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10月30日电(记者 燕勐)2018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对话会:人工智能与智慧媒体于今日在海南博鳌举行,中国媒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流媒体负责人、人工智能领域国际知名专家和企业等应邀参加,共同聚焦人工智能与智慧媒体,共商媒体融合发展的“智慧路径”。美国彭博新闻社大中华区执行总编辑刘悦在会上做主题演讲。
刘悦在会上谈了彭博在新闻业的看法以及实践。刘悦表示,现在有很多新闻机构在用机器编写新闻故事,我们也是如此,最常用的一种方式就是让机器报道公司的收益。今年彭博社越来越多地借助机器,计算机可以快速的阅读公司的年报,几乎在几秒钟的时间内发布简单的故事,其中包括读者感兴趣的信息,这样的话就不需要用多个记者、多个编辑。
刘悦说,是不是觉得将来不需要那么多的记者了?事实上现在需要的人数比过去还多。虽然计算机比人类的反应更快,但是它没有办法决定哪些信息是最重要的,如净利润这样的信息,有时读者关注最重要的方式不是一个公司的净利润,可能会关注银行不良贷款的水平,这个信息比这家银行的净利润更重要。所以,这就需要有知识、懂专业的记者,对这个行业非常了解,能够帮助读者筛选信息解剖重点。
同时,每个季度各个企业财报的变化,也是机器很难筛选的。比如要了解某个银行第三季度的不良贷款的水平,再对比一下第四季度的股息,这个时候记者就可以帮助读者做相关视角的解读。
另外,我们之所以需要更多的记者,是因为机器在应对突发事件的时候是没有判断力的。如公司在财报的发布过程中有意外的情况,某一位重要的高管辞职等,计算机意识不到这是重大的事件。虽然计算机可以快速的识别信息,撰写类似于净收益的故事,但还需要一名专业的记者审视,只有真人的记者才能看到意外的情况。
这就充分说明了技术不会减少对真人记者的需求,但对于真人记者的技能重点有所变化,人对于信息发布做出快速反应能力不那么重要了,需要记者了解这个公司的能力,以及对业务重要性的辨别才更有价值。
刘悦还表示,另外一个使用机器的领域是翻译,比如彭博社的新闻会涵盖十个语种,包括中文、西语、德语、英语。过去的新闻语种翻译是在不同的市场安插翻译,现在我们发现机器翻译新闻题材的时候和人做得一样好,甚至更好。
机器确定可以替代一定的工作,但是只有机器是不行的,我们还需要真人记者。机器翻译效率虽然高,但是不能区别不同读者间知识储备的差异,而不同的受众关注点也不一样。技术和AI是非常强大的工具,能够提升我们的新闻工作,但是并没有取代我们。
机器会越来越多帮助我们处理很多的工作,但能够推动这些变化的是我们的记者,技术和人工智能在不断发展,但这些背后的代码,不应该由计算机编程人士撰写,而是应该由记者编写,这也是年轻的记者需要掌握的新技能。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