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银监会印发了《关于报送绿色信贷统计表的通知》,并建立了绿色信贷统计制度。
从此次披露的数据来看,国内21家主要银行机构绿色信贷呈持续健康发展态势,主要呈现以下三大特点。
一是绿色信贷规模保持稳步增长。自2013年末至2017年6月末,国内21家主要银行绿色信贷余额从5.20万亿元增至8.22万亿元人民币。其中,节能环保项目和服务贷款余额从3.69万亿元增至6.53万亿元。节能环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端贷款余额从1.51万亿元增至1.69万亿元。节能环保项目和服务贷款中,绿色交通项目、可再生能源及清洁能源项目、工业节能节水环保项目的贷款余额及增幅位居前列。
二是绿色信贷的环境效益逐步显现。以节能环保项目和服务贷款为例,按照贷款资金占项目总投资的比例,2017年6月末,节能环保项目和服务贷款预计每年可节约标准煤2.15亿吨,减排二氧化碳当量4.91亿吨(相当于北京7万辆出租车停驶336年,或相当于三峡水电站发电8.4年形成的二氧化碳减排当量),减排化学需氧量283.45万吨、氨氮26.76万吨、二氧化硫464.53万吨、氮氧化物313.11万吨,节水7.15亿吨。
三是信贷质量整体良好,不良率远低于各项贷款整体不良水平。自2013年末至2016年末,21家国内主要银行节能环保项目和服务贷款不良率分别为0.32%、0.20%、0.42%、0.49%。2017年6月末,21家国内主要银行节能环保项目和服务不良贷款余额241.7亿元,不良率0.37%,比各项贷款不良率低1.32%。由于节能环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端贷款数据由银监会从其他系统中提取,提取数据暂未包括资产质量内容,因此,目前信息披露范围暂不包括绿色信贷资产质量内容。
记者了解到,根据绿色信贷统计制度,目前,绿色信贷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支持节能环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制造端的贷款;二是支持节能环保项目和服务(共包含绿色农业开发项目、绿色林业开发项目、工业节能节水环保项目、自然保护、生态修复及灾害防控项目、资源循环利用项目、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项目、可再生能源及清洁能源项目、农村及城市水项目、建筑节能及绿色建筑项目、绿色交通运输项目、节能环保服务项目、采用国际惯例或国际标准的境外项目,共12个项目类型)的贷款。统计和监测的指标主要包括信贷余额、资产质量以及贷款支持部分所形成的环境效益等。此外,绿色信贷统计制度还专项统计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及落后产能、环境、安全等重大风险企业信贷情况,以此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融资业务的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
银监会透露,下一步,将每半年通过银监会网站披露国内21家主要银行绿色信贷整体情况,形成常态化绿色信贷统计信息披露机制。未来,信息披露的内容主要包括绿色信贷余额(含节能环保及服务贷款余额和节能环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三类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端贷款余额)以及节能环保及服务贷款的环境效益指标,具体包括标准煤、二氧化碳、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节水七类指标。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