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国内动态 正文

何立峰:预计2018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可接近1万美元

作者: 来源:admin 关注: 时间:2019-01-19 14:12

 我国消费市场日益成熟,吸引了世界各国消费者前来购物。图为消费者在位于浙江义乌的中国小商品城国际商贸城挑选灯笼。 新华社记者 龚献明/摄

我国消费市场日益成熟,吸引了世界各国消费者前来购物。图为消费者在位于浙江义乌的中国小商品城国际商贸城挑选灯笼。 新华社记者 龚献明/摄

  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在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盛行、世界对中国充满期待的大背景下,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个字上下功夫,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既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又为各国人民搭乘中国经济发展快车提供契机,不断提升中国经济对全球增长的贡献率,具有特别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新技术、新产品的涌现创造源源不断的市场新需求。图为观众在观看2018年10月全国“双创周”北京会场主题展展出的一款腔镜手术机器人在做模拟组织缝合手术。 新华社记者 罗晓光/摄

新技术、新产品的涌现创造源源不断的市场新需求。图为观众在观看2018年10月全国“双创周”北京会场主题展展出的一款腔镜手术机器人在做模拟组织缝合手术。 新华社记者 罗晓光/摄

  一、深刻领会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使供需在更高水平上良性循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是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应有之义。在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的情况下,国内一些长期存在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也在趋于显性化,供给结构不适应需求结构变化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实体经济面临的困难明显增多。现阶段,我国经济运行主要矛盾是供给侧结构性的,提高供给体系质量重点在实体经济,解决结构性失衡问题的关键也在实体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着力点更是在实体经济。为更有针对性破解实体经济发展难题,避免结构调整升级步伐受到迟滞,需要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吸引各种资源要素加速汇聚到发展实体经济之中,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形成发展国内市场与壮大市场主体、提升供给质量的有效协同。

  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必要条件。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增强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的获得感。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既可以为实现更充分的就业、进一步提高人民收入水平提供源泉动力,又可以适应居民消费提质升级趋势,精准对接居民对优质产品和服务的个性化需求,还可以补齐民生领域公共服务短板,扩大高质量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从而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互促共进。

  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是稳定社会预期和提振市场信心的有力支撑。近期国际上一些“唱空”中国经济的声音有所抬头,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炒作所谓“国进民退”等言论,再加上一些风险和困难交织叠加,加大了各方对我国经济形势的顾虑担忧,一些企业避险情绪上升。预期不稳信心不足可能诱发市场主体非理性行为,推动负向预期自我实现。发挥政策的引导带动作用,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可以稳定国内有效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运行,做大经济规模“蛋糕”。这不仅能带动更多市场主体成长壮大,也能为提振市场主体发展信心注入力量。

  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是充分彰显大国担当的主动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近14亿人口的大市场必将成为世界经济的增长之源、活力之源。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发达经济体经济接近扩张周期顶部,增速趋于放缓,新兴经济体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主要经济体政策调整外溢效应凸显,特别是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成为影响全球经济平稳运行和各国切身利益的共同大敌。在这种情况下,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将为世界各国企业进入中国大市场提供更多机会,充分展示我国作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130多个国家主要贸易伙伴的重要作用,有利于保持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较高贡献率,为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经济注入稳定性。

 “放管服”改革为企业发展释放活力。图为福建地税推行“最多跑一趟”优化服务,工作人员在为纳税人办理涉税业务。 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摄

“放管服”改革为企业发展释放活力。图为福建地税推行“最多跑一趟”优化服务,工作人员在为纳税人办理涉税业务。 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摄

  二、充分认识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广阔空间

  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不仅必要和紧迫,更有巨大的空间和潜力。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正在崛起。随着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重大技术装备补短板等内涵式发展需求更为迫切,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为国内市场发展拓展空间,新的市场增长点正在加快孕育并不断破茧而出,国内市场具有增长速度快、发展潜力大、持续成长性好、带动能力强的鲜明特点。

  居民消费升级将进一步激发内需潜力。我国人口数量超过全球发达经济体的总和,预计2018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可接近1万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978年的1559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超过38万亿元,年均增速约为15%,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自2015年以来保持在50%以上,消费能力提升带动消费升级的趋势日益明显。只要我们牢牢把握居民消费升级大趋势,努力增加高品质产品和服务供给,持续提升传统消费,大力培育新兴消费,不断激发潜在消费,就能极大地开拓和升级国内消费市场。比如,积极开发新型、前沿信息产品,推动基于网络平台的消费成长,有望推动智能化、信息化、体验式消费形成新趋势,不断壮大消费新增长点。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将持续形成市场动能。以信息网络技术加速创新与渗透融合为特征的新一轮产业革命正在全球范围内兴起,与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形成历史性交汇,为我国全面优化升级产业体系、促进全产业链整体跃升提供了机遇窗口。2017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12.7%,比2012年提高3.3个百分点。传统产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延伸拓展,需要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全面提高产品、技术、工艺等水平。新兴产业是经济体系中最有活力、最具增长潜力的部分,需要大力优化环境、完善机制,促进重点领域不断突破。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具有较大成长空间,需要围绕研发设计、绿色低碳、现代供应链、检验检测、品牌建设、电子商务等重点领域,充分激发和释放市场主体活力,切实提高服务业专业化水平。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层出不穷,既直接产生需求,也将培育新的消费模式,创造源源不断的市场新需求。

  关键核心技术装备补短板将不断创造投资需求。关键核心技术装备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方向,是硬本领、硬能力,具有推动生产资料分配方式、社会生产方式全面变革的特质,决定着企业竞争乃至国际竞争的成败。我国在自主创新能力上还存在不少短板弱项,不少关键技术、高端装备以及核心零部件和元器件仍依赖进口,有研发活动的规模以上制造企业占比不足30%,产品附加值不高,在国际产业链中总体尚处于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的“加工—组装”环节。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创新支撑引领、关键核心技术装备取得新突破的需求和期待十分迫切,蕴含着巨大增长空间和发展潜力。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将继续释放发展势能。2017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8.5%,远低于发达国家近80%的平均水平,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有近1400万人口从农村转入城镇,一个农民转化为市民,每年将增加1万多元的消费需求。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进入新的阶段,由农民转为市民的过程必然伴随消费观念和结构的更新升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资源还将加快向小城镇和乡村地区延伸,城乡之间要素资源的流动将呈现双向互补、均衡协调的趋势,这也将是释放巨大需求潜力的过程。当前,我国区域间发展差距依然较大,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和最低的省份之间,差距在4倍左右。地区之间可以通过先发展起来的带动后发展的,实现共同发展。这个差距缩小所能带来的市场空间之大不难想象。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既是从不平衡达成平衡的动态过程,也是在更高水平上达成平衡的过程,发展结构将更趋优化,市场容量也将不断扩大。

  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补短提质将显著增强发展后劲。当前公共服务在总量匹配、质量提升、布局完善等方面仍存在不少短板,每千人口护士仅为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平均水平的1/4,合格养老护理人员仅为市场需求的10%,年出国留学人员超过60万人,增加托幼、教育、养老、医疗等公共服务高质量供给能够更好满足人民迫切需求,也可以通过减轻居民负担释放消费潜力。公共基础设施在智能化、网络化、配套连接和利用效率上改进空间很大,交通、水利、能源、生态环保、农业农村、市政、防灾减灾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建设需要进一步增加投入,通过加快实施一批基础设施补短板重点项目,可以提升经济的“木桶容量”,有效增强经济发展后劲。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一方面可以借助社会资本的灵活性、竞争性和专业性特点,及时发现和满足居民个性化、动态变化的新需求,扩展市场空间;另一方面也为社会资本提供新的投资渠道,带动合理有效投资,激发市场活力。

  潜力就是空间,差距就是机遇。只要我们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动摇,就完全有可能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培育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能够释放巨大的内需潜力,当前我国基础设施补短板仍有广阔空间。图为兰(州)海(口)高速贵(阳)遵(义)复线扩容工程楠木渡乌江特大桥。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摄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能够释放巨大的内需潜力,当前我国基础设施补短板仍有广阔空间。图为兰(州)海(口)高速贵(阳)遵(义)复线扩容工程楠木渡乌江特大桥。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摄

  三、准确把握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总体思路

  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必须主动对标对表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彻底摆脱高速增长阶段形成的思维惯性和路径依赖,更多采取改革的办法,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激发市场活力、内生动力,提升中长期发展潜力,在经济良性循环和供需动态平衡中,提升国民经济整体水平,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当前,要着力在落实“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个字上下功夫。

  要在“巩固”上下功夫。主要是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要坚持大力破除不适应需求结构变化的无效供给,推动更多产能过剩行业加快出清;降低各类营商成本,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解决好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切实降低企业用能成本和物流成本,有效减轻企业负担;加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补短板力度,不断优化市场供给结构,努力以高质量的供给催生创造新的市场需求。

  要在“增强”上下功夫。主要是增强微观主体活力。要尊重企业主体地位,遵循市场发展规律,发挥企业和企业家主观能动性,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进一步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精准把握宏观调控的度,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快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建立经常性规范化的政企沟通机制,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和法治化营商环境,促进正向激励和优胜劣汰,发展更多优质企业。

  要在“提升”上下功夫。主要是提升产业链水平。要把创新作为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第一动力,完善激励创新的机制和政策,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和效率,注重利用技术创新和规模效应形成新的竞争优势;通过引入新技术、新管理、新模式,使传统产业焕发巨大生机和活力,通过技术的群体性突破,支撑引领新兴产业集群式发展,培育和发展新的产业集群;进一步提高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水平,有效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为国内市场发展打造新引擎。

  要在“畅通”上下功夫。主要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要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加大国内市场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环节结构性改革力度,加快破除制约国内市场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开放,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实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促进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形成国内市场和生产主体、经济增长和就业扩大、金融和实体经济良性循环。

  四、牢牢抓住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主攻方向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对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作出了部署。我们要深刻领会会议精神,找准目标方向,围绕解决制约国内市场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特别是一些体制机制和结构性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从五个方面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强化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补短板。创新是国内市场振兴之源、强盛之基,不进则退、慢进亦退,要把创新驱动的新引擎全速发动起来,为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要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焦战略性、引领性、重大基础共性需求,构建开放、协同、高效的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抓紧布局国家实验室,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建成一批高水平制造业创新中心。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健全需求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完善支持企业创新的普惠性政策体系,加大对中小企业创新支持力度,升级各类“双创”平台载体,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形成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

  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是稳定经济增长、改善民生福祉的主体力量,大力支持传统产业高效、绿色、安全发展,是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重要内容。要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全程化监管,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推进企业优胜劣汰,加快处置“僵尸企业”,实施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切实引导和支持土地、金融、创新、人才等要素向传统产业改造提升集聚,支持企业瞄准国际同行业标杆,全面提高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水平。大力推动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加快实体经济企业数字化升级和绿色化改造,促进制造企业向创意孵化、研发设计等产业链两端延伸,推进工业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

  着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新兴产业是国内市场中最具成长性的部分,也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要密切跟踪国家科技、产业发展的最新变化,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形成一批新兴产业集群和龙头企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提升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差异化、高端化水平,以及生活性服务业的精细化、品质化、便利化水平。促进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融合,大力推动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智能经济发展。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扎实推进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在空天海洋、信息网络、生命科学、核技术等关系未来的核心领域,强化军民融合发展,培育一批战略性产业。

  聚焦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有效投资。补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短板弱项,进一步释放不平衡发展所蕴藏的巨大势能。要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规划城乡基础设施网络,促进水电路气信等基础设施城乡联网、生态环保设施城乡统一布局,积极实施城市市政设施更新,有序推进城市老旧小区综合功能改造。实施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进跨行政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川藏铁路、沿江高铁、北煤南运通道等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的重大项目建设。强化脱贫攻坚保障,加大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贫困地区农产品流通服务网点建设,打通农产品供应链条。推动公共服务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教育、医疗、养老、体育健身、文化设施建设。

  坚持从供给侧发力积极拓展消费新增长点。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要适应居民消费从“有”向“好”的转变,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培育重点领域消费细分市场,使消费真正成为国内市场发展的“顶梁柱”。要完善有利于提高居民消费能力的收入分配制度,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加快实物消费提档升级,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优化促进汽车消费的政策设计,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推动传统商贸创新发展。进一步放宽服务消费领域市场准入,提升家政服务供给能力,发展多元托幼服务,释放养老服务发展潜力,促进旅游消费提质扩容。引导消费新模式加快孕育成长,加强适应平台型消费等发展需要的制度供给。推动农村居民消费梯次升级,鼓励和引导农村居民增加交通通信、文化娱乐、汽车等消费。加快推进重点领域产品和服务标准建设,深入实施“同线同标同质”工程,完善消费领域信用信息共享共用机制。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返回顶部】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最新图文
  亚欧日报是大型综合日报,亚欧日报网路报是一家大型的网络报电子版,新闻信息涵盖四海五洲,新闻内容五花八门,新闻视角独特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