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各地联络 正文

践行“枫桥经验”推进司法惠民工程建设

作者: 来源:admin 关注: 时间:2018-10-23 15:01

晋城市人大在阳城进行“七五”普法中期督导

▲“法治护航进企业”启动仪式

“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例会

律师进村调解案件

“法治护航”进校园

开展宪法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宣传活动

    

    近年来,阳城县司法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司法局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司法行政中心工作,以依法行政、提高效能,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机关为目标,大力加强司法行政队伍建设,广泛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法治宣传教育,拓宽法律服务范围,全力做好社区矫正、安置帮教、综治维稳工作,学习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充分发挥了法治引领和规范作用,为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提升业务能力 打造过硬队伍    树立司法行政良好形象,打造政治坚定、作风优良的司法行政队伍,阳城县司法局多措并举,有效提升司法行政队伍思想素质,业务工作能力。
    阳城县司法局注重干部学习教育培训、从业人员业务培训,努力建设学习型机关。开展了全县人民调解员、律师、基层法律工作者专业能力提升培训活动,大力提升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确定每周五为集中学习日,每月召开全体干部职工会议,进行交流研讨,在机关内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有效提高了干部职工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水平。
    该局注重树立先进典型,发挥身边人、身边事的激励作用,引导全局上下学习先进典型、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牢固树立“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坚定信念,为打造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司法行政队伍打下坚实基础。2017年以来,县司法局工作人员中有1人受到司法部表彰,3人受到市级表彰,5人受到县级表彰。
    此外,该局加强基层规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石。加大各乡镇司法所的升级改造,对旧版面、破损墙面等进行了全面更新,并配备电脑、相机、录音笔、打印机等相关设备,完善基础设施,着力解决设备短缺、资源不足等问题。并对司法所工作流程、工作职责、工作标准、规范化建设进行进一步规定,使司法所工作进一步规范化标准化,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稳步提升,涌现出演礼司法所、北留司法所等多个省级示范司法所。
充分利用多载体 开创普法新格局    本着“法治春风化雨、普法润物无声”的法治宣传教育理念,阳城县司法局创造性地开展普法宣传工作,努力形成“广播有声,电视有影,报刊有文,网络有言,户外有势,宣传标语处处有,宣传活动经常有”的立体化宣传新格局,实现普法工作“有声有色,有形有效”。
    立足法治文化广场建设,打造特色普法宣传阵地。为创新农村法治文化载体,加强法治文化建设,依托农村公园和广场,在全县17个乡镇建立了14个法治文化广场,3个法治文化一条街。通过这些法治元素与地方元素有机结合的集观赏、娱乐、休闲和法治宣传、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的法治文化广场建设,让老百姓能够近距离地领略法治文化、感受法治精神,取得了良好的法治宣传效果。
    依托新媒体优势,不断拓展普法宣传平台。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普法工作也进入了“微时代”。为了适应新形势,在县电视台黄金时段开办《以剧说法》法治专题栏目,将通俗易懂的法律知识融入一个个法律故事,让法走进千家万户,将该栏目打造成一张靓丽的法治名片。为了护航村级换届选举,组织公安、电视台和有关单位有针对性地拍摄了《斩断伸向村级组织的黑手》普法宣传情景片,在电视台进行反复宣传,为全县村级换届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多渠道发力,营造宪法学习浓厚氛围。为做好“12·4”国家宪法日宣传活动,阳城县司法局提前谋划,营造宣传气氛,在报纸开设专栏,宣传群众关心关注的法治问题;筹备专题法治文艺演出,将法治宣传融入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之中,使广大群众在欢声笑语中学到了法律知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2017年12月4日,34个执法单位配合、17个乡镇同时启动,全城千屏一面同时宣传,电视、报纸、微信同时报道,收到了预想的效果,充分发挥了司法局搭台,各部门唱戏的轰动宣传效应。
    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有效提升普法效能。为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阳城县司法局及时制订了普法责任制实施意见,对各责任单位的具体普法任务、推进措施、协同单位等逐条予以分解细化,明确了工作任务,夯实了工作责任,从体制机制上保障了“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落实。同时,以重要节假日、纪念日等为切入点,将各单位承担的相关普法工作任务分解贯穿到每个月中,实现了月月有普法重点、普法任务,有效提升了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全面开展扫黑除恶宣传。为了在全社会营造扫黑除恶的良好舆论氛围,该局主动抢抓有利时机,结合重要节点、重大活动、重点对象多次组织开展了扫黑除恶集中宣传活动,通过发放法律读本、宣传资料,开展现场讲解等形式,让群众看到中央扫除黑恶势力的信心和决心,鼓励引导广大群众遵守法律法规,积极踊跃揭发检举黑恶势力违法犯罪线索。今年9月,该局在府前广场组织了一次宪法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文艺宣传汇演,将扫黑除恶宣传融入快板、诗朗诵、秧歌、上党梆子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群众对扫黑除恶的意义有更深的认识,内容有更深的了解,重点有更深的明晰,对扫黑除恶的信心更加的坚定,检举揭发的胆气更壮,人人喊打的氛围更浓。
强化心理矫治 提升监管水平    阳城县社区矫正立足本地实际,坚持以人为本,紧紧围绕监督管理、教育矫正、心理疏导等工作,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管理,用心感化服刑人员,形成了独有特色的阳城实践。
    落实监管措施,强化监督管理。依托新建成的社区矫正中心,邀请县公安局、县检察院负责社区矫正的工作人员共同参与到每周五定期对新入矫的社区服刑人员集中入矫宣告的工作中来,共同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入矫教育,使他们端正态度,牢固树立遵规守纪意识,敬畏法律。同时,借助现代科技,对全体社区服刑人员进行了手机定位。只需鼠标轻轻一点,他们的实时定位和行动轨迹立刻出现在了电脑屏幕。一旦社区服刑人员轨迹异常,系统会第一时间发出警报,工作人员立即进行查证、处理,有效节省了人力,提高了监管效率。此外,充分发挥监狱挂职警察作用,与新入矫社区服刑人员进行个别谈话,参与调查评估工作,对不服从监管的社区服刑人员进行训诫教育,进一步规范了社区矫正执法。
    健全教育矫正,输出守法公民。社区矫正作为一种非监禁刑罚执行方式,实现社区矫正接得上、教得好、管得住、控得牢、矫得正的目标,给司法行政部门带来了新的课题与挑战。对此,阳城县司法局加大了教育矫治力度,引入了心理矫治方法,从根本上转变部分社区服刑人员的错误思想,重塑其是非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他们改造成为守法公民。一是创新社区服务形式。积极引导社区矫正对象参与到创建优美阳城、文明阳城、宜居阳城建设中来,统一购买服装和社区服务使用的刷子、铲子等工具,组织他们利用社区服务的时间清理街道两侧私粘乱贴的广告、散落垃圾,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二是丰富学习教育内容。组织社区服刑人员传唱《习近平寄语》《歌唱祖国》等弘扬传统美德和爱国奉献精神的歌曲,潜移默化地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歌曲传唱活动,传递了正能量,让广大社区服刑人员深切感悟和体会中华的传统美德“勤、孝、礼、善、诚”,让每一位传唱者都受到了心灵的洗涤,纷纷表示要堂堂正正做人,为祖国、为家乡、为社会作贡献。
    引入心理矫治,化解心理危机。该局建立了县级心理咨询室和乡镇级心理咨询站,依托已取得心理咨询师证的18名工作人员,对全县社区服刑人员进行日常心理指导。心理测试成常态化,对每一名到县司法局报到的社区服刑人员都要进行心理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分类进行管理。此外,每年邀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分批次对全县的社区服刑人员进行专业的心理疏导,对个别有心理疾病的人员进行一对一的治疗,对重点教育对象进行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及时化解其心理危机,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帮助其更好融入社会。目前,阳城县已实现新入矫社区服刑人员心理测试全覆盖。
    截至目前,全县累计接收社区矫正人员979人,期满解除矫正789人,外迁19人,终止矫正(包括死亡、收监、撤销缓刑)35人。在矫136人(其中缓刑135人,暂予监外执行1人);共有安置帮教人员809人,其中解除社区矫正转入335人,刑满释放474人。
借鉴“枫桥经验” 提升调解质效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社会矛盾纠纷呈现出主体多元化、类型多样化、诉求复杂化等特点。针对这种形势,阳城县司法局在多次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初步提出了独具特色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112”模式,打通依法、便捷、高效化解矛盾纠纷的“绿色通道”,走出了一条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无缝覆盖的创新之路,基本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的工作目标,切实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搭建“1”个平台,推进矛盾纠纷分流化解。该局建立“调解中枢”,按照“县级统筹资源整合,多方联动,高效便民”的思路,成立县委领导挂帅,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多元化调处委员会,对全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进行全面指导、综合协调。多元化解调处委员会下设多元化调处中心,具体负责对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矛盾纠纷进行审查登记、梳理分类、精准指派和跟踪督办,强化对各级各类调解组织的管理、指导、协调和考评,逐步建立规范统一的调度管理平台,有效解决过去调解组织各自为战的问题。建立由法律专业人才为主体广泛吸收社会管理、医疗卫生、交通事故处理等方面专业人员的专家人才库。对重大群体性、复杂性矛盾纠纷,统一由县多元化调处中心根据矛盾性质特点,随机委派或由纠纷当事人自主选择专家库人才进行调解,保障纠纷调解质量和公信力。
    完善“1”套机制,构建多元化解联动体系。健全诉讼与调解有机衔接机制。充分发挥法院审判权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的引领、推动和保障作用,进一步完善诉讼与行政调解、商事调解、行业调解、基层人民调解之间的衔接机制,积极引导矛盾纠纷当事人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保障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法律效力,实现诉调无缝衔接,有效解决诉讼方式耗时长、费用高的问题。构建统一规范的司法确认程序。坚持“依法审查、便民高效”的原则,对申请司法确认的矛盾纠纷调解协议进行合法性审查,着力构建简单灵活、便捷高效、运转流畅的司法确认流程,推进司法确认工作规范化、系统化、长效化运行。在法院设置便民窗口,免费为当事人提供司法确认服务,充分发挥司法确认“不收费、抗反悔、可执行、促效率”的特点和优势。建立重点领域司法确认长效机制。进一步扩大司法确认制度适用范围,积极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引入信访维稳、矿群纠纷、城镇建设等重点领域。用法律手段避免以往司空见惯的反悔现象,保障重点领域中拆迁赔偿等协议的法律效力,促进重点领域的顺利建设。
    健全“2”个网络,实现调解服务全覆盖。加强第三方调解组织建设,按照“行业对口、专业对应、因地制宜、按需而设”的原则,建立医患纠纷、交通事故、矿群纠纷、征地拆迁、物业管理等行业性、专业性第三方调解组织,负责相关领域矛盾纠纷的调解。同时,按照“五有六统一”标准,加强各级各类调解组织规范化建设,统一纳入县多元化调处中心统筹调度、考评管理,着力构建县、乡、村三级联动的调解组织服务网络。健全“三员两站”便民服务网络。进一步发挥好人民陪审员、人民调解员、司法联络员及乡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法律援助工作站的作用。在全县426个行政村普遍设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不断推进人民调解、诉讼服务、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综合治理、司法救助、普法宣传等司法服务向基层延伸,畅通群众利益诉求表达、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宣传教育渠道,增强广大群众的法治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进一步夯实全面依法治理的群众基础。
    通过实施矛盾纠纷多元化解“112”模式,既实现了矛盾纠纷的高效快捷化解,又节约了司法资源,实现了诉与非诉的无缝对接。将司法确认制度依法引入的做法,保障了调解协议的抗反悔性和可执行力,有效破解了过去“调解一反悔一再调解一再反悔”的效力缺失难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设立第三方调解专项资金,推行业绩主导、个案补贴、以奖代补等考评激励机制,加强对第三方调解组织及调解人员的监督管理和责任追究,既规范了调解行为,提高了调解工作效率,又激发了调解组织和调解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018年以来,全县各级调解组织受理矛盾纠纷1192件,调解矛盾纠纷1138件,调解成功率达到95%,防止群体性上访4起95人。县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受理10件,成功调处7件,诉调对接工作室受理调解纠纷537件,调解成功421件,转立案116件。
整合资源 建设公共法律服务平台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指示,切实满足人民群众对法律服务的迫切需要,阳城县司法局立足“法律服务咨询、困难群众维权、法律服务指引和提供”的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功能定位,统筹整合公共法律服务资源,打造集“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公证服务、法律咨询、法治宣传、律师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一站式的法律服务窗口。
    平台一体建。推进县、乡、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实现与法律援助、人民调解、法治宣传、社区矫正内部职能联动,加强与村镇信访、妇联、劳动、综治等部门的沟通协作,让老百姓有了法律问题都可以到这个平台来咨询和寻求帮助,在帮助群众的同时也可以按照普法要求,更好地宣传法律,既服务了群众又发挥了职能作用,在服务中取得多赢。
    功能一处合。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以“亲民、便民、利民”的工作原则,实行“集中受理、分类办理、限时办结”的工作流程,统一接待、统一分流、统一协调、统一督办,以规范化的流程在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上,承载整合司法服务各项职能。在读书上学,劳动就业,看病就医,居住养老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法律问题咨询上,在纠纷化解上及时组织法律服务中心人员、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和其他法律志愿者参与,使得群众遇到法律问题有地方可以支招,产生矛盾纠纷有地方可以化解,打官司不熟悉流程有专家可以指路。
    队伍一张网。为提升法律服务质量,统筹现有司法力量,集县司法局、17个司法所、426个基层调委会、4个律师事务所27名律师、6个基层法律服务所25名基层法律工作者、法律志愿者等将公共法律服务延伸到基层,扩展到群众身边,实现法律服务全覆盖。让群众在最短的时间、最近的范围内能够找到法律服务人,以法律指导服务生活,用法律帮扶困难群众,让法律迎接美好生活。
    接待一站式。全县三级平台按照一站式方式强化工作责任,明确平台人员岗位职责,让群众只要迈入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就能够享受到“一站式,面对面”的贴心服务,群众进门有人迎,疑难困惑有人解,服务结束有回访。同时,加快信息化建设,积极建设公共法律服务微信小程序,在微信客户端实现法律服务预约受理、指派、案件查询、律师公证员调解人员查询、法律咨询等功能,让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触目可及、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务。
    服务一条龙。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专门针对老、弱、病、残以及妇女儿童等特殊困难群体开设“法律服务绿色通道”,对行动不便的当事人实行“预约上门”,对受援人实行“点援”等服务举措。同时,服务内容由单方面向全方位法律服务扩展,包含法律咨询、受理审批法律援助、专业调解服务、公证、律师代理等一条龙服务事项,不断适应群众新需求、为群众提供多层次、多领域、个性化服务。
法律顾问进基层 群众难题有人解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农村各种矛盾纠纷不断涌现,群众的法律诉求越来越多样化复杂化,阳城县司法局推行“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为群众架起了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务桥,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免费的法律服务。两年多来,全县25名律师、27名法律工作者共52名法律顾问深入基层8807次,及时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12819次,开展普法宣传1346场等,有力的维护了基层社会的和谐稳定。
    法律顾问进基层。在农村基层地区,由于经济基础薄弱、文化水平低,群众法治意识和依法办事能力低,一些矛盾纠纷错综复杂、各种关系交叉缠绕,稍有不慎极易引发群体性事件。因此,阳城县司法局组织法律服务顾问团定期入驻各个村内,不定期走访群众了解情况,对于群众难题第一时间提供法律服务,发现矛盾纠纷第一时间予以调解处理,让群众享受到了“想得到、找得到、帮得上”的法治实惠。
    法律顾问广宣传。农村人情味重,虽然大家都知道有法律顾问,但是碍于情面,在遇到法律问题时不愿意去寻求帮助,久而久之,事情越拖越久,小问题变成了大矛盾。为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阳城县司法局积极主动为群众架起法律服务桥,鼓励支持各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开展公益行法律宣传活动,印制大量宣传手册,介绍法律顾问,指引群众遇到纠纷难事学会找法律顾问,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而不是用上访、吵架、暴力等方式来解决问题。
    法律顾问信息化。群众一旦遇到需要紧急求助的法律咨询、矛盾纠纷等难以便捷高效解决的问题时,传统的走村入户式法律服务已经不足以满足群众突发性个性化的法律服务需求。为加强与群众沟通联系,使得群众可以随时随地享受到法律服务,一村一法律顾问微信群应运而生,群众有什么事,只要在群里提出来,就会有相应的法律服务者应答。同时,各法律服务工作者积极在微信群内宣传与群众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让群众信法尊法,遇事找法,真正做到让群众少跑腿,信息多跑路。
    法律顾问重考核。为保障法律顾问的业务水平,阳城县司法局积极调整工作部署,“一村一法律顾问”工作由各乡镇司法所负责考核,县司法局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和乡镇政府负责抽查。从重点村、非重点村、进村天数、路途远近等多方面综合考量,人性化规定基础补贴发放办法;从出具法律意见书、修改或起草合同、举办法治讲座、开展法治宣传、调解纠纷等多方式考虑,按件合理规定绩效补贴发放办法。以量化考核督促法律顾问扎实工作,促进“一村一法律顾问”工作取得实效。

郭志平 王海龙 张雪丽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返回顶部】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最新图文
  亚欧日报是大型综合日报,亚欧日报网路报是一家大型的网络报电子版,新闻信息涵盖四海五洲,新闻内容五花八门,新闻视角独特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