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暴雨来袭,他们冲到现场
7月3日晚,《湖北日报》记者周芳、杨富春随救援人员冒雨乘船赴天门河查看溃口情况。李溪 摄
雨情就是警报,灾情就是命令,在连续强降雨和重大灾害面前,湖北日报传媒集团、黄石日报传媒集团各媒体采编人员舍小家顾大家,第一时间赴一线,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引领了社会舆论,为抗洪救灾抢险凝聚了强大正能量。而这背后,是一线记者默默无私的奉献。
“我没有理由留在家人身边”
《湖北日报》记者周芳告诉《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其实刚刚接到赴一线采访的任务时她也有过片刻犹豫,因为家里的女儿刚刚做完手术还没有出院,孩子很想妈妈能陪在她身边。“但我知道防汛抗洪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我没有理由留在医院,留在家人身边。最终,在女儿不舍的小眼神中我出发了。”话筒那边,记者依稀能感觉到周芳内心的煎熬。
在钟祥市采访天门河溃口时,晚上暴雨如注。得知救援队要夜探溃口、为抢救研判方案时,周芳和小分队同事立即争取跟随指挥员一起上船。顶着大雨,他们在左右摇晃的小机动船上分工协作,有的撑伞有的借着微弱照明灯记录采访内容……周芳说,他们没有一人喊苦,反而很多同事主动请缨,要求到防汛一线采访。因为,走进一线,报道一线,永远是记者的责任。
《湖北日报》编委办主任韩炜林告诉记者,7月2日上午,获悉灾情后,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党委迅速成立指挥协调小组,广大采编人员主动请缨,首批100多位记者编辑火线集结,兵分十组赶赴湖北省各地,一去就是六七天,至今仍有240多位编辑记者坚守一线。荆楚网记者张扬在现场拍摄抢险救援照片时,不慎落入水中,幸亏他眼疾手快奋身扒住岸边才得以自救。
一个馒头让理智战胜肚子
从7月1日应城市大富水河深夜救援开始,《湖北日报》摄影记者刘曙松就进入抗洪状态。那天晚上,洪水来势凶猛,给他印象深刻的是毒蛇、蜈蚣还有各种叫不出名字的虫子在大水袭来时争相逃命。在这样的黑夜,河水一小时涨高接近一米,那种现场的恐惧,不身临其境的人是永远体会不到的。
而记者在刘曙松的社交平台上看到他在记录抗洪采访中的故事时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2日,我清晨出发,在应城大富水河采访从洪水中转移的村民,一直到下午4点,也没有吃饭,当时,随部队冲锋舟给被洪水围困的村民送水和馒头,在暴雨洪水中的孤舟上,我看着馒头眼睛发光,实在是想吃一个,几次冲动想摸出一个来吃,但是,我忍住了,理智战胜了肚子,没有与灾民争馒头。前方采访,认真记录,守住身心非常重要,馒头事小,但是特殊时候与灾民争食是可耻的,我挺过来了……”
只为追随风雨中的“逆行者”
近期的连续强降雨,导致湖北黄石部分区域受灾严重。7月4日,黄石日报传媒集团旗下的《东楚晚报》记者丁欢接到消息作为该报防汛抗灾报道突击队中的一员,随时待命,严守纪律。她告诉记者,当时有种要上战场的感觉,从事记者工作几年,那一刻居然还有种莫名其妙的兴奋感,而先后前往保安湖、黄金湖和策湖等防汛一线,看着志愿者和官兵日夜奋战,慢慢地兴奋变成了害怕。
在暴雨中,那些“逆行者”持续奋战,粒米未进,滴水未沾,看着他们浑身都湿透了,泥巴满身,防汛抗灾报道突击队员也跟着他们一起冒着大雨前行。丁欢说,她曾问过一个士兵“这样,不累吗?”这个士兵当时非常自然,也不知道她在采访,只是很平静地感叹了一句:“这个时候当兵的不上,还能谁上呢,不都说我们是最可爱的人吗?”几日几夜,丁欢与官兵们守望相助,让她饱含心酸和感动:“我们有什么理由觉得辛苦和累呢?”丁欢说道。(记者 李雪昆)
新闻与救援两手抓
从6月30日晚间起,湖南迎来新一轮强降水,湘西北、湘北和湘西南至湘东北一线出现暴雨到大暴雨,受雨水影响,湖南省湘中以北部分地区受灾较重,导致人员转移,部分民房倒塌,农田受淹,基础设施损毁。
从水中“捞”出好新闻
“请7时到岗,备好雨衣雨裤、救生衣和手电筒,我要到一线防汛救灾。”这是7月4日3时21分,《湖南日报》记者徐亚平向报社司机发出的手机短信。
马不停蹄,主动出击。徐亚平带了点干粮,赶赴灾情最严重的南线,途经岳阳楼区、岳阳县、汨罗等地,一路沿湘江向南,直奔重灾区湘阴。他边走边采访,插空写报道。“每天都被感动,我也从水中‘捞’出好新闻。”徐亚平说,虽然每晚都失眠,但他看到了党政干部、消防、武警官兵奋战在一线的英雄气概,感受到了希望。他在不知不觉中也把驻地当家乡,采访之余还加入了义务巡逻。
新闻单位遇到突发事件,是做报道,还是参与救援?这是一个难题。但徐亚平告诉《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在重大事件面前,他尽量做到新闻和救援两手抓,体现党报记者的担当。而作为岳阳市江豚保护协会会长,他还组织协会水上巡逻队,每日常态巡逻、监测,着眼于对落水村民和水生野生动物的救助。
在被洪水包围的堤坝上过夜
6月20日中午12时,正在上班的《湖南日报》记者彭业忠打开微信,看到龙山县里耶镇,洪水翻越了防洪大堤,冲进了古城。他当即决定,去里耶。
采访车在大雨中前行。路途中,彭业忠一边向报社汇报,一边与龙山县委宣传部联系,了解里耶的灾情,他于当日下午1时30分,用手机向《湖南日报》的新媒体客户端——新湖南,发回了第一条有关里耶的权威消息:“里耶古城遭遇巨大洪灾,洪水翻越防洪大堤进入古城”。
下午3时左右,彭业忠赶到里耶防洪大堤上时,此时此刻,防洪大堤上空无一人,他几次找到大部队,几次走散,几次被搭救,彭业忠在里耶采访了8天8夜;8天8夜里,因无电,他只能用手机写稿传稿。
从湖南日报社记者了解到,作为所有媒体中最先到达里耶抗洪抢险一线的记者,彭业忠是冒着生命危险乘坐渔船进入受灾最严重的镇区,采写到了第一手的新闻资料。6月20日当晚,灾区内无水无电,洪水肆虐,镇区已成孤岛,无法返回安全地带的他就在被洪水包围的堤坝上熬过一夜。之后的日子,无论面对的是何种情况,彭业忠总是冲在最前面,写在最前面,发在最前面。
每天累并忙碌且快乐着
进入高洪以来,王晴等记者就像高速旋转的陀螺,根本停不下来,也不敢停下来。
7月5日,她在华容三封寺镇泰和村采访在山洪中组织村民抢回“失守”庄稼的卸任支书王继成,一直忙到晚上8点交完稿,就接到市防指电话,参加防汛会商会;至6日凌晨1点,洗完澡准备睡觉的她又接到华容团洲乡出险的消息。一番准备后2点半出发,道路泥泞难行,接近5点才赶到现场。跟踪采访完抢险过程后,到了6日上午9点又赶往县防指,接近11时,经过简单休整、吃午饭,紧接着核实有关数据补充采访,忙到下午3点开始写稿,成稿已是6点左右,紧接着又要到市防指参加防汛会商会。“每天都是累并忙碌着,同时也累并快乐着。”王晴说道。(记者 李雪昆)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