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执政为民 正文

走科学发展之路谱执政为民新篇

作者: 来源:admin 关注: 时间:2018-12-20 18:39

  党的十七大以来,重庆市委践行党的执政理念,坚持走民生导向发展之路,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党的建设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举措,努力促进科学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党的执政理念在重庆的创新实践

  近年来,重庆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胡锦涛总书记对重庆新阶段发展的总体部署,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努力探索民生导向、科学发展的新路子。

  以内陆大开放促进西部重要增长极和长江上游经济中心迅速形成,增强民生幸福的物质基础。实践中,重庆摆脱了低地价、零税收、高补贴等传统招商方式,创造了“一头在外、一头在内”的以“就地配套、内外兼销、快捷运输”为主的内陆型加工贸易新方式,并推动其向价值链高端拓展,闯出了一条内陆地区扩大开放的新路子。短短几年,重庆已迅速崛起为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国家级开发开放功能区“两江新区”强力开局,内陆仅有的“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西永综合保税区”已开关运行;实际利用外资从2005年的5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63亿美元,增幅为全国第一。成功引进惠普、宏碁、华硕等一批国际IT企业。在扩大开放的同时深化改革,优化发展环境,形成国有经济、民营经济、外资经济“三驾马车”并驾齐驱,而以国有经济“驾辕”的可喜局面,使老工业基地重庆在传统产业迅速提档升级的同时,快速发展了包括云计算、新一代互联网等在内的电子信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和新型金融服务业等一批新兴产业,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十一五”期间翻了近两番,2010年达到4000美元,为民生幸福奠定了较雄厚的物质基础。

  以综合配套改革统筹城乡发展,改变阻碍民生幸福的城乡社会“二元结构”。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和民族地区于一体,不仅经济基础薄弱,区域发展不平衡,而且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城乡人均收入比一度超过4:1。近几年,市委、市政府以中央批准重庆为全国“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契机,努力做好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这篇大文章,实施了具有重庆特色、率先于全国的多项改革——大规模建设公租房,以保证大量农民转为市民的住房制度改革和户籍制度改革;大规模兴建农村住宿制中小学,保障“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农村义务教育制度改革;以及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等等。目前,已初步建立起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到2020年,将使1000万人口市民化,使重庆户籍城市化率由现在的不足30%提高到60%,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

  以“五个重庆”建设的丰硕成果,丰富民生幸福的具体内容。“五个重庆”,是科学发展观在重庆的具体化:“宜居重庆”,就是在城镇按照“市场供给+政府保障”的双轨制模式,稳定商品房开发,同时大力建设公租房,切实解决中低收入群众的住房困难,在农村资助建设“巴渝新居”,让老百姓住得较宽敞、舒适;“森林重庆”,就是全面提高全市森林覆盖率,建成国家森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为三峡库区提供良好生态屏障;“畅通重庆”,就是建成发达完善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达到“半小时主城”、“4小时市内”、“8小时周边”的目标,让重庆快捷联通祖国各地、世界三大洋;“平安重庆”,就是继续开展“打黑除恶”和反腐败专项治理行动,同时抓好社会、生产、食品药品、居住、交通“五大安全”,基本消除“黄赌毒”现象;“健康重庆”,就是大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改革发展,让全民都健康。“五个重庆”建设的顺利推进,开创了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以“唱读讲传”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开拓深化民生幸福的新领域。市委认为,先进文化是社会前进的主心骨、精气神、发动机,思想文化优势是更持久、也更难替代的竞争优势。重庆要完成中央赋予的重任,必须通过先进思想文化的力量,在干部和群众中激荡起不甘落后的志气、奋起直追的勇气、后来居上的豪气。而且,在物质需求阶段性满足后,群众的文化需求更为迫切。因此,市委明确提出“文化民生”概念,在重庆广泛开展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活动,受到全市干部群众普遍欢迎,参与面达到97.25%,满意度达到96.51%。唱红歌唱出了精气神,读经典读出了高素质,讲故事树起了好榜样,传箴言传出了凝聚力。“唱读讲传”搭建了群众自我教育的好平台,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好途径。

  以扩大民生投入、缩小“三大差别”,破解困扰民生幸福的时代难题。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始终如一的奋斗目标。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人民解决了最大的民生问题——温饱,并正在领导人民解决新的最大民生问题——公共服务,尤其是保障性住房、义务教育、公共医疗和社会保障等群众要求最迫切的问题。近年,重庆坚持把财政支出的50%用于民生,40%用于中低收入群体,并于去年推出“十大民生工程”,几乎都是“全国率先”:3年建设公租房4000万平方米以解决占城市人口30%的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建立校警体制以解决500多万孩子上学安全问题;提前实现农村养老保险全覆盖以使300多万农村老人老有所养;向基层倾斜医疗资源以使群众看病方便、治病便宜;等等。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时代难题,缩小城乡、区域、贫富三大差距。

  以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建设,作为实现民生幸福的重要保障。为恢复和发扬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重庆创新党的作风建设实践,组织开展了广大干部作风建设的“三项活动”,即“三进三同”(干部进贫困区县、进农村、进农户,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结穷亲”(干部与贫困区县的城乡贫困户结成“亲戚”,既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更转变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大下访”(干部深入城乡社区、居民家中,体察民情、了解民忧、解决民困),还制定了基层组织密切联系群众的“三项制度”,即党组织书记每周一次接待群众、党组织班子成员每年两次进家入户走访辖区每户群众、群众意见定期办理反馈。3年来,全市共有70余万干部职工亲身参与,1300万群众直接受益。老百姓说:“共产党的好传统回来了。”

  二、民生导向发展之路的理论探索

  近年来,重庆将党的执政理念与本地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探索开拓了一条以民生为导向的经济社会发展路子,为党的执政理念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作出了生动的诠释。

  “以民生为导向”、“民生就是政治”的观点,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民生问题实质上是党和人民的关系问题,对共产党人而言,改善民生,既是政治理想和奋斗目标,也是发展经济的始源和归宿。因此,民生比国内生产总值更重要,不能改善民生,发展就不是“硬道理”,而是“没道理”。发展不能仅仅追求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一定要把改善民生放在核心位置、摆在优先位置,把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发展为民,这是对党“为人民服务”和“以人为本”核心执政理念的生动体现。

  “以民生为动力”、“民生就是经济”的观点,体现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执政理念。民生是发展的出发点、落脚点,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奋斗目标,特别是在当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阵痛期”,围绕民生扩内需促发展,形成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协调拉动增长的格局,我们就能在“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维稳定”方面掌握主动权,走出一条发展新路子。民生是发展的重要动力,因为发展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解放生产力的首要任务是解放“人”,其中最基本、最现实的路径,就是要把民生搞好,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存权、发展权,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通过改善民生来发展经济,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有效途径。近年重庆市将50%以上的财力投向民生领域,但财政收入仍大幅度增加,增速排在全国前面。

  “民生也是硬道理”、“分好蛋糕就能做大蛋糕”、“缩小三大差别就是创造历史”的观点,体现了“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执政理念。“蛋糕”分得不公平,做“蛋糕”的人就没有积极性,“蛋糕”就总也做不大。把“蛋糕”分得公平合理,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中低收入的老百姓,就会有一往无前的创造精神,“蛋糕”就会越做越大越做越好。因此,重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在财政收入还不宽裕的情况下,就把民生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把缩小城乡、区域、贫富三大差别放到重要议事日程上。因为,民生是发展的应有之义,分好“蛋糕”是改革的前进方向,缩小三大差别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

  “民生就是人民幸福”,“民生都是具体的、实在的”等观点,体现了“三个代表”、科学发展的执政理念。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党长期执政的基石,我们共产党人必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群众的幸福指数并不简单取决于人均收入。一个地方在人均收入还不够高的情况下,也可能有较高的居民幸福指数。因为居民的幸福指数还取决于这个地方的居住条件、安全状况、主人翁感觉等一些很具体的指标。总之,民生都是具体的,“五个重庆”、“十大民生工程”、“唱红打黑”,等等,就是要努力把重庆建设成全市人民的幸福家园;而且,改善民生,增加消费,启动内需,也是从根本上将“以物为本”的发展方式,转到“以人为本”的发展方式上来。

  三、民生导向发展之路的经验与启示

  民生导向发展之路,就是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发展之路。必须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结合起来,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扭住发展不松劲,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全面推进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以经济发展的成绩、社会进步的业绩、文化繁荣的功绩、党委政府的实绩,践行党的执政理念,体现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正确优越,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道路和发展方向前进。

  民生导向发展之路,就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基本要求的发展之路。必须将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与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结合起来,始终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同部署、共落实,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中展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深邃魅力,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进中体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实践论的思想光辉,在经济社会的全面建设中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民生导向发展之路,就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发展之路。必须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和“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有机统一、高度衔接,切实围绕“以人为本”这个最关键、最本质的核心,充分体现“发展是第一要义”的精髓,牢牢把握“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领会掌握“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将人民群众作为发展的主体,将经济社会发展动力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管理创新和劳动者素质提高上来,从而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持续发展。

  民生导向发展之路,就是全面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发展之路。要使发展的过程既成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过程,又成为调整和变革生产关系的过程;既成为消除贫穷落后、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的过程,又成为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既成为经济社会日新月异的过程,又成为人民群众全面发展的过程。

  (执笔: 苏伟)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返回顶部】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最新图文
  亚欧日报是大型综合日报,亚欧日报网路报是一家大型的网络报电子版,新闻信息涵盖四海五洲,新闻内容五花八门,新闻视角独特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