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聊聊大盘吧,经过2月初的大幅下跌后,沪深股市运行在探底反弹行情中,而外围股市也在探底反弹过程中,但明显欧洲三大股指反弹后又陷入低谷,弱势明显。美股相对反弹力度稍强,纳指几乎收复失地。我们A股在最近两会期间表现的相对平稳,在3230点到3320点空间震荡,成交量萎缩,两融余额徘徊在1万亿左右,表明目前市场观望气氛浓厚,市场热点围绕创蓝筹和独角兽等概念股炒作。大盘蓝筹及白马股依然处于调整中,市场风格的转换一直是参与各方关注的热点。
大盘能否在后期寻求突破方向使行情走出一个明显的趋势,我想阐述一下观点。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有序开放银行卡清算等市场,放开外资保险经纪公司经营范围限制,放宽或取消银行、证券、基金管理、期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等外资股比限制,统一中外资银行市场准入标准。实施境外投资者境内利润再投资递延纳税。
通过对政府工作报告的解读,笔者做这样的理解。回顾过去,我们国家对外资经营证券、期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有很多的限制,比如只能成立合资证券公司,并且外资股比不能超过49%,也就是说,只能由内资公司控股,外资公司是不能控股的。这种政策限制了外资公司全力投入,全力做大,因为外资进入我们市场是要话语权的,而没有控股权也就失去话语权,这对于外资来说吸引力就明显不够。 笔者翻阅资料看到2017年11月10日,财政部负责人曾说,中方决定将单个或多个外国投资者直接或间接投资证券、基金管理、期货公司的投资比例限制放宽至51%,上述措施实施三年后,投资比例不受限制;将取消对中资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外资单一持股不超过20%、合计持股不超过25%的持股比例限制,实施内外一致的银行业股权投资比例规则;三年后将单个或多个外国投资者投资设立经营人身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的投资比例放宽至51%,五年后投资比例不受限制。
当时这个表态在业内引起极大反响,这表明了上层对金融开放政策在转变。 复盘历史发现,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当金融对外开放后,都会走出一波波澜壮阔的大牛市。比如1992年1月韩国股市正式向外国投资者开放直接投资。全面开放后,KOSPI指数自1992年8月456点起步进入牛市,至1994年9月29日达到1145点,25个月累计上涨151%。而台湾同样也涨幅惊人,一年时间股指翻倍。 对于金融开放,业内一直在探讨,从去年到今年,高层都在说着同一个话题,而这种预期现在看越来越强。那就是放宽外资投资者的投资比例,外国公司可以在合资公司中控股。从报告中看出今年肯定会提高投资证券、基金管理、期货公司的投资比例限制,外资可以控股。这对于我们的金融市场来说是大利好。
去年年底,外资已经嗅觉灵敏的开始布局了,去年12月8日,摩根士丹利的亚太联席首席执行官WeiChristianson表示,该行计划将其在合资公司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的持股从49%提高至51%的新上限,从而获得对后者的控股权。这预示着摩根需要的是话语权和实际控制权。 对政策的解读我们的观点是,金融开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尤其是银行系统,面临的问题很多,故银行不会一下子炒起来,因为要三年后才让外资股权达到51%,这个周期给外资进入提供了充分的考察和调研时间。而证券、基金管理、期货公司等可以立刻提高到51%的股权,也就是允许外资控股,三年后可以独资了。这对证券、期货公司是大利好,先知先觉的可以炒作概念了。甚至可以炒三年后独资的预期了。这个想象空间很大,炒作的周期很长。
我们梳理相关的题材股发现,像华鑫股份(600621,股吧)这样的公司一旦卖掉房地产公司后的主业基本上是证券了,而证券中,摩根华鑫证券是华鑫股份的子公司,摩根占49%的股份,一旦放开,只需要华鑫出让2%的股份,就达到了摩根控股了。摩根一旦控股,其想像力就提升了,摩根就有了A股市场自己的证券公司,并且可以加大注资,管理层也可以按自己的要求进行更换。三年后,摩根将华鑫的股份全部收下来也未可知,甚至摩根把华鑫全部买下来成为A股第一家外资证券公司。我们从政策的解读中可以感到,金融开放是趋势,只是时间的问题,工作报告明确了金融开放的大方针,接下来就是落地的问题。我们从整个市场的估值看金融板块确实处于价值洼地,虽然一月份涨过一波,春节前的下跌又回到平衡位置,安全边际比较好,金融板块能不能成为下一个风口?相关概念股能不能提前挖掘、炒作,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红刊财经。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陶海玲 HF003)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