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一线报道 正文

新晋士官如何“有一手”?请看来自基层一线的报道

作者: 来源:admin 关注: 时间:2018-02-16 01:26

靠素质立身 凭实绩进步

随着老兵退伍工作基本完成,如何发挥新晋士官的作用已成为时下基层的关注点。当前,士官队伍在部队建设中的作用愈发明显。面对新形势下士官队伍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如何加强士官队伍管理、强化士官骨干作用,值得研究。

近期,各军种媒介不断推出优秀士官典型事迹、加强士官队伍管理建设经验等方面的稿件,我们从中遴选几篇,从不同侧面诠释一名优秀士官应当具备的品质,以飨读者。

——编 者

在成长学习中锻造勤于钻研的品质

爱“琢磨”的老于

■王亚龙 王 越

天蒙蒙亮,陆军第38集团军某红军团在参加上级组织的临机拉动中,一台装甲车突然趴窝。看着发动机冒出的滚滚黑烟,车长心急如焚却又无可奈何:“要是老于在就好了!”

心想之时,却见一名不起眼的黑瘦士官手提工具箱闪进车下。一番细致检查后,很快找到“病根儿”。“刚才我用逐缸断油法确定是第七缸有问题,再通过对第七缸进气道、喷油器压力和雾化测试,断定是高压燃油泵第七缸柱塞损坏。”短短的一番话,将他高超的修理水平体现的淋漓尽致。随后,他迅速更换了第七缸柱塞,调校了燃油泵,装甲车“重获新生”。

这名“救火”士官正是该团修理连的底盘修理工——四级军士长于攀。从刚入伍时对零件名称一窍不通的“门外汉”,到现在成为兼具底盘、电气修理的“大咖”。14年间,每每被人讨教练成修车绝技的“秘笈”,他总是淡淡地回应:“哪有什么秘笈,我就是喜欢琢磨。”

2009年,连队接到对到达年限装甲车进行小修的任务。以往都是底盘专业先进行,然后是上装、电气、电台等各个专业依次进行,一个小修周期往往需要3周。于攀在修理底盘时开始琢磨:“各专业同时开工不应该更快吗?”当他在连务会上提出这个想法时,很多同志不以为然。但于攀却认为,只要将各专业的维修流程进行合理安排,就一定可以实现协同作业。说干就干,当天晚上,他便开始编写小修脚本,为了有更直观的体验,他甚至住到了修保车间。白天带着全班在车上推演,晚上加班修改,几天下来,他竟足足瘦了10斤。最终当他拿出经过无数次推演的脚本时,大家纷纷竖起大拇指。

去年,全团车辆装备以摩托化机动的方式赴内蒙古朱日和训练基地驻训。鉴于很多车辆是第一次跑长途,一路上不时会有车辆出现故障。于攀坐在队伍最后的收容车上,一路边走边修,几乎一天一夜没合眼。驻训结束后,在年底进行的表彰大会上,于攀因此荣立个人三等功。

获奖后的于攀并没有因此沾沾自喜,反倒“琢磨”起车辆长途行军中故障缘由。他发现,在机动途中出现最多的问题是刹车失灵以及换挡困难,而这些故障全部是由供气系统气压调节组合阀相对落后导致车辆气路中水分过多引起的。于是乎,爱琢磨的于攀又一头扎进了改进工程中。最终,由他改装的供气系统在全团得到了推广。前不久,该团参加“中部铁骑”比武集训过程中,所有参训装备没有出现一例有关气路的故障。战友们无不服气地竖起大拇指:“有这股子钻研劲儿,还有什么‘琢磨’不透?”

(摘自66131部队政工网)

在本职岗位中书写坚守平凡的伟大

有定力的“兵王”

■王忠伟 郑 冰 汪淑媛

某修配厂战士张献峰,从军近30年,肩上扛着“四道拐”。专业水平精湛,训练更是顶呱呱。战友尊他为“兵王”,领导称他为“老张”。

众所周知,导弹腾飞需要庞大的数据作为支撑。而要准确命中目标,更需要每一个数值都精准无误。老张的工作就是成天跟数据打交道——对导弹瞄准设备进行计量检定。

平凡见证伟大,坚守书写传奇。在计量岗位上,经老张检定的瞄准设备涉及数据多达百万组,没出现过半点差错。

“说易不易,说难不难,总结起来一句话:能吃苦、不怕烦,想得远、干在前。”分享成功秘诀时,老张一脸严肃。此言不虚,该厂不少计量仪器仪表都是“舶来品”,说明书都是英文。一些刚毕业的研究生干部翻译起来都抓耳挠腮,可老张拿本英汉词典逐个单词查,居然也能把意思弄个明白。

老张有个习惯,每次参加演训任务,总会随身携带一个小本子,详细记录操作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法。有一年,老张随队执行实弹发射保障任务。发射前,光电特性曲线出现严重超差。前指急令老张前来排障,他临阵受命,不慌不乱,经过一番“望、闻、问、切”很快便号准“病根”,手到病除。最终导弹准时点火,成功发射。

搞计量,长年奔波在外,妻子虽然随军,可一年到头跟老张待在一起也没多少时间。有人好意劝老张,老兵不必事事冲锋一线,多抽点时间陪陪家人。他却说:“工作上不尽到百分之百的力,就算待在家里,我也不安心。”

前不久一次任务中,老张左脚拇指意外骨折。厂领导让他在家休养,他却闲不住,成天拄着拐到实验室忙东忙西。如今身体还未痊愈,他又满怀激情奔赴阵地,投入发射保障任务之中。

(摘自8月31日《火箭兵报》)

在华丽转身中不忘兵之初的信念

从饲养员到“神炮手”

■袁海峰 林相如

在陆军某基地刚刚结束的火炮实弹射击大比武中,火炮试射连“尖刀班”一举包揽前三名。“尖刀班”班长刘晓龙推举的“第一功臣”却不是“尖刀班”的人,而是饲养员出身的四级军士长、火炮技师蔡利华。

入伍刚到新兵营时,急切要求进步的蔡利华从班长口中得知,“要想有出息就得去战斗班当炮手”。从此,当炮手成了他梦寐以求的愿望。但事与愿违,下连后他被分配当了饲养员。

整天跟一群猪“腻”在一起,蔡利华心中不爽。谁知,一场流感袭来,将近一半的猪突发败血症,接连倒下。“连猪都养不好,还想当炮手?”在冷嘲热讽中, 蔡利华含着泪花暗暗发誓:剩下的猪一个都不能少!在治疗的日子里,蔡利华几乎没有离开过猪圈。那年下来,不仅猪的数量有增无减,而且“个顶个”滚瓜溜圆,他成了“养猪能手”。

在蔡利华的再三请求下,他终于梦想成真,到战斗班当了一名炮手。但连里有话在先,打不好炮,回去继续喂猪。连炮都没摸过的蔡利华没有退缩,面对困难他选择迎难而上。接下来的日子里,别人睡觉他琢磨原理,别人娱乐他钻研构造,别人闲聊他操作火炮。一年下来,他熟练掌握了6大类20余种不同口径火炮的技术指标和操作技能,光荣入党的同时走上了班长岗位。

蔡利华训练起来“不要命”。身单力薄的他,操枪弄炮实在没有优势,全靠一股不服输的犟劲,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有时不顾伤痛,仍咬紧牙关坚持,练就了迫弹60秒射13 发、榴弹35秒射7发的过硬本事。

一次实弹射击,蔡利华5发炮弹射向1000米外的立靶,对讲机里传来结果是:“一发命中,4发脱靶。”在场的人都瞪大眼睛瞧着蔡利华,有的还在小声嘀咕。旅领导满腹疑惑,检弹员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没有脱靶,是5弹同孔!”瞬间,阵地上沸腾了,大家把这个“神炮手”抬起来抛向空中。该基地参谋长郭亚龙由衷地感慨:“深学才能求得真经,苦练才能修得真功,蔡利华给出了有力回答。”

不久,上级让蔡利华改行做火炮技师。又一次面临“转身”的老蔡心里明白,带徒弟的担子更重。于是,他“钻”到书堆里寻方法,“铆”在阵地上摸门道,总结出一套通俗易懂且实用的“蔡式瞄准法”。徒弟们用他传授的方法打炮,发发炮弹如同长了眼睛,无论是高原缺氧、地形复杂、气温多变,总能尽数摧毁目标,屡试不爽。

(摘自8月24日《陆军报》)

在重温初心中找寻历久弥新的激情

“老士官”再佩列兵衔

■何三元 汤智杰

秋色渐染,晨露挂枝。时光飞逝间,李玉营长吁一口气:近一个月的集训终于结束了。

李玉营是空降兵某场站一名有线电技师、四级军士长。场站党委根据单位任务转换实际,决定在新兵跳伞飞行保障任务来临之前,将全场站在岗在职的班长统一集中到警卫连进行“回炉”,再练基本功。李玉营的名字赫然在列。

老兵集训年年组织,对此李玉营早有心理准备。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今年集训的组织形式与往年有所区别:集训期间,所有老兵统一佩戴列兵军衔,训练场地也从相对暖和的警卫连大院“转战”到机场。更让李玉营没想到的是,负责组训的领导并没有因为他们是老兵而“善待”他们。集训第一天,他们凌晨5点就被集合到机场,五公里跑、蛙跳、仰卧起坐,教员一项一项地组织考核,丝毫没有让老兵放松的意思……

一天,刚吃过早饭,阴沉沉的山头突然下起了细雨。按照老兵们的经验,“下雨天在室内搞教育”本该是板上钉钉的事。然而,李玉营和老兵们又一次没想到,集合训练的哨声依然一秒不差地准时吹响了。训练间隙,集训队指导员王凯面对雨雾下岿然不动的战机,组织了一场主题讨论活动,让大家回顾自己刚入伍、刚入党、刚当骨干时做事创业的劲头,想一想自己那时的激情如今是否依然存在。

“部队舞台广阔,保持最初的激情,是老兵扩大军旅舞台的重要条件。”李玉营第一个站起来,与大家分享了新兵时因为训练刻苦,自己第一次被班长表扬时开心、激动的心情,分享了新兵下连后为了尽快适应岗位,自己咬着手电筒趴在被窝里学专业理论的情景……

一石激起千层浪,李玉营的话引起了在场老兵的共鸣。在热烈的讨论中,他们重温了自己军旅生涯中,为了成长进步、履职尽责、争取荣誉而曾经一次次迸发的激情,也由此想到了自己如今干事创业的状态。

那天以后李玉营发现,集训队再也没有老兵抱怨训练太苦、要求太严。

李玉营说,以前他每年都陪着冬季入伍的新兵在机场组织队列强化训练,那时候虽然冷,却能感觉到彼此身上散发出来的温度,这温度叫做军人历久弥新的激情。这一次,他从老兵重新变成新兵,再次找到了这样的感觉。

(摘自9月15日《空军报》)

“士”别三日,学而不凡

■汪子健

士官队伍建设事关部队建设基础、事关未来战场制胜。当好“军官助手、带兵强手、专业能手、打仗硬手”,是士官应当发挥的特殊作用,也是培养“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打造“四铁”部队在士官这一特殊群体上的具体体现和定位。

那么,作为士官如何才能更好地实现这一全新的目标呢?笔者通过在基层连队多年实践中的观察发现,士官个体之间的能力差异,归根到底取决于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成效的差异。所以,士官要想成为这“手”那“手”,关键得在学习上“有一手”。

当前,多数基层士官赖以立足的是定岗时一次性学到的技术。专业知识面相对狭窄,在快速更新推进的军事技术大潮中易被边缘化;有些士官长期不注重学习,满足于能够完成基本的战备值班任务,能力水平停滞不前,不去深入研究兵器内在结构、原理,不具备排除疑难杂症的能力;有些同志能力单一,关键时刻“捡不起战友的枪”,顶不了别人的缺……以上种种士官队伍中存在的问题,皆源于学习不够。面对新体制、新职能、新使命,如果不加速、加强学习,如何能担起时代重任?

“居之一岁,种之以谷;十岁,树之以木。”准确把握自身岗位稳定的优势,及时调整学习内容、提高学习层次,既是个人进步和发挥作用的关键,也是不断适应岗位在体系中的权重变化和应对各类挑战的需要。特别是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征途上,基于每一战对同一人、同一岗的考验愈加苛刻,良好的、持续的学习是在逆水行舟的竞争态势下保持前进的重要途径。考虑到体系中互相关联的岗位特性,一个人惰于学、嬉于练的风险往往由整个系统来承担。不强化学习力提升岗位作用力,导致个人岗位贡献的衰减,就可能使全局一张网、全员一杆枪在自己这个节点上形成致命短板,滞后整个团队战斗力的提升节奏。

“士”别三日,要令人刮目相看,靠的正是学习。每位士官都应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扎扎实实搞好学习、打牢基础,确保一步一台阶、天天有提高。如是,才能有效提升自身素质,学以成器。以学习强能上的有一手,确保成为“军官助手、带兵强手、专业能手、打仗硬手”!

(摘自9月15日《空军报》)

(《解放军报》2016年09月23日 10版)

新晋士官如何“有一手”?请看来自基层一线的报道

责任编辑:刘艳

新晋士官如何“有一手”?请看来自基层一线的报道

0

我要评论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返回顶部】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最新图文
  亚欧日报是大型综合日报,亚欧日报网路报是一家大型的网络报电子版,新闻信息涵盖四海五洲,新闻内容五花八门,新闻视角独特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