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北京7月25日电(记者 程思)2018年7月2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在北京联合举行了《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18)发布会暨中国乡村全面振兴高层论坛。会议上发布了《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18)。
《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18)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部署,是破解城镇化进程中乡村发展困境的根本途径,是城乡协调发展政策演进的必然结果。在快速城镇化背景下,要实现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着农民增收难、农业农村投入资金不足、农村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各类人才短缺等难题。
《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18)发布了中国农村发展指数及中国农村发展指数测评报告。一是农村发展水平继续稳步提高。2016年,中国农村综合发展指数达到0.677,与2015年相比提高了0.028。生活水平维度对总指数的增长贡献最大,达到39.3%。而城乡一体化维度的贡献率出现大幅下降,在总指数增长中的贡献率仅为3.6%。二是生态环境改善明显,维度发展失衡有恶化倾向。2016年,各维度得分从高到低分别为生态环境(0.168)、城乡一体化(0.158)、生活水平(0.137)、经济发展(0.116)和社会发展(0.099),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取得了较好成效。但不同维度之间存在的发展失衡趋于恶化。三是农村发展的主要贡献来自生活水平提升。2016年,四大地区(东部、中部、西部、东北部)总指数的增长主要来自生活水平维度的提升。四是地区间差距有所扩大。在省级层面,农村发展整体上呈“两端分化、中间趋同”的分布特征。2016年,农村发展水平最高的五个地区总指数的平均值为0.942,农村发展水平最低的五个地区总指数的平均值为0.539,两者之比为1.748,地区间农村综合发展水平的差距出现扩大。五是维度间发展失衡在东北与西部省份更突出,但普遍趋于缓解。
《报告》还指出,当前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呈现出发展水平低、发展不平衡、持续性盈利能力不强等现实性问题。为此,应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进一步盘活土地资源;探索多种类型的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如土地股份合作制、成员股份合作制、联合社会资本的混合所有制形式;同时,要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通过规范股权设置,稳步放开农民股权流转范围;此外,要创新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机制,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市场主体地位,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的内部治理结构,制定税费优惠政策。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农村面临着严峻的水污染问题。为此,要在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基础上,限制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并因地制宜地研发和选用适宜的污水处理工艺;同时要完善农村环境保护立法,加强监督管理,以及建立与完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资金保障机制。
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的关键问题是水土资源的保护,特别是水土资源质量的保护与提升,但中国水土资源在数量上的不足,以及源自工业、农业污染导致的水土资源质量的下降,都严重影响着中国农业的绿色发展。为此,应强化对实现农业绿色发展重大战略意义的认识,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确保中央各项政策的落实;采取制度、机制、技术等有效措施,确保耕地数量稳定与质量提升;在加强水生态建设的同时,以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制度、以及创新农业用水机制,实施水资源的高效利用;通过建立农业绿色发展特区、实施生态补偿等机制创新,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