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一线报道 正文

亚太日报·讲述|那些年,我报道叙利亚战争

作者: 来源:admin 关注: 时间:2016-05-04 10:59

  2016年2月24日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西南部战区达拉亚市,一名政府军士兵观察前方战事。新华社记者杨臻摄

  新华网北京4月26日电 近日,参加叙利亚问题和谈的叙反对派高级谈判委员会称,反对派代表团成员决定悉数离开日内瓦,一波三折的叙和谈再度遭遇重大挫折。而与此同时,当地时间25日,叙利亚多地发生袭击事件,造成至少31人死亡,血腥战场再添无辜冤魂……

  如今,叙利亚战争已进入第六个年头,这场21世纪以来最惨烈的人间浩劫已经夺走了25万人的生命,近千人流离失所。其间,有多名中国记者前赴后继,记录那里发生的一切。他们听过临街爆炸的炮声,看过化武疑云的阵地,感受过叙利亚人的痛苦,也思考着叙利亚的未来……

  4月20日,三位曾经在叙利亚工作过的新华社记者、《亚太日报》特约评论员姜铁英、陈聪和刘阳来到外交学院,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悟,向大家展示叙利亚战争的全景画面。

  被摧毁的天堂

  叙利亚现代文学家阿里·坦塔维这样赞美大马士革:“大马士革,你就是荣光的天堂、爱神的家。”而如今,“人间天堂”一步步堕落成地狱,“爱神的家”沾满了叙利亚人的鲜血和眼泪。

姜铁英在战地一线采访。文作者供图

  姜铁英:2012年我刚到叙利亚时,虽然危机已经爆发一年多了,可叙利亚并不是想象中的分崩离析,街头也没有战火纷飞。大马士革街头依旧秩序井然,人们享受着自己安宁的生活。等到我2013年离开时,局势发生了巨大逆转,随时随地可能会发生自杀式爆炸和小规模枪战,甚至迫击炮弹从天而降。没有前线的街头巷战,无处不在的巨大危险,让叙利亚老百姓们很少走出家门。

战火摧残的古塞尔小镇。文作者供图

  刘阳:2013年,我们曾经到过叙利亚中部要塞古塞尔小镇,当时政府军刚刚把小镇从反对派武装手里收复回来。双方交火,小镇面目全非,几乎被夷为平地。已逃走的当地居民被政府军重新请了回来,可能他们的家园再也不会被重建,他们只是想来看看千疮百孔的房子,可几十年几代人的生活痕迹都被战争抹平了。后来小镇又经历了更多的战斗,至今没有重建的迹象。战争撕裂了社会,即使战争结束,重建基础设施容易,但重回社会融洽状态却是非常困难。

  在战地,和叙利亚士兵一起吃大饼

  去了现场,记者才有发言权;有了现场,新闻才有生命。叙利亚的新闻现场往往是硝烟未散的战场。

陈聪在战地与叙利亚政府军士兵合影。文作者供图

  陈聪:2013年8月,化武疑云弥漫在叙利亚战地。当时,叙利亚军方电话通知我们到袭击前线,我们提出视频出镜来呈现现场。政府军好不容易才同意,担心反对派在墙后埋伏了狙击手。我们在现场必须弯腰前行,一旦直起腰来,就可能成了狙击手的活靶子。当时,我们想在这个节点,必须发出新华社的声音。一分半钟的出镜,我紧张地不禁加快了语速,心有余悸却是义无反顾。没有走不完的战地,只有走不累的人。我们去战地找一手素材,才能有倾吐的欲望,写出传达力量的稿子。

刘阳的“战地午餐”。文作者供图

  刘阳:一次,很多外国记者一起外出采访,政府军派兵保护我们。当时我们在野外阵地,反对派武装随时都有可能冲过来攻击。政府军和我们说,“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丰盛’的午餐。”后来我们一看,主食就是死面大饼,地上放着一桶桶咸酸奶,除了这两样,就只有煮熟的土豆了。和大兵吃大饼,这顿“战地午餐”,虽然没感觉到“丰盛”,却因为随时而来的危险而真正难忘。

  “菜场大妈都认识我这张中国脸”

  战地故事并不全是宏大的国家危亡,也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战地记者,首先要做个当地人。

  姜铁英:什么是常驻记者?就是我们既是记者,也是当地人。我们生活在叙利亚,除了采访写稿,也要衣食住行。可以说,男记者驻外,除了生不了孩子,什么都得会做。发动机坏了你要去修,开车之前你得先看看车底有没有炸弹。我们的报道是客观的,但人不是独立的。我们与当地人息息相关,菜市场卖菜大妈都很熟悉我这张中国面孔。当我们融入当地社会,我们就不仅仅是战争的报道者,也是亲历者,这样对战争就有着更深的感受与体会。

刘阳体验土耳其浴与当地人交谈。文作者供图

  刘阳:在当地生活,与当地人交朋友,就得去叙利亚的澡堂体验一下传说中的“土耳其浴”。进去之后,每人找个盆坐下来舀水冲洗。洗完之后,人们裹上毛巾,围坐一团,点上水烟,来一杯加满了糖的红茶,交交朋友聊聊天,亲身感受叙利亚的生活文化,听听叙利亚人的故事,毕竟他们是战争最大的受害者,也是最重要的亲历者。

  叙利亚离我们并不远

  叙利亚地处西亚,与中国距离遥远。我们为何还要从国家层面如此重视叙利亚战争?我们又该如何看待叙利亚危机?

  姜铁英:叙利亚战争作为现代战争,不仅有正面厮杀,更有无形的战斗。战斗在经济领域打响,原来买一瓶水的钱现在连一杯水都买不到。民以食为天,经济的全面崩溃带来的是民心的摧毁,国家因此处于极度危险的境地。我们作为记者,感受更多的是舆论战。海外社交媒体非常发达,每天铺天盖地的信息向你涌来。在舆论战场上,人民对政权的坚定性迅速瓦解。由此看,我国保持长期稳定,保障国家安全,显得更为重要。

  随着美俄联手打击全球公害“伊斯兰国”,其占领范围日益萎缩,可是其危害可能才刚刚开始。随着其本身战斗面积的缩小,“伊斯兰国”向外逃窜的风险不断扩大。有分析人士认为,“伊斯兰国”最有可能逃窜到北非,东南亚和中亚。我国的周边安全会因此受到挑战,另外随着“一带一路”的展开,中国的国家利益早已不再局限于这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一带一路”沿线六十多个国家,中国与它们的互联互通,使得中国的国家利益日益融入全球。(文 | 亚太日报记者 高文成 郭大江 孙澜碧)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返回顶部】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最新图文
  亚欧日报是大型综合日报,亚欧日报网路报是一家大型的网络报电子版,新闻信息涵盖四海五洲,新闻内容五花八门,新闻视角独特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