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我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年间
今年9月,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让我省农民尽情分享丰收的喜悦。1至8月,全省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同比增长8%,农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产业融合步伐加快。
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如今,越来越多升级版的美丽乡村在我省涌现,全省有78个村镇获评全国文明村镇,数量居全国第三。
33785个家庭农场、117246个农民合作社活跃在田间地头,使全省1/4多的耕地实现适度规模经营、集约化生产……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一年来,我省各级各部门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努力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一张张美丽乡村新画卷,正在燕赵大地徐徐展开。
让农业更强——调优种植结构,加快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金秋十月,东光县连镇镇皂户陈三村种植大户李保杰的千亩林下间作田里,黄灿灿的谷子喜获丰收。他说:“亩产400公斤,按现在市场价计算,一亩地收入2000元,比种玉米强多了。”
喜获丰收的,还有石家庄市藁城区顺中村村民韩新波。今秋,他种植的2000多亩高油大豆亩产280多公斤,刚打下来就被企业收走,比以前种玉米每亩增收300元左右。
通过调整种植结构,我省越来越多的农民尝到了甜头。
我省是农业大省,粮食、蔬菜、肉蛋奶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均居全国前列,但也存在着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现象。
农业大省不是农业强省,这一现状如何改变?
一年来,我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以农业特色产业为依托,加快发展质量农业、科技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着力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按照“一环四区一带”(环首都都市农业圈,山前平原高产农业区、山地高效特色农业区、坝上绿色生态产业区、黑龙港生态节水循环农业示范区,沿海高效渔业产业带)规划布局,我省对全省粮食、油料、薯类、蔬菜瓜果、中药材、食用菌、水果、畜禽、水产等10大类特色农产品进行了区域布局规划,划定和建设了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打造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
无效供给减少了。今年,我省继续调减非优势产区玉米种植117万亩,累计调减480万亩。
有效供给增加了。全省累计发展市场紧缺的特色杂粮杂豆、中药材、食用菌、马铃薯等特色产业超千万亩,建设杂粮杂豆示范县15个,丰富了产品种类,适应了市场需求。
高效供给拓展了。我省在太行山山前平原等优势产区,以新型生产主体为重点,发展优质强筋小麦300万亩,今年全省小麦优质率73.1%,高于全国10.1个百分点。全省累计建成高端设施蔬菜506.2万亩。
一减一增一拓展,我省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粮经饲比例由2012年的66.8∶32.5∶0.7调整为60∶37∶3,为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奠定了基础。
各地还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培育拓展新业态,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步伐不断加快。农业,正在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截至目前,全省建成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87个,县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1555个,共带动388.7万户农民致富。通过深入推进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倍增计划,以粮油、乳品、肉类等12大产业链为重点,支持102个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加快发展,带动并形成从养殖、种植到加工、销售、流通的全产业链条。今年1至8月,全省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同比增长8%,带动450万户农民实现产业增收;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超千万人次,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持续火爆。
让农村更美—整治人居环境,建设富有地域特色、承载田园乡愁、体现现代文明的升级版乡村
走进献县河城街镇东贾庄村,街道干净整洁,距离适中的垃圾桶整齐摆放在街边。70岁的韩凤菊说:“以前街边都是柴堆、垃圾堆,车在前面走,尘土后面扬,一下雨,更是泥泞不堪没法走。现在天天有人清扫垃圾,环境大变样了。”
东贾庄村旧貌换新颜,得益于我省开展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
为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今年初,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提高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大规模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实施生态环境修复保护工程,着力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河北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提出,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全省组织开展春季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治理行动和农村垃圾集中清理以来,截至9月15日,共出动垃圾清运车459万辆次,出动人员516万人次;46127个村庄配备了17.8万名保洁员;38848个村庄建立了“村收集、乡镇转运、县集中处理”的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机制;88个县(市、区)全域由专业公司负责日常保洁。
因村制宜推进污水处理。今年以来,全省建设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管网201万米,各类处理设施3520处,2.9万户纳入改厕黑水处理系统,1.7万个村庄生活污水得到有效管控。
有效整治村容村貌。今年通村组道路、入户道路硬化2462万平方米,4714个村完成通村组道路、入户道路建设;实施村庄绿化56万亩,村庄绿化基本普及村新增8412个;清理标语广告、私涂乱画642万平方米,5713个村完成美化任务,建成美丽庭院达标村庄5419个,初步呈现出“街巷畅通、内外整洁,绿树荫荫、庭院深深”的整治效果。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各地注重传承乡村文化,一大批富有地域特色、承载田园乡愁、体现现代文明的升级版乡村,像颗颗珍珠分布在燕赵大地。
邢台县“百里旅游大道”串起太行山最美风景线。新建设的抗大路全长48公里,沿线经过西黄村、龙泉寺、浆水3个乡镇38个行政村。如今,行驶在抗大路上,静谧的湖泊、古朴的村庄、潺潺的溪流、层叠的农田、起伏的群山等生态美景随处可见。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哈里哈乡扣花营村距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30公里,具有浓厚的清代皇家猎苑文化底蕴。如今,该村已建成满族民俗文化村寨,成为全省文化民俗名村。
农村,正在成为我省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截至目前,全省建成37个省级片区和2215个省级美丽乡村,走在了全国前列。
让农民更富—打好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不断拓宽增收渠道
这几天,在阜平县骆驼湾食用菌产业基地,农民李志军正在大棚里忙着收菇。
此前,李志军担心赔钱不敢种。当听说每个农户可享受无抵押贷款5万到10万元,政府贴息,每50万到100万个菌棒免费配一名技术员后,他心里有了底儿,一下子承包了3个大棚。半年下来,刨去各种成本,挣了2.5万元。
乡村振兴,摆脱贫困是前提和基础。近年来,我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相互促进,不让一个贫困群众在乡村振兴中掉队。
聚力攻克坚中之坚。省委、省政府聚焦张承坝上地区和燕山、太行山深山区的10个深度贫困县、206个深度贫困村,实施“五包一”“三包一”“一包一”定点帮扶。2018年到2020年,省财政对10个深度贫困县每年将分别单独安排专项扶贫资金1亿元。今年已下达10个深度贫困县省以上财政资金98.2亿元,较上年增长9.6%。
扎实推进,精准施策。突出产业就业科技扶贫,大力发展特色种养、光伏、旅游、家庭手工业、电商等特色产业,带动46.8万贫困户增收;强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截至6月底,全省规划建设的372个集中安置项目已开工371个,交付使用134个,累计入住68682人,配套建设产业园区或产业项目360个。
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同时,我省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继续深化农村改革,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让农民腰包鼓起来,走上共同富裕道路。
一年来,我省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纳入生产经营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范围,着力造就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一支16万人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初步形成。
目前,我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基本完成;农村集体清产核资全面开展,股份合作制改革在991个村开展试点;115个试点县(市、区)开展水权确权登记,建立健全水权交易市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主体改革任务基本完成;供销社综合改革、农垦改革等持续推进。
职业农民的培育,农村改革的深化,盘活了农村沉睡资源,带动了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农业农村集聚。各地通过土地流转、股份合作,将农户与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利益紧密连在一起,让农民得到了土地租金、务工薪金和股金分红收入,农民增收步伐加快。今年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记者 赵红梅 段丽茜 贾楠)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