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执政为民 正文

广泛听取民意是执政为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作者: 来源:admin 关注: 时间:2018-10-22 02:43

  1月8日,低保户赵爱珠等20位来自基层的工人、农民、个体工商户、教师、片警等普通市民,被西安市政府专程邀请到市长楼里,陈宝根市长与他们倾心交谈,听取基层群众对政府工作报告的建议:“今年政府要做些什么事?我们有一些想法,我想知道我们想到的和你们感受到的一样不一样?你们认为亟待政府改善、改变的还有哪些?希望政府做得更好的事情是什么?”(1月9日《西安晚报》)

  西安政府专门为基层群众代表单独召开一次座谈会,直接听取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意见,这显然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领导干部和群众零距离接触,让群众的建议和呼声面对面地直接提出来,是领导干部真实掌握民情民意最有效的办法。

  过去,在有些地方的干部眼里,老百姓关心的净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不得台面;而他们所关注的,都是“工程”、“项目”之类的“大事”。即使在为群众办实事的问题上,有些也没有遵循民意。如类似办实事中的“决策失误”,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必要的倾听民意的制度,实施起来因脱离了群众而效果不佳。然而,不可否认,当下民意在公共政策中的分量越来越重。创造性地拓宽民意渠道,民意在真正意义上被尊重,这才是群众欢迎的工作作风。

  因此,领导干部必须牢固坚持“领导就是服务”的观点,为群众办实事,贵在善始善终,注意倾听民意,充分了解群众最需要和最迫切解决的问题,做好一环扣一环的配套工作,确保质量,切实让群众受惠,满意。

  事实上,随着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完善,日益开放的社会使民意表达成为可能,同时群众参政议政的愿望也日益强烈。从2007年群众普遍关注的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陕西华南虎虎照的真伪之辩、山西“黑砖窑”的曝光、厦门PX项目的迁址、重庆“史上最牛钉子户”以及《物权法》大讨论、各地物价上涨等重大公共事件,就可见一斑。更意味深长的是,2007年,中国民意表达与最高决策层的思谋,在相当多的层面水乳交融。党的十七大有一个声音清晰而坚定:“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这是对政府部门的基本要求。不仅是领导干部和有关部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衡量领导和机关工作如何的一项重要标准。同样,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能停留在口号和一般要求上,必须围绕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来落实。像西安陈宝根市长听取基层群众对政府工作报告的建议,从本质上说,是政府与百姓同呼吸、共命运,是对执政为民理念的深刻理解,对人民政府与人民群众关系最形象的诠释。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各级领导干部的身份首先决定了他是国计民生的观察员和调研员。同时,政府官员只有广泛听取民意,在决策过程中充分体现民意、尊重民意,才能更好地反映客观实际情况,才能更真实地反映民生状况,才可能有效、合理地解决多方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才能保证决策的科学性,也才能赢得群众的理解与支持。

  (本文只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返回顶部】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最新图文
  亚欧日报是大型综合日报,亚欧日报网路报是一家大型的网络报电子版,新闻信息涵盖四海五洲,新闻内容五花八门,新闻视角独特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