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记者采编 正文

23任总编辑的光明情

作者: 来源:admin 关注: 时间:2018-11-27 21:24

有一份报纸,叫《光明日报》,今天,是它68周岁生日。

   从1949到2017,这张以“光明”命名的报纸,始终守护着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追寻着一个国家与民族的光明之路。

   章伯钧、胡愈之、邵宗汉……68年的发展之路上,我们看到他们的名字——23任总编辑,用他们的守正创新、务实奉献,呵护、灌溉着这片“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他们每一位,都如同一本厚重的大书,翻开书页,字里行间是浓浓的光明情。

社长:章伯钧

   (1949年6月至1957年11月)

   章伯钧(1895—1969),《光明日报》第一任社长。安徽桐城人。早年武昌高等师范毕业,任安徽宣城师范校长。1922年入德国柏林大学攻读哲学,回国后,任中山大学教授。参加北伐,任北伐军总司令部政治部宣传科长、秘书长、副主任,第九军党代表。参加“八一”南昌起义,被任命为起义军总指挥部政治部副主任,同年底脱离中国共产党。1928年在上海与谭平山等酝酿成立中华革命党。1930年同邓演达等创建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当选为中央干部会干事。1933年参加福建事变,任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土地委员会主任。抗日战争时期,参加抗日和民主活动,受聘为第一届、四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41年参与筹组民主政团同盟,任中央常委兼组织委员会主任。1947年民盟被迫解散后,同沈钧儒等在香港召开民盟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在香港恢复民盟总部和与中共的合作。1947年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改组为中国农工民主党,任主席。1948年响应中共“五一”号召,从香港到东北解放区,参与筹备新政协。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建国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交通部部长,中国农工民主党主席,中国民主同盟副主席,是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总编辑:胡愈之

   (1949年6月至1950年7月)

   胡愈之,1896年9月9日出生于浙江上虞的老县城。在二三十年代,他就已成为我国杰出的新闻、出版工作者及国际问题专家。

   在党的领导下,胡愈之立足于新闻出版战线,大力宣传抗日救国和维护人民利益的革命真理。他和邹韬奋亲密合作,共同主持《生活》周刊、《生活日报》,创办生活书店,出版《世界知识》等大量进步书刊,有力地反击了国民党的文化“围剿”。

   1948年9月,胡愈之到党中央所在地西柏坡,参加新政协的筹备工作。进北平后,他担任民盟总部临时工作委员会委员,负责民盟的组织整顿和筹备《光明日报》的出版事宜。毛主席在西柏坡曾对胡愈之说过,新中国应办一张以知识分子为主要对象的报纸。1949年6月16日《光明日报》诞生,胡愈之任总编辑。由他执笔起草的《光明日报》创刊号社论《团结一致建设民主新中国》,系统地阐明了《光明日报》的任务和宗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胡愈之被任命为出版总署署长,他的主要精力开始由新闻工作转向出版工作,其后在担任文化部副部长期间也主要分管出版工作,他为发展新中国的人民出版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总编辑:邵宗汉

   (1950年7月至1954年10月)

   邵宗汉,1907年出生在江苏省武进县一个农民家庭。1931年进入新闻界,在上海《大晚报》任国际版编辑,直至1938年。1939年,经金仲华与廖承志、连贯商定,邵宗汉被派到香港《星岛日报》担任主笔。他担负了同国民党争夺海外宣传阵地的艰巨任务,从此,进一步在党的直接领导下工作,成为忠诚于革命事业的新闻战士。

   1949年8月进北京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后,被调任新华社副总编辑兼国际部主任。1950年在新华社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7月至1954年10月,邵宗汉担任《光明日报》总编辑。接着,又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国际宣传处工作了一段时期。1955年,邵宗汉调到外交部工作,先后任新闻司副司长、研究室副主任等职,参加外交文件的起草、国际形势的调研等工作。1980年,任世界知识出版社副总编辑,1982年离休。1989年6月因病逝世。

总编辑:常芝青

   (1954年10月至1957年4月)

   常芝青(1911—1985),原名守廉,山西省交城县阳渠村人。1940年3月,常芝青奉命参与创办晋西北根据地(即晋绥边区)《抗战日报》,9月18日报纸问世;1946年7月1日《抗战日报》更名《晋绥日报》,他先后担任副总编辑、编辑部主任、总编辑、社长并兼任新华社晋绥总分社社长。他是《抗战日报》、《晋绥日报》唯一历史报纸从创刊到终刊全过程的报社领导人,《晋绥日报》办得很有特色,生动活泼,尖锐泼辣,在当时各解放区的党报中出类拔萃。1948年4月,毛泽东接见了《晋绥日报》的同志,发表了著名的《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对报社的工作和经验作了充分的肯定,并赞扬芝青同志“很有点学问,有点马列主义”。

   1949年12月10日,中共西南局机关报《新华日报》创刊,常芝青任社长,并先后兼任西南军政委员会文教委员会委员和新闻出版局副局长、西南行政委员会新闻出版局局长。西南《新华日报》对西南工作的迅速发展起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受到邓小平的赞扬。

   1954年,大区撤销,8月《新华日报》终刊。常芝青调北京,就任时代出版社社长。两个月后,调任《光明日报》总编辑和首任《光明日报》中共党组书记,他团结和起用一批老报人,大胆实行报纸改革,在全国率先由直排全部改横排,重视报纸专刊,把《光明日报》办得大有起色。1978年初,受国务院财贸小组委托,常芝青创办并主持了《财贸战线》报(后改为《中国财贸报》,是《经济日报》的前身)的工作,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商品经济的宣传和讨论,积极鼓励改革开放。

   常芝青曾被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担任过中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常务副主席;粉碎“四人帮”后,当选为北京市政协第五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总编辑:储安平

   (1957年4月至1957年11月)

   储安平,江苏宜兴人,中国学者、知识分子。民国时期著名评论家,《观察》社长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出任光明日报社总编辑。

社长:杨明轩

   (1957年11月至1967年8月)

   杨明轩(1891-1967)原名荃骏,字明轩,后以字行。陕西户县人。清宣统元年起,先后在西安府中学堂、陕西法政学堂、秦省第一中学、三秦公学读书。辛亥革命爆发后参加学生队,在西安街头维持秩序。

   1913年秋,杨明轩被推荐公费留学日本,入东京同文书院。不久,日本乘欧战之机侵占中国青岛等地,他于次年夏愤而归国,参加反对侵略者的斗争。1915年夏考入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继续学习,受陈独秀倡导的“科学”与“民主”思潮的影响,曾与匡互生等组织成立少年中国会和同言社,出版《工学》期刊,创办平民学校,宣传教育救国。

   1949年8月,杨明轩作为西北解放区代表,由西安赴北平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并被选为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50年后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兼文教委员会主任、西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兼文教委员会主任、光明日报社社长。1958年11月在中国民主同盟第三次代表大会上被选为民盟中央副主席,1963年沈钧儒逝世后接任民盟中央主席。1965年在第三届中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杨明轩还是第一、二届中国人大常委会委员。1967年8月22日在北京病逝。

总编辑:陈此生

   (1957年11月至1966年6月)

   陈此生,1900年生,广西贵县人。1920年肄业于复旦大学。历任广东大学、中山大学、广西大学、香港达德学院讲师、教授、教务主任。1933年参加左翼作家联盟。后在香港参与组织抗日救国会华南区总部。1946年参加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任中央委员。次年在香港参加发起组织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任中央委员。建国后,历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广西省文教厅厅长,省人民政府副主席,政协副主席,光明日报社副社长兼总编辑,民革中央常委兼副秘书长、宣传部长、副主席等职。长期从事文化教育工作和民主党派工作,为繁荣党的文教事业,巩固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作出了积极贡献。1981年8月17日在北京病逝,终年81岁。中共中央根据他生前的志愿和一贯表现,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总编辑:穆欣

   (1966年6月至1967年9月)

   穆欣,原名杜蓬莱,河南扶沟人,1920年生,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在吕梁山抗日根据地创办了《战斗报》。1940年参与创办《抗战日报》(后称《晋绥日报》),任通讯采访部主任。1946年后,任新华通讯社特派员、解放军第四兵团分社社长、云南分社社长,志愿军第三兵团分社社长等。1956年后,历任中共中央高级党校新闻教研室主任,《光明日报》副总编辑、总编辑,外文发行出版局副局长兼人民画报社社长、总编辑。2010年9月3日因病逝世,享年90岁。在《办十年自述》一书后记中,穆欣说:1957年秋天,我到《光明日报》工作,前后历时十年,担任中共党组书记兼副总编辑、总编辑。这个时期国内外风云变幻,风雨莽苍,党内外风波迭起,政治运动接踵而来。历史的轨迹,在这张中共中央领导的、重点宣传党的文教方针政策的全国性报纸上刻画了清晰的印痕,其间连续开展的学术讨论,尤在人们记忆中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

临时领导小组负责人:莫艾

   (1973年8月至1976年10月)

   莫艾(1917—2003),江苏泰兴人,中共党员。1917年生,1941年参加革命,1947年入党。

   1941年秋,组织安排莫艾到延安《解放日报》采访编辑部,从1941年秋到1944年春,共工作24个多月。1942年春莫艾患肺结核病后,向报社领导申请到曾被毛主席称为合作社模范的延安南区合作社工作。到合作社后,任会计和南区合作职业学校教导主任,同时参加社委会关于合作社工作的讨论与研究。

   1948年春,莫艾由中共中央西北局调回地方,拟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的秘书。莫艾到绥德县后,遇到原在延安《解放日报》一道工作过、由新华总社留驻陕北负责西北地区报道的林朗。林极力主张莫艾回新华社工作,并电告当时新华总社负责人之一的范长江,经范长江同意和与西北局协商后,即调莫艾回新华社工作。

   1973年8月,由中央组织部调到光明日报社负责领导报社工作。

临时领导小组负责人:刘西尧

   (1976年10月至1977年1月)

   刘西尧(1916—2013),男,原名刘锡尧,祖籍湖南长沙,1916年4月出生于成都。

   少将军衔,原第二机械工业部部长,教育部原部长,原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处书记,老红军,中共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六届、第七届全国政协常委。

   2013年8月24日9时30分,刘西尧同志因病在武汉同济医院逝世,享年97岁。

总编辑:范戈

   (1977年1月至1978年3月)

   范戈,山西夏县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革命生涯中,他历任山西武乡游击第二大队政治主任、第三专员公署秘书,连指导员,营教导员,股长,科长,团政治处副主任、主任,团政委,太岳纵队联络部部长,晋冀鲁豫第四纵队随营学校政委、政治部秘书长,师政治部主任,第二野战军军大四分校教育长,第三步兵学校副政委,政治学院政治经济教授会教员、副主任、主任、政治部副主任、训练部副部长,北京市文教组组长、教育局党委书记,《光明日报》总编辑,军政大学副教育长,兰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等职,为我军教育事业和培养中高级指挥人才做出了贡献。他曾被授予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2006年8月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总编辑:杨西光

   (1978年3月至1982年4月)

   杨西光,1915年4月7日出生于安徽省芜湖市,从青年时代起就投身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活动,1936年8月参加中国共产党。

   1949年8月调福建,历任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部长,《福建日报》总编辑,福建省人民政府文教委员会主任委员,福建省委委员等职。1954年9月调回上海,历任中共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解放日报》总编辑,中共上海市委常委、教育卫生部部长,中共上海市委候补书记,前后达10余年。

   1978年3月,调至《光明日报》任总编辑。同年5月,他主持修改并果敢地决定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引发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他顶住重重压力,积极组织文章参加了这场讨论,为拨乱反正,为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战线做舆论上和思想上的准备,殚精竭虑地做了大量工作,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他领导和组织了《光明日报》的改版工作,加强了《光明日报》对科学、教育、文化战线的宣传报道,加强了理论宣传。在报纸工作中,他提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办出自己的特色,并且身体力行,努力纠正报纸工作中的“左”的僵化倾向,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广泛联系知识界、学术界、文化界人士,倾听读者的呼声,努力改变报纸的面貌,使《光明日报》真正成为一张知识分子的报纸,受到知识界的欢迎。

总编辑:杜导正

   (1982年4月至1987年3月)

   杜导正(1923-),山西省定襄县人。1937年10月参加革命,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繁峙县、雁北专区青年抗日救国会主任,中共应县县委民运部部长,1946年初历任《晋察冀日报》记者、新华通讯社解放军第六十七军新华支社副社长、第二十兵团新华分社副社长。建国后,历任新华社河北分社社长、广东分社社长、中共中央中南局机关报《羊城晚报》总编辑。“文革”后,历任新华总社党组成员兼国内部主任、《光明日报》总编辑、新闻出版署署长,是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

   谈起杜导正同志在《光明日报》的作为,当年担任他副手的鲁谆说:“老杜那个时候抓新闻,抓典型报道,张华、蒋筑英、华山抢险这些在当时有影响力的报道,是他组织做的。再一个,他在报社的管理方面是走在前头的。比如说‘文革’期间的报纸新闻,记者是不署名的,也没有内部稿费,拿固定工资。他到了以后大力提倡这些,在机制改革上,调动了记者、编辑的积极性,鼓励大家多写稿、拼好稿。别的报纸都没这样搞,《光明日报》是比较早的。”

总编辑:姚锡华

   (1987年3月至1989年7月)

   姚锡华,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1944年5月在苏北盐阜地区参加革命少年儿童组织新安旅行团并参加革命工作。1947年10月,在山东惠民市民运部任干事。194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5月,任惠民市城关区青联主任。1949年7月任《中国青年》杂志社编辑,后调入共青团中央宣传部教育科、团校宣训班工作。1953年3月任中央高级党校马列主义教研室助教、讲师、教研室室务委员。1958年后历任《红旗》杂志社哲学组编辑、历史组副组长、社党委委员,中共中央中南局宣传部理论处副处长。“文革”初期受到冲击。1969年后历任广东省科教办公室副主任,广东省高教委员会党委书记,广东省文教办公室副主任,国防科委政治部秘书长等职。1982年11月,任光明日报副总编辑,1987年3月任光明日报总编辑。姚锡华同志是中共十三大代表。

   2009年3月2日,姚锡华同志在北京病逝,享年80岁。

总编辑:张常海

   (1989年7月至1993年4月)

   张常海,原名张泌,曾用名长海,1930年出生在滦南县张营村。1945年5月在冀察中学参加中国共产党。

   1949年3月奉调至新华社南口支社任副社长,同年9月,调《察哈尔日报》工作直至1952年察省撤销。在察报三年,历任副刊编辑、宣化记者站站长、特派记者、记者组副组长、编辑组第一副组长等。

   1955年5月调《光明日报》工作。1979年3月至11月,赴中央党校学习。1981年任《光明日报》文艺部主任。1987年任报社编委兼《博览群书》主编。1989年7月至1993年5月,任《光明日报》总编辑。1992年当选为中共十四大代表,1993年任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

总编辑:徐光春

   (1993年4月至1995年7月)

   徐光春,生于1944年11月,浙江绍兴人。196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197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5年任安徽新闻图片社记者。1979年调新华社安徽分社,先后任记者、组长、分社党组书记兼副社长。1984年当选为中共安徽省委候补委员。1985年任新华社上海分社社长兼党组书记。1988年任新华社北京分社社长兼党组书记,为北京市对外宣传小组成员、北京海外交流协会常务理事,《首都经济信息报》高级顾问。

   1991年任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高级记者。1993年4月任光明日报社总编辑。1993年7月任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委员。1995年任中宣部副部长。2000年6月任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局长。2004年12月,中共中央决定徐光春任河南省委委员、常委、书记。2005年1月30日,河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徐光春当选河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2006年10月28日在中共河南省第八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当选为省委书记。2008年1月23日,在河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省人大常委会主任。2009年11月,中共中央决定,徐光春不再担任河南省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

总编辑:王晨

   (1995年7月至2000年6月)

   王晨,1950年12月生,北京市人,1969年1月参加工作,1969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新闻业务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文学硕士学位,高级编辑。现任中共十八届中央委员,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

   1982年至1984年,为光明日报社政治经济部记者,群工部副主任。1984年至1986年,为光明日报社总编室主任。1986年至1995年任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1995年至2000年任光明日报社总编辑。2000年至2001年任中央宣传部副部长。2001至2002年任人民日报社总编辑。2002年任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2002至2003年任人民日报社社长、总编辑,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2003年至2006年任人民日报社社长,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2006年至2008年任人民日报社社长。2008年至2013年任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主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

总编辑:袁志发

   (2000年6月至2005年6月)

   中共党员。大学本科。曾任内蒙古日报社副社长,内蒙古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内蒙古文联党组书记,内蒙古人大常委,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光明日报社总编辑,高级编辑。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青岛科技大学传播学院院长。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199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作品以散文为主。

   著有《我看人生》《快乐老年》。《我看人生》曾获首届中国优秀青年图书奖、中大杯第五届全国优秀青年读物一等奖,《快乐老年》的绪论《人生的韵律》入选《2006年中国散文精选》。

总编辑:苟天林

   (2005年6月至2010年3月)

   苟天林,男,汉族,1948年1月出生,陕西省耀县人,1969年4月入党,1968年3月参加工作,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

   1984年至1988年,任海军政治部宣传部干部教育处副处长、院校教育处处长。1988年至1990年任华夏出版社干部、综合编辑室负责人。1990年至1993年任中宣部《党建》杂志社办公室主任、二编室主任。1993年至1995年任中宣部《党建》杂志社副社长。1995年至1998年任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1998年至2001年任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兼任西藏自治区党委对外宣传局局长。2001至2005年任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部长。2005年至2010年任光明日报社总编辑。曾任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

总编辑:胡占凡

   (2010年3月至2011年11月)

   胡占凡,男,汉族,1953年11月出生,黑龙江木兰人,1970年参加工作,197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研究生班毕业,高级编辑。

   曾做过黑龙江木兰县广播站记者、播音员;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编辑、记者。1983年至1987年就读于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研究生班。1987年起历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中心记者、主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长助理兼新闻中心主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分党组成员。1998年至1999年任广电总局办公厅(法规司)副主任(副司长)。1999年至2001年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分党组副书记。2001年至2010年任广电总局副局长、党组成员。2010年至2011年,任光明日报社总编辑。2011年至2013年任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党组成员,中央电视台分党组书记、台长。2013年至2015任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成员,中央电视台分党组书记、台长。2016年12月,当选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全委会委员、副主席。

总编辑:何东平

   (2012年至2016年5月)

   何东平,1955年10月出生,广东大埔人,高级编辑。1976年为广东省大埔县莒村小学民办教师。1978年在中山大学中文系学习。1982年7月在光明日报社工作。

   1984年2月任光明日报总编室第二版副主编;1987年任光明日报总编室主任助理;1989年3月任光明日报总编室副主任;1993年2月任光明日报记者部副主任;1994年3月任光明日报总编室主任;1997年任光明日报总编辑助理;1998年任光明日报编委;2000年任光明日报副总编辑;2012年至2016年任光明日报总编辑。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

总编辑:杜飞进

   (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

   杜飞进,男,汉族,1960年9月生,浙江东阳人,1987年7月参加工作,1984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京大学法律系和武汉大学法学院毕业,研究生学历,法学博士学位。

   1984年毕业于杭州大学(今浙江大学)法律系。1987年,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1987年至1993年,为人民日报社理论部编辑。1993年至1997年,任人民日报社理论部经济组副组长。1997年至1999年,任人民日报社理论部经济组组长。1999年至2005年,任人民日报社理论部副主任。2005年至2008年,任人民日报社发行出版部主任,其间获武汉大学宪法与行政法专业同等学力法学博士学位。2008年至2009年,任人民日报社教科文部主任。2009年至2014年,任人民日报社政治文化部主任、新闻协调部主任。2014年至2016年,任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2016年至2017年,任光明日报社总编辑。现任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总编辑:张政

   (2017年6月至今)

   张政,男,1966年4月出生,黑龙江省明水县人,汉族,1987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8月参加工作,博士研究生学历。曾在中央电视台、中国广播艺术团、中国电影乐团、中广影视文化演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演出管理中心等单位工作任职。

   2008年8月至2009年12月挂职任新疆自治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主席助理;2009年12月至2012年2月任新疆自治区阿勒泰地委副书记;2012年2月至2012年7月任贵州省铜仁市委副书记;2012年7月至2013年1月任贵州省黔西南州委副书记;2013年1月任贵州省黔西南州委书记。

   现任光明日报社总编辑。

   68年风雨历程,光明日报与新中国一同走来,一代代光明人见证着并守护着新中国奔流不息的文化之河,成为党联系广大知识界的桥梁和纽带。“团结起来,光明在望”,正如融汇了无数河流的黄河一往无前地奔向大海,光明人团结着读者诸君,为着光明而不畏艰险,与时代同步,与真理同行!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返回顶部】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最新图文
  亚欧日报是大型综合日报,亚欧日报网路报是一家大型的网络报电子版,新闻信息涵盖四海五洲,新闻内容五花八门,新闻视角独特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