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2018版北京地区书刊印刷指导工价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正式发布,并将于9月1日正式实施。新一版本的书刊印刷指导工价做了哪些改进?对于行业现阶段的发展有着怎样的积极作用?出版社又对该工价持怎样的态度?
多重因素影响书刊印刷企业成本负担过重
2017年北京印协统计报告中显示,出版物印刷年主营业务收入为173亿元,细分市场扣除有出版物印刷资质而实际不从事书刊印制企业的营收,书刊印制营业收入为110亿元,占全市印刷业总主营业务收入的33%以上。但随着环保治理工作的深入,北京市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工作的推进,原辅材料以及人工成本的不断攀上,出版印刷行业的发展面临着不小的冲击,致使企业成本负担过重难于正常经营。
以人工成本为例,分析上表数据可知,社会年人均工资2017年比2007年增长了155%,比1999年增长637%。印刷行业年人均工资2017年比2007年增长了233%,比1999年增长595%。通过计算,2017年印刷行业年人均工资只占社会年人均工资收入的76%,印刷行业从1999年到2017年工资增长幅度到绝对值都低于社会平均水平。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从2019年起,社保将统一由税务部门征收,2017年印刷业人均工资为7.73万元,社保+福利人均2.11万元,企业纳税4.4万元,今后一些企业靠社保税收政策降低人工成本的做法将成为历史,随之而来的是企业成本负担的进一步加大。所以,只有通过调整工价,才能让利润微薄的印刷企业寻得一丝生机。
再以一家北京地区规模较大的印刷企业利润率统计数据为例,该企业2014年销售收入3.3143亿元,利润624万元,利润率为1.88%。2017年销售收入为3.3355亿元,利润100万元,利润率仅为0.3%。
短短几年的时间,销售收入并未下降反而有少量提升的印刷企业利润率却直线下降,除了不断攀升的人工成本之外,综合治理费用在0.60元-1.00元/色令不等的环保治理费用也为印企增加了新的运营成本。此外,由于疏解力度的加大,一些出版单位长期大量占用企业库房,使得仓储、运输费用增加;印刷原辅材料及设备购置成本增幅达到了40%-100%不等的水平,设备厂房折旧、水电费等成本更是让企业发展变得举步维艰。
2017年出版物印刷企业中5000万以上规模企业41家,其中亿元以上企业17家,共完成主营业务收入63亿元,占出版物印刷主营业务收入的57%。出版物印刷企业集中度的提高速度是较快的,出版物印刷企业(扣除5000万以上营业收入的企业)年销售营收平均在2500万—3000万元左右,2014—2017年出版物印刷企业营收增长13%,整体规模稳步提升。但从企业利润总额上看,虽然营收每年都有不同程度增长,但利润总额在这四年中却逐年下降,特别是2017年出版物印刷企业利润总额仅为营收的2%,与工业、运输业等其他行业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新版指导工价的推出符合行业发展大势
目前,北京地区实行的书刊印刷工价还是在1994年制定的,书刊印刷价格长期在其基础上浮动,至今已24年。在此期间,北京印刷协会根据市场情况,曾适时推出1996版、2009版指导工价,对印刷行情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
如今,印刷企业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企业成本不断增加,政策性费用的刚性增长与印刷工价的长期走低,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加之行业智能化水平的升级,此前的指导工价已无法满足现阶段企业发展诉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北京印刷协会经过多方调研与交流正式推出2018版北京地区书刊印刷指导工价。
2018版指导工价的制定以给出版社企业一个可参照执行的原则为宗旨,在这个相对科学、合理的原则下维护各方利益,通过公平竞争,达到出版社、印刷企业的共赢。广大印企纷纷表示,新版指导工价的推出为行业发展起到了积极地指导作用,印企可以以此为依据为自身争取更多的利益,使供需双方能够有一个适合行业发展现状与企业诉求的参考凭证。这也将为北京地区书刊印刷事业的健康发展,落实印刷业关于“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目标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搭好桥牵好线 北京印协为企业谋福利
为推动北京地区出版印刷业稳定健康发展,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同时为维护正常市场经营秩序,北京印协在2017年年底便开始酝酿工价调整工作,并将其列入协会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协会充分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打通印刷企业与出版社的沟通渠道,为双方的深度合作奠定基础。
2018年1月29日,北京印协自成立出版印制工作委员会后召开第一次会议,加强厂社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共谋发展之路。
3月6日,协会在盛通股份召开出版社、印企参加的座谈会,第一次提出工价调整工作,在这期间经过与出版社的多次沟通加深了合作的愿望。
4月16日,出版印制工作委员会在化工出版社召开以工价为主要内容的第二次会议,就工价工作进行深入交流。
起草阶段,广泛听取各方意见,采用分别提交测算结果的方法,力求客观,兼顾各方利益。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几经易稿,形成了北京地区书刊印刷指导工价征求意见稿。
6月28日,协会理事长半年工作会上,在总结理事长们意见基础上再次对征求意见稿进行补充完善。
7月17日,召开有出版社参加的北京地区书刊印刷指导工价征求意见稿研讨会,再次对征求意见稿进行修订,基本形成了一致的意见。
7月31日,出版印制工作委员会在河南郑州召开了有50余人参加的出版和部分企业负责人的专题会议,就工价问题再次进行深入研究,对调整的项目和内容进行补充完善,形成最终文稿。
多版本指导工价未能实施 原因值得深思
以用量比较大的四色对开印刷为例,目前市场价格仅为18元,在充分考虑实际情况与出版社能力后,2018版指导工价中将平版印刷基础工价定为25元,与1994年工价相同。市场经济下,印刷工价持续走低,有不少企业表示如果能按照这一指导工价执行,企业利润将实现很大的提升。那么,之前制定的指导工价为何没能成功执行?经过与企业交流,大致可分为以下三大原因:
一、市场竞争过于“充分”。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书刊印刷企业间竞争过于“充分”,企业明知接活即亏损,但为消化固定成本也只得欣然接受。另外,作为加工业,在产业链中,印刷业被动地受制于出版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愿丢单成共有心态,严重制约企业发展。
二、产能过剩。过剩的产能是导致印刷产品价格与价值严重背离的根本原因,2009版指导工价推出之际正值全球经济危机,各行各业均处于经济萧条的阴影下,本就产能过剩的印刷企业更是无处排解,使得市场恶性竞争加剧。当时的印刷企业想对上游出版社提出涨价,便是难上加难。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