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考察进入国考,颇令人欣慰。但“德”如何“考”,却需细细思量。一方面,“国考”被视作“玻璃房里的竞争”,透明、公开、公正是其最大的特点,也是其公信力与生命力所在。如果其中的“德考”难以科学考察与量化,规则难以明晰,就有了暗箱操作的弹性空间。近年来某些地方在招聘过程中,泄题、作弊、“萝卜招聘”等行径频频被曝光,引发公众的不安甚至愤怒,政府的公信力也遭到挑战。“德考”要成为一道失德者难以逾越的门坎,还须做到可操作、有实效,找到足以服众的路径。
——今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在考察录用阶段有改革,要求重点加强对考生的品德考察。《人民日报》评论说。
“两桶油”算账喜欢弯弯绕绕,怎么把人绕晕怎么算。对此,审计署、国资委有责任为民众拿出一个清清楚楚的账单。可惜,审计署除在2008年发布2007年审计报告中,提出中石油等央企存在利润计算不实问题外,此后一直没怎么过问“两桶油”的经营损益问题。2008年职责调整后,审计署被赋予加强审计关系国计民生的资源能源使用效益的职责,对一边亏了老百姓一边叫喊“亏了自己”的“两桶油”,又怎能放松审计?
——11月25日发改委披露数据显示,炼油全行业前9月净亏损11.7亿元。这一数据与两大石油公司前9月炼油亏损645亿元的巨额数据相差甚远。《珠江晚报》评论说。
值得思考的还有捐助者得知事实真相后的处置方法。作家本人并不打算通过制度渠道纠正捐资过程中的偏差,而是采取了折中的态度。对此,相信许多人深为理解。当对过程的差错进行纠偏、对公正的强调是一件成本过高的事情之时,“但求无愧于心”,就会成为许多捐助者共同的选择。然而,制度不能对此麻木不仁或视而不见。
——新加坡华文作家蓉子为了响应广东省侨办的“宝贝计划”项目,向粤东某地捐出18.6万元,以扶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当她拿着当地政府提供的助学名单,逐一找名单上的学生进行面谈后,发现约1/3的学生疑似不符合受捐条件。为了不让当地难堪,蓉子决定按原计划全额发放第一期资助款,而那些身份存疑学生的后续捐助将被终止。《京华时报》评论说。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