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记者采编 正文

把警史报道写实写活 ——专栏《学历史、讲传统、铸军魂》采编札记

作者: 来源:admin 关注: 时间:2016-05-26 14:23

“人爱历史好比鸟爱自己的羽毛。”一支部队懂得自己的历史才有根,铭记自己的历史才有魂。为深入贯彻习主席关于要学习国史党史军史的重要指示,武警部队政治部编研室与人民武警报社联合开办了“学历史、讲传统、铸军魂”专栏。该栏目报道发表后在部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精心策划,全面回眸武警部队辉煌历史

政治部领导对该栏目非常重视,主管副主任每期把关审阅,编研部和报社领导亲自参与制定采写计划。我们翻阅了大量史料,采访亲历武警部队各个历史阶段的老领导、老同志,使史料更生动鲜活。经过深入酝酿、反复修改,初步构想整个宣传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采写反映武警部队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组建到1982年武警部队重新组建;第二部分写1982年武警部队重新组建后至今,力求全景式展示武警部队在各个历史时期所创造的辉煌业绩。

第一部分,从公安军到武警部队,番号几经变更,大事云集。如何准确把握这一期间的内容,我们经过反复筛选,从浩瀚的史海中游弋,确定了如保卫开国大典、保卫大上海、东山岛保卫战、抗美援朝战场上的公安部队、押解改造日伪战犯、处置关闸口事件、长白山区反空降战斗等武警部队历史上具有代表性和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任务。最初安排了15篇稿件,后来在具体写作中,感到篇幅不足以涵盖全部内容,又增加了4篇,并且采用把众多重大典型集中起来写的办法,从而使第一部分就达到19篇。第二部分,主要反映武警部队1982年重新组建后的重大事件,如《成长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击毙二王》等共计15篇。

讲好故事,热忱讴歌忠诚卫士战斗风采

写警史不同于其它文体,它作为青年官兵学习的教材,首先要真实、严谨、庄重、权威,单位番号的历史沿革、人名地名以及每一个细节,都要有出处,有证可考,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在严格把关、求真求实的前提下,采取讲故事形式,让青年官兵通过鲜活生动的故事、感人至深的情节描述,主动学习武警历史,以史励志,激发荣誉感和战斗精神。

1.厚重、大气。武警史是党史军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所经历的每一个重要历史时刻,都和党、国家的历史发展息息相关。所以,每篇稿件的故事内容都和时代大背景紧密相连。我们在写作中注重把握时代背景,点面结合,从而使警史丰厚、充实。如在《保卫大上海》中,用凝炼的文笔介绍了上海即将解放前夕动荡不安的状况,及公安部队担负任务的重要性;在《东山岛保卫战》、《长白山反空降战斗》、《黄花环围歼战》等上世纪50年代公安官兵参与的重大战斗中,都用大视野、广角度描写了当时国际国内的背景,让读者对当时的复杂局势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在写《毛主席为公安部队题词:提高警惕 保卫祖国》一篇中,我们用了整整一个章节,详细回顾毛主席为首届公安部队功模代表会议题词的历史背景,围绕这一著名题词的深远影响把上世纪50年代初风云变幻的国际国内形势向读者作了深入解读,增强了文章的厚度。

2.真实、权威。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辉映现实,烛照未来。为把警史写实、写活,我们本着认真、求实、权威的原则,以极大的热情一头扎进历史堆,在历史的海洋中查找有关史料,对每一个细节都力求真实。到国家图书馆、军史馆、公安部和武警警史馆等地查找资料,通过各种渠道、途径,采访部队老领导、老战士,请专家把关、送领导审阅,每一篇稿件都反复打磨,有时为一个地名、单位番号,反复多方求证,从而确保了史料真实可信。

3.鲜活、生动。战斗的硝烟对于今天的战士已经散去,而对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公安部队官兵来说,却是从血与火的生死考验中走过。但权威历史资料大都是“大事记”类,条目、数字,干巴巴的。要吸引战士的眼球,不是靠篇幅长块头大,而是要使之有血有肉,人物形象丰满,幕后的功课要做足。因此我们尽可能地采访当事人,掌握第一手资料,尽量将故事的细节生动、形象地展示在读者面前。如在《保卫大上海》中,我们专程采访了有传奇英雄之称的原公安第十七师侦察科副科长吴虎,记录了他在对敌特斗争中的许多生动故事。他带领战友先后抓捕匪特300多人,尤其是抓获国民党从台湾派到上海的特务头子、少将区长陆亚尘时,“陆亚尘十分狡猾,在抓捕时竟然伪装成解放军首长,身边还有身着解放军军装、背着卡宾枪的警卫员……”《长白山区反空降战斗》一文,反映上世纪50年代公安官兵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长白山区与空降的敌特展开殊死搏斗,终将敌特悉数抓获的故事。“当地军民到距县城5公里的十四道沟迎接英雄凯旋,群众自发地把体力难支的公安战士扛在肩上,一直到县城。长白山县县长亲自抬着一名在追击中牺牲的侦察员的遗体,以表示对烈士的尊敬和哀思。”这些细节的描写,不仅使故事曲折惊险而又真实可信,更饱含真情,打动人心,不少战士看过后都留下了深刻印象。

4.思辨、启迪。历史留给我们什么,给今天的青年官兵留下什么感悟,这才是写警史的要义所在。因此我们从一开始就确立了不能单独为写故事而写故事,更要有理性思考的编稿原则。这样才能使文章充满思辨色彩,让官兵在学习武警历史、了解武警光荣史的同时,有所感,有所悟,从心灵深处受到震憾,从思想深处受到启迪。如在写《看押改造日伪战犯》一文中,正逢甲午战争120周年之际,我们浸泡在历史的创伤中,内心充满了沉重。文章开头语就直表心怀:“历史大潮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反侵略求和平是人类正义选择和追求。”接下来直接插入史实:“120年前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惨败于日本。而接下来的半个世纪,日本侵略者变本加厉,欠下中国人民一笔笔罄竹难书的血债。”并详述了担负看押改造战犯任务的官兵严守党的政策,对顽固不化的战犯晓之以理,并最终成功改造战犯的历史过程。在结尾一大段我们进行了理性的思考:“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正视历史、铭记历史,是为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这段历史警示世人:好战必亡,正义的革命战争必将战胜非正义的侵略战争。这是历史的铁律。”这组系列文章中每一篇章的结尾,我们均这样不惜笔墨,用富有哲理的文笔浓墨重彩地总结了历史对我们的启迪,对今天的昭示。又如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公安部队》一文结尾,我们写道:“60余年后的今天,回忆这场惊天动地的战争,回味能战才能有和、敢战方能言和的历史启示,必将激发广大官兵积极投身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现代化武装警察部队的伟大实践,忠诚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使命。”

入脑入心,铭记光荣历史续写辉煌篇章

在信息发达、日新月异的融媒体时代,人们习惯于“看报看题、读书读皮”、微阅读和快餐式阅读方式,拿出这么多版面、这么长篇幅讲述历史故事,这是一次尝试。警史宣传取得好的效果,得益于各级的重视。各级认真贯彻习主席有关学习国史党史军史重要指示精神,对学历史的目的意义有了更高的认识。开设这个栏目,反映了党报和党史编研部门敏锐的政治性和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在开栏语和开篇题记中我们对此也作了诠释,因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史是最好的营养剂”,通过引导,提高了广大官兵对警史文章的关注度,激发了大家的学习热情。

警史宣传促进了学历史、讲传统的热潮形成。警史系列文章以每两周一个整版篇幅、配发两张老照片、图文并茂的面孔出现在报端,这种久违的形式、难得一见的历史照片、生动感人的故事、优美的文笔,一下子吸引了官兵的目光。栏目内容紧扣中国梦、强军梦的时代主题,把文章做到了时代的脉搏上、读者的心坎上,引起了很高的关注度。这种以报纸宣传引导读史、用讲故事的形式启发读者、以史明理的做法,对青年官兵了解武警部队历史,进一步深化主题教育的效果,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有的总队、支队把反映本单位历史的文章放进荣誉室,作为权威资料对官兵进行传统教育;有的单位把警史文章装订成册,便于战士学习;有的单位结合学警史文章,开展形式多样的配套活动,如组织官兵走上讲台谈警史、讲体会,登录网络发微博晒感受,写心得体会、开展读史演讲、开办大讲堂等。警史文章带动了广大官兵学习武警史的兴趣和爱好。

警史宣传激发了军人的血性虎气。这些警史文章生动反映了武警官兵从组建初期到上世纪80年代初的风云历程,无论是在保卫新生人民共和国的战斗岗位上履职尽责,还是在万里边防线上与来犯之敌的殊死战斗,无论是和平时期战斗在繁华闹市一尘不染的“霓虹灯下新一代”,还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展示国威军威的阅兵大典上进行安保与受阅,从这些峥嵘岁月中一路高歌走过的武警官兵,以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和铁血锻铸警魂,给当代官兵心中矗立起一座丰碑,镌刻下不朽的伟业,在他们年轻的心灵播下红色的基因,注入英雄的血脉。

(作者系人民武警报社文化编辑室主任编辑)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返回顶部】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最新图文
  亚欧日报是大型综合日报,亚欧日报网路报是一家大型的网络报电子版,新闻信息涵盖四海五洲,新闻内容五花八门,新闻视角独特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