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一线报道 正文

来自脱贫攻坚一线的报道:“羊倌”的春天

作者: 来源:admin 关注: 时间:2019-02-18 14:02

几场秋雨过后,湟中县群加藏族乡已寒意凛凛,当晨曦刚刚洒落山尖,映照着清寂悠然的松林时,上圈村的杨生柯已经赶着羊群上山了,望着眼前100多只羊一天天长大,他的心里温暖如春。“您看,就是靠这些羊我成功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今后,我们全家还要靠它们致富奔小康哩!”

“曾经的生活,让我喘不过气”

上圈村坐落于湟中县群加藏族乡西北部,自然风光秀美。但是,宁静也带来了封闭和贫穷。由于地处脑山区,这里昼夜温差大,不利于农作物生长,加之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利,外出务工似乎成了上圈村唯一的赚钱方式,村里又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是全县的贫困村之一。

杨生柯祖祖辈辈生长在这个小山村里,种庄稼、出力气他是一把好手,可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地还是那几亩地,日子却越过越穷。小学还没读完的杨生柯,深知文化的重要性,发誓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再苦也要想办法借钱供孩子们上学。然而,造化弄人,妻子又在几年前患上了肺水肿,常常剧烈呕吐、食不下咽,为了让妻子住院治疗,家里又欠下了几万元的医疗费。

作为一家之主,杨生柯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想起这一笔笔外债,自己又没有一技之长,看着破旧不堪的土坯房,杨生柯愁得睡不着觉,这个坚强汉子的眼睛里浮现出一丝茫然与无奈。

2015年10月,小山村迎来了“春天”。精准扶贫在全国上下如火如荼地开展,杨生柯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第二年在乡党委和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杨生柯一家终于从破旧不堪的土坯房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搬进新房的那天,妻儿们满心欢喜,可杨生柯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我堂堂七尺男儿,要顶天立地,可是连个像样的家都要让别人帮着才能住上,日子过到这份上,我自己都觉得脸上无光”。人穷志不短的杨生柯不愿向现实低头。

“不勤快,再好的政策也没用”

“如今国家政策这么好,一心为咱们老百姓办实事,可我们也不能闲着啊,自己还得多想办法。”杨生柯发现村里山林多、草料多,是个养羊的好地方,他将目光锁定在了家乡附近,想要端起自己的“饭碗”,可资金从哪里来?羊从哪里来?一个个问题摆在杨生柯面前,他知道这条路并不好走。

2016年春天,第一书记尤其明又来到杨生柯家,当讲到扶贫优惠政策时,杨生柯兴奋不已,并把自己的养殖想法说了出来。“我当时还在愁如何为他们量身定做脱贫方案,他的想法却让我眼前一亮。扶贫要先扶志,既然杨生柯有志气,我就要全力以赴帮助他!”尤其明打心眼里敬重这个自力更生的汉子。

接下来几个月,尤其明书记就成了杨生柯家里的“常客”。与他仔细讨论品种、商量草地、修建羊圈等问题。钱不够,争取产业扶贫补贴;还不够,那就申请互助资金贷款。终于,杨生柯筹措资金5万余元,购进了40只绵羊,看着雪白的绵羊,杨生柯发展的信心更坚定了。可养羊,光有信心远远不够。

8月的一天,杨生柯突然发现几只羊瘫倒在地上,他急忙请来兽医前来诊断。原来,羊因误食多量菜根得了肠毒血症,如果不及时治疗,会迅速传染。“没想到小菜根差点闯出大祸来,看来我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吃了亏的杨生柯下定决心要狠狠补课。

从那以后,只要有养殖技术培训班,他就第一个报名参加;只要邻村有养殖大户,他就借车前去观摩学习;只要乡兽医站技术人员过来,他就围上前问个不停。“如何科学搭配饲料,怎么喂育肥羊和哺乳小羊,母羊难产怎么办......”杨生柯第一次对学习如此热情高涨。经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索,他不仅学会了防疫、育肥、分舍等饲养技术,还掌握了提高产羔率技能。

早出晚归间,上圈村还多出了一道特殊的风景。每天天还没亮,杨生柯就带领他的“队员”进山觅食。“有谁想找生柯啊,他的羊群在哪儿,他准在那儿。”妻子苗玉莲看着丈夫的精神一天比一天好,仿佛能看到他们一家不远的“春天”。

“脱贫了,还要为别人做点啥”

经过两年的苦心喂养,杨生柯家由原来的40只绵羊发展为110只,羊羔成活38只,全是优良品种。由于纯生态放养,肉质有保证,销量也不愁。2017年底,出栏绵羊24只,净赚2万多元,杨生柯如愿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但脱贫后的杨生柯并未打算歇口气,自己能过上好日子,离不开大家的帮助,总要为大家做些事他的心里才踏实。期间,群加藏族乡为加大生态保护建设力度计划招聘护林员18名。闲不下来的杨生柯刚刚听到招聘消息,就跑到村委会第一个申请报名,经过上圈村党支部上报推荐,杨生柯成为了一名护林员。这个新身份,让他更忙了。每天放完羊回到家后,杨生柯总会按时戴着“天保工程(二期)护林员”的红色袖章到林场进行巡护以防火险,凭着一双腿,他跑遍了林场的一沟一壑。

随着在林场工作时间的增加,杨生柯渐渐理解了这座大山、这片森林带给全村人的不只有贫穷,还有希望。“不能因为放牧而放弃这样美好的环境,现在全省都在大力提倡生态保护建设,作为护林员,我更有义务为建设家乡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着眼以后的杨生柯想利用荒地美化环境,尤其明书记和村“两委”得知消息后非常支持,积极协调林业部门,为他们争取到了4万株青海云杉造林苗木,杨生柯一口气认领了3000余株。有了他的带头,其他村民你家认领1000株、我家认领2000株,纷纷踊跃参加,一度掀起了村内“我为家乡添抹绿”的热潮……

远望一排排栽种整齐的树苗茁壮成长,一片片荒地变得生机勃勃,父亲积极帮助乡亲们一起发展养殖业,母亲病情逐渐好转后还能帮父亲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哥哥也在父亲的感染下,成为了乡派出所的一名协警员,小儿子杨枝民目光闪动,“我们家的春天到来了!”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返回顶部】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最新图文
  亚欧日报是大型综合日报,亚欧日报网路报是一家大型的网络报电子版,新闻信息涵盖四海五洲,新闻内容五花八门,新闻视角独特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