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一线报道 正文

专题关注:水利部门全力以赴抗震救灾

作者: 来源:admin 关注: 时间:2016-05-19 11:55

米26吊装设备

 

 

施工现场

 

 

应急疏通工程技术负责人杨启贵(右二)与专家现场会商

 

    记者 陈松平 胡志刚

 

    水!水!!水!!! 

 

    距离四川省绵阳市北川县城约3.2公里处通口河上游的唐家山堰塞湖,水位在节节上涨:5月22日,上涨2.6米!24日,上涨1.93米!存水已达1亿多立方米,距离堰顶最低处752米只有29米的距离!

    巨大的"悬湖",犹如悬在绵阳市上方的一柄利剑,严重威胁灾区130余万群众的安全。

    绝不允许唐家山堰塞湖被动溃坝,造成地震之后的再一次浩劫!水利专家、部队官兵、干部群众紧急行动起来,与时间、水位赛跑。

 

    “悬湖”之危,险情揪人心

    唐家山,在汶川大地震前,并不为人所关注。

    地震发生后,唐家山不仅有山,还有水,绵延20多公里、蓄量超过1亿立方米的水,就是没有路。汶川大地震带来的山体滑坡使这里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堰塞湖。如果泄流不畅,它会越来越大,直到有一天这些松散的山石再也承受不住水压,轰然溃塌。

    险情就是命令。水利部门针对唐家山堰塞湖的密切监视从5月15日就已开始。为全面了解唐家山堰塞湖有关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水利部部长陈雷、副部长矫勇,长江委主任蔡其华,水利部总工程师刘宁等领导专家多次乘坐直升机前往坝顶现场查勘。

    来自长江委的水文地质、规划设计、施工爆破等专业的专家,也在第一时间赶到设在四川省绵阳市的唐家山堰塞湖抢险指挥部报到,参与唐家山堰塞湖应急疏通工程的地质勘测、水文分析和设计施工方案的制定。

    5月16日和5月18日,历经多次努力,有关领导强行到达北川唐家山堰塞体顶部现场勘察,同时,空军两架直升机运送水利专家成功对唐家山堰塞湖实施低空察看。初步判断,汶川大地震后,山体滑坡大量堆积在通口河唐家山处,形成一座长800余米、宽600余米、最大坝高120余米、体积约为2000多万立方米的土石堆积坝体,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总库容3亿立方米以上,相当于一座大Ⅱ型水库的库容。

    进一步勘测结果表明,唐家山堰塞体最高点和最低点垂直高度最大相差124米多,这是一般大型水库堆石坝中少有的。

    有着大型水库的库容,却没有大型水库坚固稳定的坝体,也没有与之配套的溢洪道,一旦水位上涨至坝顶,产生漫溢,将会造成堰塞体溃决。

    同时,不断上升的水位进一步增加唐家山堰塞体溃决的可能性。5月22日下午2时,唐家山堰塞湖蓄水量已达1亿立方米。并且由于上游来水较多,蓄水量正按每天500万立方米的速度增加。长江委水文专家估算,在不考虑上游发生强降雨的前提下,预计从5月22日开始,18~24天后水位可达到堰塞体垭口高程,开始发生溢流。

    随着时间的推移,川北地区将进入雨季,降雨的概率进一步加大,唐家山堰塞湖上游河道来水随时面临猛涨的可能,溃坝的风险会越来越大。

    危湖高悬,揪着全国人民的心!

 

    专家“会诊”,明渠解危局

    唐家山堰塞湖险情不断升级,严重威胁着下游灾区130多万群众和抢险人员的安全。

    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要求把确保灾区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温家宝总理乘飞机专程到唐家山堰塞湖坝顶现场察看,明确提出了处理堰塞湖问题的三条原则:一是主动处理,避免被动处理;二是要立足早处理;三是同时制定工程排险方案和人员转移避险方案。

    确保唐家山堰塞湖防洪安全成为压倒一切的任务。

 

    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水利组紧急行动,明确长江设计院总工程师杨启贵为应急疏通工程技术负责人,同时迅速召集已在灾区坚守多日的中国工程设计大师徐麟祥等专家,又从武汉请来了老水利专家蒋乃明,还从水电成勘院抽调水文、地质、水工等专业的专家,共同“会诊”唐家山堰塞湖,制订合理的应急疏通方案。       

 

    与此同时,在武汉,长江委有关领导和专家,也在为解决唐家山堰塞湖问题而忘我工作,为前线指挥部制定抢险方案和应急预案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5月23日,根据灾区一线传来的“唐家山堰塞坝应急疏通工程技术方案”,马建华、魏山忠、钮新强等长江委领导组织中国工程院院士文伏波、郑守仁,中国工程勘察大师陈德基等数十名专家紧急会商,对该方案可行性及全面性进行再研究,进一步加强方案实施的安全性。长江委水文局和长江设计院前后方的技术人员夜以继日地工作,计算唐家山堰塞体发生不同溃决高度的洪水演进,并及时向指挥部报送相关计算分析成果。

    根据前方专家的“会诊” 和后方的计算数据,在最初的判断中,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水利组确定的应急疏通方案是,在堰塞湖坝体上方开挖一条导流明渠——这条上部宽度60米、下部宽度20米的梯形明渠,将会把蓄集于湖内的水往下游导出,从而降低坝前水位,减少水对堰塞体的压力。

    应急疏通工程技术负责人杨启贵说,这次制定应急处置方案的专家们具有丰富的堰塞湖应急处置工作经验,大都参与过2000年4月发生的西藏易贡堰塞体体积为3亿多立方米的堰塞湖应急处置工作,为迅速制订完成唐家山堰塞湖应急疏通工程方案提供了宝贵经验。

    同时,根据唐家山堰塞湖不同的溃坝方式和溃坝后的影响,按照1/3、1/2和全部溃坝产生的洪水径流,专家们演算出堰塞湖水直泄影响范围,地方政府测算了需要转移疏散的人员并制定出安全转移方案,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截至5月31日上午8时,唐家山堰塞湖下游已紧急转移群众约20万人。

 

    决战时刻,抢险战尤酣

    在坝顶上方开挖导流明渠,意味着必须有大量的抢险人员和挖掘机、推土机等重型设备进入唐家山堰塞湖坝顶。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

 

    5月24日上午9时许,执行运送任务的解放军某部出动一架米-17直升机,运送5名抢险施工指挥员前往唐家山堰塞湖堤坝。此后,“空中走廊”就被厚厚的云层彻底关上——北川上空时断时歇地出现了降雨,再也没有一个人和一份补给能够被运送到唐家山堰塞湖坝顶。

    这样的局面一直持续着,水位仍在上升。5月25日下午,四川青川地区发生6.4级余震,地质专家由此认为,这次余震有可能会对唐家山堰塞湖坝体产生影响。唐家山堰塞湖的状况开始恶化。

    所有的不利因素都集中在一起。大型装备不能运送,一旦大雨来临,唐家山堰塞湖将会经受严重考验。

    局势瞬息万变。

    唐家山堰塞湖应急处置工程指挥部开始修正方案。专家介绍,当时形成的意见是,将抢险方案从开始的以大型机械设备开挖导流明渠为主变为施工与爆破两个方案同时进行,以爆破为主;人力和设备的开进途径从过去的空运为主变为空运与徒步运输同时进行,以徒步开进为主。

    长江委主任蔡其华说,这两个方案的目的一样,都是要在坝的顶部开出一条泄流明渠,尽最大可能降低坝前水位,减少蓄水量。一旦天气好转,仍将采取机械挖掘的形式。

    5月25日下午6时许,1800名携带着炸药的官兵们开始徒步进山。26日凌晨1时许,经过7个多小时的急行军,官兵们最终到达唐家山堰塞湖坝顶。

    水位仍在一分一秒的升高。唯一的好消息是,大雨没有降临。

    5月26日,在北川上空,天色已露出了转晴的迹象。上午10时,随着米-26直升机的轰鸣,一台台挖掘机被送往唐家山堰塞湖应急处置施工现场。17时30分,现场共到达15台施工设备,坝顶上包括水利专家、武警水电部队官兵和有关技术人员在内的600余人投入有序施工,唐家山堰塞湖应急处置工程按计划全面展开。

    5月31日,记者在唐家山堰塞湖应急处置工程施工现场看到,用米-26直升机吊装到坝顶的46套重型挖掘机械,24小时不停息地在6个作业面轰鸣而作,山崖上一直有滚石落下,弥漫出黄色尘烟, 应急疏通工程已超额完成下挖10米的高方案,完成土石方量11万立方米。为了尽量降低泄流渠底高程,截止发稿时,施工仍在继续。

 

    唐家山堰塞湖上游的禹里乡,曾经是北川县的老县城,相传是大禹降生之处。远古时代,大禹治水,惠民无数;现在,水利人又在为治水而殚精竭虑。他们也将像大禹一样,书写历史!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08年5月31日
 

作者: 陈松平 胡志刚

SRC-75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返回顶部】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最新图文
  亚欧日报是大型综合日报,亚欧日报网路报是一家大型的网络报电子版,新闻信息涵盖四海五洲,新闻内容五花八门,新闻视角独特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