的道德模范生活困顿。否则的话,就是现代社会的耻辱。

    帮扶道德模范,就是要在全社会明确树立好人有好报的价值导向,让道德模范政治上有荣誉,物质生活上有实惠,困难有人帮,麻烦有人管。他们的眉头舒展了,就会在善行的道路上坚持走下去。这样的话,也会在社会上形成正效应,更多民众才会好人好报,进而无返顾地学习道德模范,争做道德模范。>>

    ·鲜明示范带动各地行动

     道德模范是无数好人的典型代表,对他们的帮扶是一种示范,让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都能够将好人挂在心间,采取实际措施解决好人的实际困难,让他们的善举不止得到精神的鼓励,更有现实的报偿。如此,好人好报的观念才会真正的落地,进而遍地开花。 

    “2007年以来,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已帮扶全国道德模范74人,帮扶资金719万元;各省区市共资助3.3万人次,帮扶资金1.19亿元。”

    ·短期应景的帮扶只会适得其反 

     帮扶道德模范除了释放出对好人的关爱信号之外,要想让好人好报的观念在群众心里扎下根,帮扶工作还需要长期坚持,形成相应的保障制度。

    对已经评选出的道德模范而言,他们是普通群众关注的焦点,对他们的帮扶是做表面功夫,还是有长期安排,群众看得清心里明。就目前而言,一些地方还缺失相应关爱帮扶机制或机制发挥的作用还不到位,通常是新一届道德模范评选后,宣传一阵,表彰一阵,慰问帮扶再吹一阵风,而往届的道德模范风过后不再留痕,往往容易被社会遗忘,他们的事迹也得不到很好持续宣传。 >>如此应景式的帮扶在好人难做的困境面前,只能是无力的。

    ·长期固定的帮扶正在形成

    有幸,我们看到相关部门已经开始联合社会机构,在不断的完善帮扶机制,从法律保障到精神后盾再到物质支持,不止是道德模范,还有更多普通的身边好人,都能够得到帮扶,全国上下都在积极完善褒扬激励机制,帮扶道德模范已蔚然成风。也唯有如此,好人好报的观念才能真正扎根。>>(各地帮扶举措详见本网策划《礼遇道德模范 "贴心形式"不妨更多些》)

    “道德能够帮助人类社会升到更高的水平”——慰问帮扶道德模范让我们看到了全社会对道德的尊重和推崇、对践行道德者的呵护和礼遇,这是现代文明的体现,也将更有力地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真正做到“好人有好报”。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返回顶部】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最新图文
  亚欧日报是大型综合日报,亚欧日报网路报是一家大型的网络报电子版,新闻信息涵盖四海五洲,新闻内容五花八门,新闻视角独特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