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执政为民 正文

以“政绩管理”思维力促“执政为民”

作者: 来源:admin 关注: 时间:2018-01-25 04:01

“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和政府的生命根基和本质要求。长期以来,党和政府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胡锦涛总书记就多次强调, 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如今,执政为民的理念业已成为我们党和政府的行动指南,老百姓业已从执政为民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然而,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技进步的深入发展,随着社会民主化进程的加快,我们面临越来越复杂的执政环境。在新的复杂执政环境中,如何打造“执政为民”的长效机制,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事关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当前,打造“执政为民”的长效机制重点要考虑从完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出发,用政绩考核构建“执政为民”的动力和压力机制,以“政绩管理”思维管理“执政为民”绩效,切切实实提高政府绩效。

政绩管理是指对政府绩效考核的结果进行管理,以达到提高政府绩效、构建效能政府的目的。政府绩效管理系统以政绩考核为基础,但是又超越了政绩考核。它包括政府绩效计划与指标体系构建、政府绩效管理过程控制、政府绩效考核与评价、以及政府绩效结果应用等一系列的对政府绩效进行动态管理的过程。政府绩效管理终极目的是提高政府绩效,而并非仅仅是评价政府绩效。“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和政府最大的绩效,以“政绩管理”思维能为“执政为民”提供力量之源和方向;能提高“执政为民”绩效和政府公信力。

首先,“政绩管理”能为“执政为民”提供力量之源。“执政为民”是党和政府实现公共利益的集中体现,也是党和政府始终要坚持的组织目标,具有集体的特征。与此同时,“执政为民”是由我们党和政府具体人员去承担和实施,是“个人行为推动集体目标实现”的典型范式,具有个体的特征。从理论上讲,我们党和政府是人民意志的忠实执行者,作为党和政府的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以“公共利益”作为自身行为的准则,这要求党和政府的工作人员除了“公共利益”之外没有其他利益。但是,从现阶段来看,我们也要认识到,承担“执政为民”的工作人员有着自身的利益,具有“经济人”的价值追求。也就是说,作为党和政府组织的个体具有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倾向。当然,这里所说的对自身利益的追求,不能局限于对物质利益的追求,而是包括对物质、精神、自我实现等利益在内“大利益”的追求。

“执政为民”的长效机制必须建立在牢固尊重“人性”特征的基础上,只有清楚认识到这一点,“执政为民”理念才有切实内源性的推动力量。因此,在“执政为民”过程中,我们除需要加大对党和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执政为民”理想信念教育之外,还需要建立健全尊重人性特点的政府管理模式。政府绩效管理一种尊重人性特征的管理模式,通过绩效的“指挥棒”引导,使得党和政府工作人员个人追求和组织目标达到统一。建立以“执政为民”终极目标的政府绩效管理模式,能给“执政为民”具体实践者提供压力和动力,是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理念真正落实以发挥最大效用的力量之源。

其次,“政绩管理”能为“执政为民”提供方向。政绩考核评价具有“指挥棒”作用,基于政绩考核结果的政绩管理,是用好政绩考核这根“指挥棒”、发挥其做大效用的根本保证。“执政为民”要求执政者以实现人民公共利益最大化为使命,将“倾听群众的呼声、实现群众的愿望、解决群众的疾苦”作为执政者执政行为的内在要求。“政绩管理”通过完善的绩效考核指标指引,将这一内在要求转化为执政者“执政为民”的压力和动力,使得党和政府认真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当前,随着当代中国发生广泛而深刻变革的深入推进,在我国经济社会获得快速的发展同时,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卫生、居民住房、安全生产、司法和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较多。群众对党和政府切实解决这些事关自身利益问题的要求和期望也越来越高,我们党和政府履行“执政为民”的历史使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提高政府“执政为民”绩效成为我们党和政府需着力解决并长期面对的重大课题。这需要执政者要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传统的过分追求GDP的政府绩效考核方式,设计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生态发展并重的政府绩效考核指标,增大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绩效考核指标权重,确保执政者沿着“执政为民”的方向履行使命。

再次,“政绩管理”能提高 “执政为民”绩效。“政绩管理”超越了传统的政绩考核,其目的在于提高政府绩效。长期以来,我国政绩绩效考核偏重于GDP考核。一方面,偏重GDP的政府绩效考核模式使我们经济社会发展严重失衡,当前经济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矛盾很大程度莫不与此相关。这既影响我们发展的可持续性,也直接导致了与群众切身利益有关的诸多问题出现。另一方面,偏重GDP的政府绩效考核方式仅仅与评价挂钩,没有从提高政府绩效的高度看待政府绩效考核,我们长期存在的“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原因就在于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致力于提升政府绩效的政绩管理体系。

“政绩管理”以动态的管理思维看待政绩考核评价结果,将政府绩效考核结果作为管理的起点,将不断提高政府绩效作为管理的终点。将“政绩管理”思维贯穿于“执政为民”过程之中,在绩效指标体系和绩效管理运行机制构建过程中,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作为检验政府绩效的关键标准,切实解决与人民群众利益直接相关的难点和热点问题,不断提高满足人民群众利益诉求的能力,不遗余力的提高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的绩效。

最后,“政绩管理”能提升政府公信力。公信力是通过执政者履行职能的一切行为反映出来。政府绩效管理能为“执政为民”提供力量之源、确保“执政为民”的方向和提高“执政为民”的效能,本身就代表政府公信力的提升。除此之外,政绩管理本身是一种坚持“以人为本”的“和谐”管理方式。在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构建中,指标的设计和制定要以“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为导向,重视事关群众直接利益的民生问题的解决。在政绩管理具体运行过程中,要强调利益相关方在提升政府绩效中的推动作用,注重绩效管理过程中的民主参与程度,要重视及时、公开、透明地反馈考核结果,改变过去单一的从上而下、封闭式的政府绩效运行方式。这种“和谐”的绩效管理运行方式凸显着公共治理的公共行政改革方向,增强利益相关方对党和政府 “执政为民”的支持、拥护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有效提高党和政府“执政为民”能力,提升政府公信力。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返回顶部】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最新图文
  亚欧日报是大型综合日报,亚欧日报网路报是一家大型的网络报电子版,新闻信息涵盖四海五洲,新闻内容五花八门,新闻视角独特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