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中国各地 > 中国法治 正文

优秀范文十篇 www.fanwen99.cn

作者: 来源:admin 关注: 时间:2018-02-07 11:57

优秀范文《鲁人版道德与法治》

日期:2018/2/7

范文一:鲁人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知识点2016.10

第一单元 走进新的生活

第1课 新生活 新面貌

1、步入新生活的感受有哪些?

走进新的校园、新的班级,步入新的学习领域,新的学习生

活令我们激动、兴奋;也许会有一些困惑和担忧。

2、怎样尽快适应新环境?

(1)、尽快融入班集体。

(2)改变学习方式,做到主动学习。

(3)全面发展,不能偏科。

(4)为了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我们有必要加强自我管理,做到学习上自觉,生活上自理,行为上严格要求自己;处理好学和玩的关系,把握好学习生活的节奏,体验到其中的快乐。

3、怎样尽快融入班集体?

①、我们积极与同学交往,团结互助,友善待人,让纯洁的

友谊伴我们快乐同行;

②、主动和老师沟通交流,尊师亲师,让浓浓师爱助我们成

长;

③、自觉遵守纪律,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尽快融入班集体,

让和谐的集体给我们向上的力量。

4、为什么要爱上学习?(学习的重要作用)

(1)从生活的本领到做人的道理,皆来自于学习。

(2)学习丰富知识,学习增长才干。

(3)学习可以使我们明辨是非美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

良好品德,塑造健康人格。

(4)每个公民都有责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获取知识和技

能,以使自己能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5、正确认识学习中有苦也有乐

(1)学习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苦乐交织的。

(2)当我们学习的时候,学习的快乐就会洋溢在我们的心中。

(3)勤奋学习、快乐学习,使我们终身受益。

6、怎样学会学习?

(1)转变学习方式,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2)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①合理安排学习时间。②独立思

考。③借助网络学习。④从生活实践中学习。⑤学习方法要因人而异、因学科而异。⑥要勤奋和努力。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①养成阅读的习惯,可以获得知

识、开阔视野、提高修养;②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可以增加体验、启迪智慧、提高能力……勤学好问、专心致志、勤于阅读、善于观察、严格执行学习计划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会让我们终身受益。

7、纠正不良的学习习惯的方法有哪些?

(1)用名言警句来提醒自己。

(2)用写日记的方法来约束自己。

(3)请家长老师好朋友来督促自己。

第2课 新自我 新期待

1、为什么要正确认识评价自己?

(1)十全十美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每个人都既有长

处,也有短处。

(2)知己之长,明己之短。这有助于我们确立符合自己实际的目标,明确努力的方向;有利于我们发掘滋生潜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获得更大的自我发展空间,塑造崭新的自我。扬长避短会促使我们一步步成长起来。

2、正确认识自己的作用有哪些?

①有助于我们确立符合自己实际的目标,明确努力的方向;②

有利于我们发掘滋生潜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获得更大的自我发展空间,塑造崭新的自我。③扬长避短会促使我们一步步成长起来。

3、怎样做到正确认识自己?

(1)要像对自己做出正确的认识和评价,就要正视现实,实事

求是,全面客观的看待自己。

(2)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

(3)要知道自我认识和评价的途径

(4)描绘出清晰完整的我,不轻视自己,不高估自己,努力做

更好的自己。

4、通过哪些途径认识和评价自己?

(1)自我观察反省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表现来认识和评

价自己;

(2)在与他人的接触、交流和比较中,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

足,从而认识自我;

(3)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中认识自己。

5、我们今天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我们今天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科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培养

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增强法治观念,养成良好品德,促使自己健康成长。

第二单元 青春的脚步 青春的气息

第3课 人们说我长大了

1、青春期的身体(身体)变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身体外形急剧变化。

(2)体内机能迅速健全。

(3)性机能发育成熟。

2、青春期的心里变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对我们的成长有

什么影响?

(1)渴望独立与现实依赖的矛盾是我们成长的标志,也是我们

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

(2)心里闭锁与求得理解的矛盾常常给我们带来烦恼。

(3)性机能发育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

青春期会出现若干心理矛盾,这是我们生理发育和心理变化

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是我们成长发展的重要动力。但是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成为我们发展的阻力。

3、怎样悦纳自己的心理变化?

(1)坦然接受。认真学习青春期生理卫生常识,主动接受青春

期教育,掌握青春期常见生理问题的处理方法,避免盲目摸索,

减少心理上的混乱与恐慌,促进生理与心理协调发展。

(2)适应成长的节奏。既学会悦纳自我,又尊重他人。

(3)学会欣赏自己。只有以积极的心态接纳自己、欣赏自己,

才能充满自信地学习和生活。

(4)我们都应该努力追求美。我们要注意自己的仪表,体现自

己的外在美,更要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加强自己的品德修养,培育美的心灵,使自己更具魅力。

第4课 青春多美好

1、怎样克服青春期烦恼?(克服青春期烦恼的方法有哪

些?)

(1)认清烦恼产生的缘由有针对性地找到克服烦恼的方法。

(2)敞开自己的心扉。多与父母、老师和同学交流沟通,把自

己的烦恼说出来,寻求他们的指导和帮助。

(3)丰富自己的生活。

(4)主动寻求社会帮助。

2、青春期冲动的危害是什么?

青春期心理冲动若调控不好,就可能做出违背道德和法律的事

情,对他人造成不应有的伤害,同时也会危害自己。

3、怎样克服青春期冲动?(怎样把握好自己,不冲动?)

(1)要努力增强自己的自制力,应想到道德的规范、法律的要

求,理智控制自己的不良情感和行为。

(2)适时排解冲动带来的不良情绪。可以运用换位思考、幽默

化解、向亲人朋友倾诉、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等方法。

4、为什么说青春是最美的?(最美是青春的原因:)

(1)青春是健美的,充满力量的。

(2)青春充满激情,热情奔放、敢想敢干,敢于面对各种挑

战。充满活力,蕴含着智慧和勇敢。朝气蓬勃、精力旺盛、体力充沛。

(3)青春是充满梦想的。

5、让青春无悔的做法有哪些?(怎样让青春无悔?)

(1)青春因奋斗而精彩。只有进行了激情奋斗的青春,只有进

行了顽强拼搏的青春,只有为社会作出了奉献的青春,才会是无悔的青春记忆。

(2)爱惜青春时光,努力学习。才会留下无悔的青春。

第三单元 生活告诉自己“我能行”

第5课做自尊自爱的人

1、自尊自爱的表现:

(1)自尊自爱,简单地说就是自己尊重自己,自己要爱护自

己。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为了维护自己的良好形象,不仅注意在容貌上和衣着上修饰自己,还会在言行上约束自己;在学习生活中,总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赞

扬。

(2)自尊不是虚荣;自尊不是自傲;自尊不是自私。

2、自尊的重要意义是什么?(为什么自尊?自尊有什么重要作

用?)

(1)自尊自爱才能感受生活的快乐。

(2)自尊自爱是促使人不断向上的动力。

3、怎样做到自尊自爱?

(1)肯定自我。自尊自爱的心理品质是在对自我价值认识的基

础上逐步形成的。培养自尊自爱的心理品质,就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肯定自我、看重自己,消除自我轻视行为。同时,努力把缺点转化成优点,从而提升自我价值,维护自尊自爱的形

象。

(2)尊重他人。自尊自爱的人更懂得尊重他人,尊重他人就是

尊重自己,我们也正是在尊重他人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自尊自爱良好品质的。

(3)不做有损人格的事。自尊自爱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要

维护自己的人格,就要注意维护自己的尊严、名誉和形象。一个看重自己人格的人,不仅不做有损自己人格的事,而且也不会做出有损他人人格的事,并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

4、怎样做到尊重他人?

(1)尊重他人就要做到欣赏、接纳他人,能从内心欣赏他人的

优点和长处,也要包容他人的缺点和不足,对他人与自己不同的地方能够接受、不排斥。

(2)尊重他人就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尊重他人的人格,尊重他

人的劳动,对他人有礼貌。

第6课 人生当自强

1、什么是自信?(自信的含义)

自信就是自我肯定与自我相信。

2、自信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意义?)

(1)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会乐观地面对学习、工作、生活、

积极主动地去应对各种问题,从容地享受生活的乐趣;

(2)会相信自己的能力,不断激励自己去思考,去行动,

并发掘出自身的潜能;

(3)会坚定自己的方向,努力排除外界的干扰,努力实现自己

的目标。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3、培养自信的方法和途径有哪些?(怎样培养自信的心理品

质?)

(1)找到自信的“支点”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都会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善于从不同的

方面发现,欣赏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这样便找到了自信的“支

点”。

(2)在生活中积累成功

成功的体验可以增强我们的自信。

(3)弥补不足 变弱为强

缺点和不足是影响自信的重要因素。树立信心,就要正视自己

的不足,并想办法加以弥补,使之变弱为强。弥补了自己的不

足,变得更有实力的时候,才能更加自信起来。

4、自卑的心理会给人带来怎样的影响?

自卑的人轻视自己,往往看不到自己的能力,即使可以做得很

好,也不敢尝试,更不会成功。

5、自负的心理会给人带来怎样的影响?

自负的人自以为了不起,往往过高的估计自己,看不起别人,

自以为是

6、克服自卑的方法有哪些?

(1)默念“我能行”。

(2)客观评价自己。

(3)开放自己。真诚地敞开心扉。

(4)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体育断链是振奋人心的好方法,使人变得勇敢、果断。

7、克服自负的方法有哪些?

(1)接受批评是克服自负的最佳方法。

(2)与人平等相处。

(3)提高自我认识。

8、什么是自立?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对于我们来说, 自立就是生活自理,学习自觉,克服依赖性。

9、自立的意义(为什么自立?)

(1)自立是生活能力的锻炼过程。

(2)也是养成良好道德品质和心理品质的过程。

(3)一个人没有自立能力,处处依赖他人,很难有所作为,也难以在未来社会中立足。

10、培养自立的方法和途径有哪些?(怎样培养自立的心理品质?)

(1)走向自立,就要克服依赖思想。当然,克服依赖思想,并不是要完全拒绝帮助、排斥依靠。我们年龄还小,能力不足,不要盲目逞能,有些事还是需要父母和长辈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的。

(2)走向自立,就要学会独立思考,遇事有主见。尤其面临比较复杂的问题和选择时,要对前因后果作出基本的分析和判断,积极想出解决的办法,自主作出决定。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我们也有必要把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作为我们自主决定的重要参考。

(3)走向自立,就要尽力做好自己的事情。在生活中,凡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我们都要尽力做好。

11、自强的表现: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丧气,克服困难,战

胜挫折。

12、自强的重要意义是什么?(为什么自强?自强有什么重要作用?)

(1)一个自强的人,会对未来充满希望和憧憬,不断地为自己设定新的目标,并激励自己为实现目标而积极进取。自强是进取的动力,是涌向成功的阶梯。(对个人的作用)

(2)自强不息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熔铸成的民族精神。正是靠着这种精神,中华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饱经磨难而更强,豪迈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对国家的作用)

13、培养自强的方法和途径有哪些?(怎样培养自强的心理品质?)

(1)要自强,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为人生的目标执着奋斗,是所有自强者的共同特点。

(2)要自强,必须克服自身的缺点和弱点。

(3)要自强,就要努力进取、不屈不挠。每克服一次困难,每解决一个成长中的问题,就是向自强迈出了一步。

第四单元 历经风雨 才见彩虹

第7课 风雨中我在成长

1、什么是挫折?

在生活的道路上遇到失利、失败、阻碍,这便是遇到了挫折。

2、什么是挫折感?

挫折、失败和逆境给人带来紧张状态和失望、压抑、沮丧、忧郁、苦闷等情绪反应。

3、为什么说人生难免有挫折?(有没有人一生都不会遭遇挫折?)

事事顺心,从未遇到过挫折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是没有的。这是因为导致挫折的因素多种多样,有些因素又是难以避免的。正所谓人生难免有挫折。

4、造成挫折的因素有哪些?

外在原因:自然、社会、学校、家庭因素。

内在原因:个人身体和心理因素。

5、如何正确看待挫折?(正确认识挫折是把双刃剑。)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范文二:鲁人版七年级上《道德与法治》复习提纲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复习提纲(2016鲁人版)

第一单元 走进新的学习生活

第一课 新生活 新面貌

1.进入新学校,我们有哪些感受?

(1)走进美丽的校园,坐在明亮的教室,看到新老师和新同学,我们内心都会有一种新的期望和憧憬。

(2)新环境、新面孔、新鲜事,都让我们激动和兴奋,都会带给我们不同以往的感受和体验。

(3)我们共同探讨问题、交流思想,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时常会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幸福。

2.初中课程与小学相比有哪些新的特点?

(1)学习科目明显增多,课程表上会出现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生物等新的科目,学习内容更丰 富、新鲜。

(2)为了拓展学习内容,发展个性特长,学校还开设了不少的特色课程。

3.面对新的学习生活,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困惑?

(1)难以融人新的班集体。

(2)不能适应新的学习要求。

4.中学生活给我们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1)班集体是我们成长的乐园,我们要积极融人班体。

(2)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增强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o

(3)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我们自身成长的需要,不因自己的偏好而轻视或放弃某门课程。

(4)为了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我们有必要加强自我管理,做到学习上自觉,生活上自理,行为上严格要求自己;处理好学和玩的关系,把握好学习生活的节奏,体验到其中的快乐。

5.融入班集体的好方法有哪些?

(1)积极与同学交往,团结互助,友善待人,让纯洁的友谊伴我们快乐同行。

(2)主动和老师沟通交流,尊师亲师,让浓浓师爱助我们成长。

(3)自觉遵守纪律,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尽快融人班集体,让和谐的集体给我们向上的力量。

6.怎样做到主动学习?

(1)课上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思考,与老师、同学一起探讨问题、解决问题。

(2)课下积极参加探究实践,发展个性特长。

7.怎样适应新的学习生活?

(1)加强自我管理,做到学习上自觉,生活上自理,行为上严格要求自己。

(2)处理好学和玩的关系,把握好学习生活的节奏,体验到其中的快乐。

二、爱上学习

8.为什么要重视学习?(学习知识的重要性)

(1)从生活的本领到做人的道理,皆来自于学习。

(2)学习丰富知识,学习增长才干。

(3)人的良好品德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学习和生活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学习可以使我们明辨 是非美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品德,塑造健康人格。

(4)我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教育不仅能成就个人,而且能决定国家的未来。每个公民都有责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获取知识和技能,以使自己能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贡献。

9.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认识初中阶段的学习?

(1)学习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苦乐交织的。在学习的探究和发现过程中,我们得以不断丰富自己、提高自己,从而体会到学习带来的快乐。

(2)初中阶段的学习将是我们终身学习的重要基础。勤奋学习、快乐学习,将使我们终身受益。

10.享受学习的快乐:寻找和体验学习的快乐的途径有哪些?

(1)当我们从学习中逐渐了解世界奥秘的时候。

(2)当我们的好奇心在学习中获得满足的时候。

(3)当我们通过学习发现自己潜能的时候。

(4)当我们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时候.

三、学会学习

11、如何才能学会学习?

(1)转变学习方式。

(2)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 2.为什么要转变学习方式?

(1)“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面对信息时代的挑战,我们要转学习方式,学会学习。

(2)学习过程不应是被动地接受课本上现成的结论,而是要亲自参与丰富的、生动的探究活动,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为此,我们要将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学习方式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13.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我们有哪些重要作用?(为什么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养成阅读的习惯,可以获得知识、开阔视野、提高修养。

(2)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可以增加体验、启迪智慧、提高能力。

(3)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会让我们受益终生。

14、选择好的学习方法,我们应该怎样做?

(1)合理安排学习时间。(2)独立思考。 (3)借助网络学习。 (4)从生活实践中学习。(5)学习方法因人而异、因学科而异。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6)要想学有所成离不开自己的勤奋和努力。

15、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哪些?(勤学好问、专心致志、勤于阅读、善于观察、严格执行学习计划等。)

16、怎样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只有坚持不懈地重复正确的学习行为,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养成。)

17、怎样纠正不良的学习习惯? (1)用名言警句来提醒自己。 (2)用写日记的方式来约束自己。(3)请家长、老师、好朋友来督促自己。

第二课 新自我 新期待

一、描绘清晰完整的我

1.怎样对自己做出正确的认识和评价?

(1)正视现实,实事求是,全面客观地看待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与缺点,也要看到自己的外在形象与内在品质,避免自我认识上的片面性。

(2)每个人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自身的优点、缺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成长中的我们,更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把自己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联系起来。

(3)我们要真正做到全面客观地了解自己、认识自己,还要知道自我认识和评价的途径。

2.拥有自知之明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1)有助于我们确立符合自己实际的目标,明确努力的方向。

(2)有利于我们发掘自身潜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获得更大的自我发展空间,塑造崭新的自我。

(3)扬长避短会促使我们一步步成长起来。

3.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对我们有哪些帮助?

(1)了解昨天的我,会珍藏下许多美好的回忆,也会发现许多遗憾。

(2)认识今天的我,会发觉自己不知不觉长大了,增长了许多知识与才干,但仍然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

(3)追求明天的我,会使自己的人生之路充满希望,促使自己抓紧时间弥补昨天的遗憾,去实现明天那个更好的我。

4.自我认识和评价的途径有哪些?

(1)通过自我观察,反省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

(2)在与他人的接触、交流和比较中,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3)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中认识自己。

5.怎样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

应冷静、客观地分析,既不能盲从,也不能忽视,要做到既尊重事实,又善于听取和采纳别人的意见和建议。

二、追求自我新形象

6.树立自我新形象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1)我们成为中学生后,来自父母、老师、同学、社会等许许多多的期待都包含着对我们的要求、鼓励和希望,可以使我们从中获取积极向上的成长力量。

(2)有梦想才有力量。我们要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与潜能,了解社会对各种人才的需求,确定好适合自己的发展目标。

7.现阶段我们的主要任务(未来新规划)是什么?

学习科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增强法治观念,养成良好品德,促使自己健康成长。

8.怎样实现未来的规划?

美好地规划需要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来保证,并努力付诸行动。珍惜初中每一天,走好青春每一步,坚定自己的目标,拥抱美好的明天。

9.成功者的四大习惯是什么?

(1)清楚地了解做每一件事的目的。

(2)制定计划并以日记的方式记录所做的事情。

(3)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4)成功者找方法,失败者找借口。

第二单元 青春的脚步青春的气息

范文三:鲁人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月考题

2016-2017下学期第一阶段学情诊测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试题

(时间:35分钟 总分:100分)

一、辨别正误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每小题3分,共30分)

1、要对自己作出正确的认识和评价,就要正视现实,实事求是,全面客观地看待自己,

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 ( )

3、我们要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品德修养,培育美的心灵。因此我们既要学好文化课,又要注意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 )

4、学习是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只要我们遇到难解决的问题就要马上

5、网络是现代化学习的工具。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查找、搜集学习资料,观看名师课堂视频,与同伴在网上讨论交流等。 ( )

6、“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话告诉我们再好的学习方法,要想学有2、进入中学阶段,我们要积极进取,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 ( ) 求助于老师或其他人。 ( )

所成,也离不开勤奋和努力。 ( )

7、学历越高将来的就业机会就越多,所以只有考上名牌大学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

9、只有普通人才有缺点,伟人和名人都是完美的。 ( )

10、“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说明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 ( )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30分)

11.在新集体里,我们会有许多不认识的新同学,面对新面孔,我应该( )

A.从记住对方的名字开始,结交更多的新朋友

B.只要学习好,别人就会主动和我交朋友

C.只和小学同学交往,这样才能建立起长久的友谊

D.万事不求人,有没有朋友无所谓

12.在学习的新天地里,应以积极的心态享受学习、对待学习。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A.学习可以丰富知识,增长才干

B.学习可以使我们明辨是非美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C.受教育是每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D.只有书本的学习才能让我们获取知识

13.儿子:“爸爸,你说我长大后能有出息吗?” 爸爸:“为什么这么问?”儿子:“因为我在学校学习不算好啊”爸爸的回答最恰当的是( )

A.“你需要学会自立。” B.“你需要正确认识自己。”

C.“你需要学会发泄情绪。” D.“你需要拒绝不良诱惑。”

8、来自父母、老师、社会等的期待可以使我们从中获取积极向上的成长力量。 ( )

14.在自我推荐优秀学生班会活动中,学习成绩优秀、乐于助人的小英,谈到自己还有不少缺点,比如性格不够开朗,遇事容易急躁。小英认识自我的途径是( )

A.通过自我观察认识自己 B.通过他人了解自己

C.通过集体了解自己 D.通过和他人比较认识自己

1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告诉我们,要想学习好很重要的一点( )

A. 善于发现和享受学习中的乐趣 B.发现学习中的苦与乐

C.知道学习的重要性 D.热爱学习

16.小强发现小李经常熬夜学习,于是他也试着这样做,但没有奏效。后来小强发现自己在早上学习效果更好,这说明了( )

A.每个人都有好的学习方式

B.我们不能借鉴别人的学习方式

C.我们应该不断摸索,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D.只要有了好的学习方式,就不用再勤奋和努力。

17.下列行为属于自主学习的是( )

A.张扬写作业时总需要妈妈陪在身边 B.戴鑫写作业时一遇到难题就问妈妈

C.郑宇把的答案直接抄到作业本上 D.程浩当自己实在想不出答案,再去请教别人。

18.小丽刚刚升入七年级,下面是她对初中生活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

①七年级是人生成长道路上的新起点 ②新的环境、新的同学、新的集体,给了我们新的憧憬 ③七年级学习紧张,没有小学时轻松 ④新的班集体,需要我们共同维护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9.步入中学,我们都希望生活在这样的一个班集体中( )

A.只希望自己进步,别人落后 B.勾心斗角,彼此不相往来

C.缺少温暖和团结友爱 D.和谐相处,共同进步,团结友爱

20.请你来判断哪些同学的学习习惯是不良的?( )

A. 小冰同学上课集中精力、认真听讲 B. 小曹同学重视理解,巧妙记忆

C. 小刚同学善于整理笔记 D. 小健同学喜欢偏钻难题怪题

21.看自己是一朵花,看别人是豆腐渣,这句话的含义是( )

A. 只看到自己的短处,看不到自己的长处

B. 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

C. 既看到别人的长处,又看到自己的短处

D. 用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

22.在评价和认识自己时,要把自己的“昨天—今天—明天”联系起来分析,这是用_____的眼光来看待自己。( )

A.静止 B.发展 C.明智 D.缺乏自信

23.我们每一个人都对未来有美好的憧憬,对社会充满了无限的期待,面对社会的期待,我们正确的做法是( )

A.从社会需要和自身的实际出发,确立个人的成长目标

B. 必须做自己喜欢的事

C. 我不了解社会

D. 社会需要必须服从个人需要

24.“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人既有有点,又有缺点 B.十全十美的人在生活中是不存在的

C.人既有长处,又有短处 D.自己身上存在缺点是正常的,没必要改正这些缺点

25. 下列能够体现出用全面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是 ( )

A.闭门思过,躬身自省 B.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C.自以为是,目中无人 D.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三、综合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4分)

1.有位神仙想帮助一个贫穷的孩子,就把路边的一块小石头变成了黄金送给他,可是这个孩子不肯要。神仙以为他嫌少,于是又把一块更大的石头变成了黄金送给他,但孩子还是不肯要。于是神仙就把对面的一座小山丘变成了金山,觉得孩子再贪婪也该满足了吧,结果孩子还是不要。神仙就迷惑了:“给你金山都不要,那你要什么?”孩子不慌不忙地回答说:“我只要你的点金术。”老子曾经说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鱼只能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依据材料回答:

(1)材料中的孩子为什么不要黄金而要神仙的点金术? (2分)

(2)要想成为一个轻松高效的学习者,我们应该从哪几方面学会学习? (4分)

(3)对于学习你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介绍给大家?(8分)

四、分析说明题(16分)

材料一:里约奥运会女子100米仰泳的铜牌获得者傅园慧被称为“洪荒少女”,一夜爆红,受到全国人民的喜爱,面对追捧傅园慧说:“我这一生不可能只当网红而已。”“我不是因为火存在的,要更高更快更强,我希望不停地超越自己,虽然很刻板,但这是对运动员来说是最简单的。”

材料二: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常被人取笑说不过是会打仗而已,其实也没多了不起。 有一天,吴国的君主孙权严肃地说:“你现在已经是吴国的大将军,拥有很高的权

力,如果只有一身武功是不够的,还希望你可以多读点书。”吕蒙受到孙权的鼓励,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奋发读书。后来,当他和鲁肃一起讨论军事的时候,鲁肃不免觉得吕蒙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跟过去完全不同。吕蒙听到鲁肃的话,也高兴地说:“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材料三:晋朝时,有一位叫周处的强壮青年在乡里横行霸道。一天,他见一位老人在充实的粮仓边唉声叹气,便问何故。老人说:“乡里三害,南山猛虎,长桥蛟龙,再加上你,祸害乡里,搅扰民生。”周处决心除掉三害,他杀猛虎,屠蛟龙,自己则外出求学,注意品德修养,最终成为国家的栋梁。

(1)结合材料一、二,说说正确认识自己有什么重要性?(8分)

(2)结合三则材料,谈谈我们应如何正确认识自己?(8分)

五【活动探究题】(10分)

进入初中,学习的科目增多了,难度加大了,老师讲课的方法也变了,学校、家长对同学的要求也高了,有的同学不适应这种变化,于是逐渐变得厌学,甚至旷课、逃学。为了引导同学们深刻反思自己的行为,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热情,班主任决定在班上开展一次以“学先贤事迹,做学习主人”为主题的座谈会。 假如你是该班同学,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收集一些劝学的格言名句或勤奋苦读的典型事例,与同学们进行交流。 (4分)

(2)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告诉同学们应怎样适应中学生活的新变化? (6分)

范文四:鲁人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课件

预防违法犯罪 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自觉遵纪守 法,过健康、安全的生活。

2、能力:提高辨别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3、知识: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行为

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学习重点:遵纪守法、防微杜渐

学习难点: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一、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57页—P61页,完成以下 4 题)

1、什么是法律?

法律是 。法律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由国家 或 ;

二是靠国家 保证实施;三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 。

2、违法行为,是指或根据违法行为的 、 和对 程度 ,可以把违法行为分为 和。

3、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有何区别和联系?

区别:一般违法和犯罪二者在违反的 、对社会的 、应受到的 等方

面有着严格的界限。

联系:(1)一般违法和犯罪都不同程度的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 ,

都具有社会 ,都违反了国家的 、 。

(2)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若不及时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 。一般违法和 犯罪之间有着密切的 ,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 。

4、青少年怎样预防违法犯罪?

(1) 和 ,都有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预防违法犯

罪,就必须从杜绝 做起。

(2)只有防微杜渐,才能防患于未然。我们一定要从小加强 修养,树立 意识, 增强 观念,自觉遵纪守法,以使自己健康成长。

二、合作交流 自学小结

根据自学内容,小组合作建立本节课的知识结构

三、合作探究

16岁的魏某曾被评为三好学生,父母夸他有出息,老师为他高兴,同学们都羡慕他。但自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 单县谢集中学思品组编辑

从结识了社会上一帮游手好闲的“朋友”后,他就渐渐变了。开始逃学旷课,他学会了吸烟,并开始喝酒。由于经受不住不良诱惑和朋友的“逼迫”,他还经常去营业性舞厅。学校因其严重违反校规校纪,给予他记大过处分。但他仍执迷不悟,钱花的越来越多,父母给的零花钱满足不了他的要求,于是他开始小偷小摸。他多次到超市“拿”几罐饮料,偷几件文具,然后卖给一些小同学。为此,魏某曾被公安机关拘留。

但他仍不知悔改,在小偷小摸仍满足不了魏某高消费的需要,于是他开始撬门破锁,盗窃钱财。他先后七次到同学家行窃,窃得现金4000余元和价值2000余元的财物。一次,当他潜入一同学家行窃时,被该同学的父亲当场抓住并扭送到派出所。最后,人民法院依法以盗窃罪判处魏某有期徒刑。

探讨:

1、综合魏某的案例,将下列各选项答案填入适当的空格内

A刑法 B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 C一般违法 D犯罪 E警告、赔偿损失 F刑罚

2、魏某的行为中,哪些属于不良行为?哪些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哪些属于犯罪行为?

3、魏某是怎样一步步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

4、魏某的行为变化说明了什么?

5、魏某的行为变化给我们什么启示?

四、走进生活 能力展示

五、课堂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小时偷针,大时偷金”说明( )

A.小时候偷针的人长大了就会去偷金子

B.偷针和偷金是一回事儿

C.不良行为如果不及时改正,就有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D.与我们当代中学生没有任何的关系

(2012年威海市中考试题)小泉进入初中后,结识了几个朋友。他们根本不把学习当回事,

经常旷课、夜不归宿,或到网吧玩游戏,或进入营业性舞厅,有时还结伙打架。后来小泉因

参与打架致人重伤,被人民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据此回答第2、3题。

2、小泉的经历告诉我们( )

A.只有致人重伤才会受到法律制裁

B.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C.有不良行为的人必定走上犯罪道路

D.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环境不良

3、从小泉身上我们吸取的教训是( )

①要自觉提高个人道德修养 ②要提高判断力,学会慎交朋友 ③必须珍惜受教育权利,自

觉履行受教育义务 ④要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下列说法中,与“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蕴涵的道理一致的是( )

①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②守法朝朝乐,违法日日愁 ③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④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拓展提升

中学生邢某,上初中后开始沉迷于网络游戏,为了去网吧上网,花完了零用钱就偷家里的钱,

后来发展到偷别人的手机和学校的电脑零件去卖。在一次盗窃中,被公安机关抓住,被处以

行政拘留。后来,他在网吧结交了一些“朋友”,经常和他们在一起惹是生非。一天,他为

了“哥们儿义气”参与打群架,在斗殴中用刀把对方刺成重伤,受到刑罚处罚。但邢某自己

说:自己只有14周岁(未满18周岁),就算逮住了也没事,是这样吗?(查阅有关法规,

了解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人实施哪8种犯罪会受到刑事制裁,已满16周岁的人对所

有的犯罪都要承担刑事责任。)

(1)上述案例中,邢某的哪些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哪些行为属于犯罪?

(2)邢某从一般违法到犯罪的过程说明了什么?

(3)我们应从邢某的事例中吸取什么教训?

(4)邢某自己说:自己只有14周岁(未满18周岁),就算逮住了也没事,是这样吗?(查阅

有关法规,了解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人实施哪8种犯罪会受到刑事制裁,已满16周

岁的人对所有的犯罪都要承担刑事责任。)

范文五: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五(鲁人版)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2016鲁人版)

第五单元 走进法律 与法同行

单元内容标准

本单元由“法律在我们身边”“维护法律尊严”探究实践“维护舌尖上的安全”组成。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是贯彻党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需要,帮助青少年逐步形成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必须的法律知识,这是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保护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需要,让中学生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远离违法犯罪,才能健康成长。

教育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尊重法律的观念;感受法律的尊严,做到知法、守法、用法、护法的好公民

【知识与能力】

1、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认识法律的特征和作用。

2、理解违法行为的含义,认识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区别与联系

3、知道违法必究,违法行为的性质不同,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

4、做到知法于心,守法于行,做到知法、守法、用法。

【过程与方法】1、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认识法律、遵守法律,初步具备寻求法律保护的能力

2、通过案例分析、从中受到启发和引导,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守法意识。 单元课时安排:共计6课时

第9课 法律在我们身边

一、生活离不开法律 (第1课时)

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第2课时)

第10课 维护法律尊严

一、法律制裁违法犯罪 (第3、4课时)

二、知法于心 守法于行 (第5课时)

探究实践 单元复习

维护舌尖上的安全 (第6、7课时)

第9课 法律在我们身边

本课教学内容

本课由两个框题组成,生活离不开法律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通过认识行为规则的不同,抓住法律的特征,并通过法律与道德的异同点,体现法律的特征,并阐述法律的作用,法律保护的合法权益,并能维护社会的安定和谐。第二个项目是在第一个项目认知的基础上去体化。重点阐述法律的三个特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表现为平等的享受权利,又能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的适用法律这三个方面。

教学方法建议:多媒体教学,情境创设,阅读体会,体验分析、讨论、辩论和讲授法等 课时安排:计划用2课时授完。

第一课时 生活离不开法律

教学内容:讲授第9课第一框——“生活离不开法律”。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观察、思考“生活与法”等活动,体会法律是生活的保障,激发热爱法律的情感。 能力

分析身边经常发生的案例,理解法律与生活的关系,逐步提高对法律的认知能力。 知识

分析不同生活领域中各种行为规范的异同点,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交流分析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生活中正反两方面的案例,了解法律的作用

教学重点:

法律是生活的保障,是本项目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是本项目的教学难点。

教学活动过程:

(一)情景预设

1、导入新课

“法”字的起源和内涵引入新课。

“无规矩不成方圆。”温馨家庭,其乐融融,家庭成员各负其责;优美校园,书声琅琅,教学秩序井然;红灯停,绿灯行,人人文明出行有序的社会生活离不开法。

法律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法律这棵大树荫护下学习、生活,法律是我们不可或缺的朋友。

2、板书:第一课时 生活离不开法律

(二)讲授新课

1、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

情境活动一:看一看,想一想:你还了解哪些行为规范,他们有什么不同?(纪律、道德、法律)

教师讲述: 社会生活是多方面的,用来约束、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也是多种多样的,如 道德、纪律、章程、法律等。这些行为规范都在约束着人们的行为,规定着人们 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

法律:法律与其他行为规范不同,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的特殊行为规范。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没有人可以不遵守。

教师依据教材提供图片解释法律的三个特征的含义。

情境二:《今日说法》片断

(多媒体播放)

由上面事例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法律不同于一般的行为规范, 它与道德比较起来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那么它都有哪一些特殊性呢,请同学们跟我一起进入今天的法律殿堂!

师:同学们,虽然我们还没有学习本课,但是我相信大家一定能说出一些法律的特别之处 ,好,谁能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如果你说得差不多,那么你自己将来就有可能成为一名大律师。

(一)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下面就请一位同学为我们分析一下为什么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内容特点:相互间权利、义务。举例:《婚姻法》中就具体规定了父母子女间的权利和义务

【感悟生活】

情境三:继续播放《今日说法》启发比较:道德的形成和存在形式

结合案例、学生讨论:赵某的抗税行为最终受到了法律的制裁,这是为什么?法律如果没有国家强制力作后盾行不行?

请同学们想一想都有哪 一些事情属于道德的范畴,你们和你身边的人是如何遵守这些道德规范的?能给我们举几个违反道德规范的事例吗?明确:道德不是靠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的 ,而是靠人们的信念、教育、习惯、自觉来维持的,凡是法律不允许的,都是道德所不允许的;凡是道德所唾弃的,却不一定是法律所禁止的。

【以案明理】

情境四:播放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片断

请同学们指出里面的贪官是 谁?你还能举出一些历史上的贪官吗?他们最后的结局都是怎样的?明确: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古语说得好: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在我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没有任何超越法律的特权。

你能举出一些你了解的事例吗?

其他行为规范有此威力吗?请同学们讨论后举手发言

教师小结: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但它不同于一般的行为规范,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对全体社会成员都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 情境活动五::试比较法律与道德在如何产生、适用范围或对象、靠什么发挥作用方面的不同,并将右边内容与左边内容一一对应连起来。

教师讲述:道德和法律是调整人们行为的两大行为规范,二者既有明显区别也有着密切联系。在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法律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不可分离。它们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

情境活动六:生活中,还有哪些既是道德要求,又是法律要求的行为规范?并完成上面的表格。

2、法律是生活的保障

情境活动六:议一议:假如没有法律,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

法律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伴随我们一生,捍卫着生命的尊严。它就像空气一样,我们时时刻刻都离不开它。

阅读相关链接:人的一生离不开法律

案例分析教材107页:讨论:这些家长为什么会站到被告席上?

交流:假如没有法律的相关规定情况会怎样?

解析:因为这下家长不履行子女受教育的义务,违反了义务教育法的相关规定。假如没有法律公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

法律的作用:法律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享有人身权、受教育权、劳动权、私有财产权等各种权利。公民的合法权利受法律保护,不受非法侵害。侵犯公民的合法权利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法律是保障我们权益的法宝,有了这个法宝,我们才能幸福安康,才能生活得更有尊严。

相关链接:公民的概念

法律的作用:法律维护社会的安定和谐。法律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法律协调人们之间的关系,解决人们之间的纠纷或矛盾;法律打击一切危害国家、社会、集体和个人的违法犯罪行为。法律正是这样来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促进社会的安定和谐。

(三)巩固练习

1.公民的生活离不开法律是因为( )

①公民既受到法律的保护,又受到法律的约束②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受到法律的援助和帮助 ③公民一旦触犯了法律,要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④法律伴随每个公民度过其一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若要美德得以保存,法律是必需的;而若要法律得以遵守,美德则是不可缺少的。”这说明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是( )

①密不可分 ②相互配合 ③相辅相成④相互替代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 2016年3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的工作报告指出:各级法院对腐败犯罪始终保持高压态势,特别是“公开审判震慑贪官”更加彰显党和国家从严惩治腐败的坚定决心。这体现了

( )

A.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C.法律是我们唯一的行为准则 B.法律的普遍约束力,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D.犯罪的法律标志是刑事违法性

4.下列体现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的是( )

①《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的颁布实施,极大地促进了公民道德觉悟的提高 ②李某拦路抢劫,什么也没有抢到,依然被判了刑 ③某商店依法赔偿顾客受到的损失 ④有关部门对劣质奶粉的生产者、经营者进行依法查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DABB

材料分析题

5.小强生活在农村,家里经济条件比较差,所以进入初中刚读完一学期,他的父亲就坚决让他停学,令他外出打工赚钱补贴家用。而当老师家访做小强父亲的工作,说到“阻止子女上学是违反法律的”时,小强的父亲却十分恼怒地说:“什么法律不法律,在我的家里,我的话就是法律!小强听我的话就是遵守法律!”

请问:小强父亲的话是法律吗?为什么?

答案:不对,(从法律的三个特征来回答)

(四)知识小结

1.怎样理解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

法律与其他行为规范不同,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特殊行为规范。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特殊的行为规范。

2.道德和法律的关系是怎样的?

(1)道德和法律是调整人们行为的两大行为规范,二者既有明显区别也有着密切联系。

(2)在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法律它们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

3.为什么说法律是生活的保障?

(1)法律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2)法律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3)法律维护社会的安定和谐。

(五)作业:1.怎样理解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

2.道德和法律的关系是怎样的?

3.为什么说法律是生活的保障?

(六)教后感

第二课时 公民在法律明确一律平等

教学内容:讲授第9课第二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分析生活中体现平等的有关案例活动,增强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观念。 能力

分析生活中体现平等的案例资料,逐步理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知识

通过对我国惩冶腐败的有关数据、漫画、案例等资料分析,知道我国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

教学重点: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三个方面内容,是本项目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公民在法律面前平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是本项目的教学难点。

教学活动过程:

(一)情景预设

1、导入新课

复习回顾:1、什么是法律?

2、法律的普遍性的特征的含义是什么?

教师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 一律平等。”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一

1.怎样理解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

法律与其他行为规范不同,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特殊行为规范。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特殊的行为规范。

2.道德和法律的关系是怎样的?

(1)道德和法律是调整人们行为的两大行为规范,二者既有明显区别也有着密切联系。

(2)在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法律它们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

3.为什么说法律是生活的保障?

(1)法律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2)法律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3)法律维护社会的安定和谐。

(五)作业:1.怎样理解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

2.道德和法律的关系是怎样的?

3.为什么说法律是生活的保障?

(六)教后感

第二课时 公民在法律明确一律平等

教学内容:讲授第9课第二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分析生活中体现平等的有关案例活动,增强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观念。 能力

分析生活中体现平等的案例资料,逐步理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知识

通过对我国惩冶腐败的有关数据、漫画、案例等资料分析,知道我国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

教学重点: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三个方面内容,是本项目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公民在法律面前平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是本项目的教学难点。

教学活动过程:

(一)情景预设

1、导入新课

复习回顾:1、什么是法律?

2、法律的普遍性的特征的含义是什么?

教师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 一律平等。”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一

项基本原则。

2、板书:第二课时 法律明确一律平等

(二)讲授新课

1、平等的享有权利

情境活动一:读一读,想一想:党和政府为什么要针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教育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

解析:党和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是为了保证农民工子女平等的享受受教育权,保证法律明确一律平等

教师讲述: 在我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家庭出身、文化程度、财产数量等, 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权利和自由。我国法律平等地保护每个公民的合法权益,不歧视任何公民。未成年人同样平等地享有法律赋予的各项权利和自由。

阅读相关法律规定:

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第四十八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四十六条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查一查:我国其他法律体现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有关规定

例:《婚姻法》家庭生活在男女平等

《继承法》平等的继承权(如: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继子女都是平等的)

2、平等的履行义务

情境活动二:看一看,评一评:请简要评析漫画中人物的言行。

1、我家经济困难,父母就由你来养吧.

解析:我国《婚姻法》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和扶助父母的义务,不履行法定义务属于违法行为,赡养是指子女在物质上和经济上为父母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扶助则是指子女对父母在精神上和生活上的关心、帮助和照料。一切有经济能力的子女,对丧失劳动能力,无法维持生活的父母,都应予以赡养。对不在一起生活的父母,应根据父母的实际生活需要和子女的负担能力,给付一定的赡养费用。

子女不仅要赡养父母,而且要尊敬父母,关心父母,在家庭生活中的各方面给予扶助。当年老、体弱、病残时,更应妥善加以照顾,使他们在感情上得到慰藉,愉快地安度晚年。

如果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需要赡养的父母可以通过有关部门进行调解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在处理赡养纠纷时,应当坚持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的原则,通过调解或者判决使子女依法履行赡养义务。对负有赡养义务而拒绝赡养,情节恶劣构成遗弃罪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2、近期我的工厂敞益不好,这月的税我就不徼了吧.

解析:个人所得税率是个人所得税税额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比例。个人所得税率是由国家相应的法律法规规定的,根据个人的收入计算。 缴纳个人所得税是收入达到缴纳标准的公民应尽的义务。个人所得税率劳务所得、经营所得、其他所得,将个税免征额由现行的2000元提高到3500元,适用超额累进税率为3%至45%,自2011年9月1日起实施。

教师讲述:我国宪法和法律在规定公民享有权利的同时,也规定了公民应该履行的义务。所有公民,都应平等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不依法履行义务,都应受到法律的制裁。在我国,不允许只享有权利而不履行义务的特殊公民存在。

情境活动三:议一议:我们现在年龄还小,可以不履行公民义务。

解析:这种观点是错误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每个人既是权利的主体也是义务的主体享有权利就必须履行义务。因此要树立正确的权利与义务观念,不允许只享受权利不履行义务,也不允许多享受权利而少履行义务,权利和义务具有对等性和一致性,所以中学生并不能因为年龄小而不履行义务。

疑点释义

民事行为能力的规定:按《民法通则》的规定,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刑事行为能力

第十七条: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3、平等的适用法律

情境活动四:读一读,说一说:我国检察机关“老虎” “苍蝇”一起打说明了什么? 解析:法律面前谁也没有特权。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对任何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每个公民都要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活动,不论其职位有多高、功劳有多大,都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一旦违了法、犯了罪,无论是谁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不允许任何人超越于法律之上,享有法律以外的特权。

教师讲述:法律的普遍约束力的表现:每个公民都要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活动,不论其职位有多高、功劳有多大,都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一旦违了法、犯了罪,无论是谁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不允许任何人超越于法律之上,享有法律以外的特权。

情境活动五:心灵的话

1、一些民众为此惋惜。对有突出贡献的违法犯罪者,为何不可以减轻或免于处罚呢7

我:

2、假如对徐某“宽大处理”,将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我:

解析:如果执法不严,违法不究,会破坏法律的公平性、公正性,无法捍卫法律的尊严,不利于依法治国的实施,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

(三)巩固练习:单项选择题

1.“法律如果推不开特权的门,也一定跨不进人民的心。”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①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②无论干部群众,只要违法就要受到追究③一切组织、团体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④公民要自觉履行义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下列行为中,属于公民意识不强的是( )

A.小明劝说有犯罪行为的哥哥投案自首

B.小东对违反交通规则的同学进行批评教育

C.小玲在自己生活的社区宣传环保知识

D.小王看到一个抢劫犯正在对低年级的学生进行抢劫,假装没看到赶快离开

3.下列属于正确行使权利的是( )

①七年级的小英拒绝父亲的辍学要求.坚持回校学习 ②小明把自己的零花钱捐给灾区的小朋友③小梅午休时在宿舍里大声播放音乐跳舞 ④小虎督促做生意的爸爸及时缴足税款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4.“有钱不可任性“有权不可任性”成了两句轻松幽默的网络流行语。钱虽是个人财产,任性也要合法;可权属于公共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不可有丝毫的任性。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公民既是权利的享有者也是义务的承担者

B.尽量不损害国家的、集体的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

C.法律要求和鼓励做的,一般应该积极去做

D.某些权利与义务是相互依存、相互统一的

5.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这一规定的目的是( )

A.为了保护公民的某些权利 B.为了限制公民的某些权利

C.为了使公民更多地享受某些权利 D.为了使公民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

6.以下言行中,能体现公民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的是( )

A.“听说你父亲病了?”“这与我无关,我是领养的!”

B.“又该交税了。“让我想想怎样少交点税。”

C.“征兵工作又开始了。我符合条件,明天就去报名。”

D.“妈,开学得交一些杂费了。”我与你爸离婚了,向他要去。”

8.下列言行属于正确行使公民权利,自觉履行公民义务的是( )

A.吴利打电话向有关部门举报学校附近有一个黑网吧

B.某人隐瞒自己的收入,少缴税

C.七年级女生宁宁接受父母让她辍学打工的要求

D.“爸,我想去上学。”去什么去,女孩不用上学,别上了。”

9. 2016年1-6月,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接受信访举报120.5万件(次),处置问题线索30.1万件,谈话函询4.2万件(次),立案19.3万件,处分16.3万人(其中党纪处分13.4万人)。处分省部级干部41人,厅局级干部1 100余人,县处级干部7 300余人,乡科级干部2.6万人,一般干部3.2万人,农村,企业等其他人员9.6万人。这说明在我国( )

①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②公民在行使自己权利的时候,不得超越法律许可的范围③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结合的 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

答案:ADAADCAC

(四)知识小结

1.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重要性是什么?

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一项基本原则。

2.法律是如何体现公民平等的?

(1)平等地享有权利。在我国,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权利和自由。未成年人同样平等地享有法律赋予的各项权利和自由。

(2)平等地履行义务。所有公民,都应平等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不依法履行义务,都应受到法律的制裁。在我国,不允许只享有权利而不履行义务的特殊公民存在。

(3)平等地适用法律。法律面前谁也没有特权。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对任何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每个公民都要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活动。一旦违了法、犯了罪,无论是谁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不允许任何人超越于法律之上,享有法律以外的特权。

(六)作业:

1.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重要性是什么?

2.法律是如何体现公民平等的?

(七)教后感

第10课 维护法律尊严

本课教学内容

本课由两个框题组成,第一框题“法律制裁违法犯罪”初步让学生明白了违法行为的含义、分类,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有联系,并知道不同违法行为要接收的法律制裁不同,使学生知道法律不可违,增强守法的自觉性。第二框题“知法于心守法于行”要求学生学法、守法、用法,既有利于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个人素质,也有利于青少年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依法治国做出积极的贡献。

教学方法建议:案例分析、多媒体教学,情境创设,阅读体会,体验分析、讨论、辩论和讲授法等

课时安排:计划用3课时授完。

第一、二课时 法律制裁违法犯罪

教学内容:讲授第10课第一框——“法律制裁违法犯罪”。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违法与犯罪的危害,明确违法犯罪应受到的法律制裁、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教学,使学生能正确判断违法和犯罪行为,提高预防违法犯罪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道理,知道违法与犯罪的危害性,增强对法律的敬畏感,做知法守法的好公民。 本节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违法犯罪的危害,难点:违法与犯罪应受制裁。 教学活动过程: (一)情景预设 1、导入新课

法不可违,违法犯罪必然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法律的威严无人能撼。维护法律尊严,制裁违法犯罪,社会就多一份安宁;知法于心,守法于行,我们的健康成长就多一份保障。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法律的普遍约束性,法律两方面很重要的作用就是维护社会正常秩序,打击违法犯罪,保护人民,我们这一节就来学习了解不同的违法行为所受的处罚。

2、板书:第一课时 法律制裁违法犯罪 (二)讲授新课 1、违法犯罪危害大

情境活动一:看一看,想一想:请简要评析两幅漫画中人物的行为。 列举生活中的违法行为,并谈谈其危害。

评析:图片一经营者随意更改食品的生产日期,侵犯了消费者的健康安全、知悉权和公平交易权,违反了诚信的道德原则。

图片二中的经营者不给顾客开税票,偷税漏税,不自觉履行依法纳税的公民义务,属违法行为。

教师讲述: 什么是违法行为?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比如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偷税、漏税、抗税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私自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否则就是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①违反法律规定②不履行法定义务 教师:违法行为举例说明 学生阅读相关链接

1、违法行为根据违反法律进行的分类:

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刑事法律的行为。如殴打他人致其重伤甚至死亡、抢劫、绑架等行为,都属于刑事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民事法律、法规的行为。如欠债不还、损害别人的名誉等,都属于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是指违反国家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如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为,即属于行政违法行为。

2、违法行为根据危害程度分类,分为一般违法和犯罪

情境活动二:读一读,填一填:

案例一:张某拾到赵某的摄像机不还,法院依法判决张某限期归还摄像机,否则赔偿赵某损失5000元。

案例二:高三学生王某为了“弄点钱”上网,将路人郭某从自行车上拉下致其轻伤,抢得现金5元,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并赔偿郭某医疗费。

案例三:赵某等3人在电影院观看电影时,起哄、打闹、吹口哨。影院工作人员多次劝阻无效后,找来民警将3人带走。公安机关给予赵某等3人警告处罚。

比较上述案例,尝试填写下列表格。

教师讲述:违法行为包括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一般违法行为是指违法情节比较轻微,对社会的危害性不大,尚未触犯刑法的行为;而那些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法并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就是犯罪。而认定一个人的某种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必须坚持罪刑法定和无罪推定的原则。

归纳小结:

违法行为

一般违法 犯罪

学生阅读相关链接:罪刑法定和无罪推定的原则 情境活动三:读一读,填一填:

因一点小事,20岁的肖某与朋友赵某发生矛盾并激烈争吵。事后,怀恨在心的肖某,纠集两个所谓的“好朋友”,一起围攻殴打赵某,想教训教训他,可不慎将其眼部打伤,致使其右眼失明。当赵某的家长看到重伤的儿子时,痛不欲生;肖某的妈妈得知此事后,掩面而泣。肖某等三人均被法院判处了有期徒刑,同时面临高额的经济赔偿。他们的行为,不仅给被害人带来了无尽的伤痛,也使自己失去了自由,同时撕裂了四个家庭的幸福。

“一失足成千古恨。”肖某等三人为图一时的痛快,却毁了自己的前程。 我:

肖某等三人的行为会对他人、社会造成哪些危害? 我:

你想对肖某等三人说点什么? 我:

教师解答:1、我会遵守法律,严格要求自己,不会向他们那样。

2、他们的行为对他人人身造成了伤害,也伤害了自己和家人,葬送了自己的前程,破坏家庭幸福和社会风气,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3、所有的违法行为都有社会危害性,必然受到法律制裁,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采用非法手段打击报复,要用合法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材内容:实施违法犯罪行为,既会对他人造成人身或财产等方面的损害,也伤害了自己,甚至会葬送自己的前程;同时还会给被害人的家庭乃至自己的家庭带来伤害,甚至毁掉家庭的幸福。

情境活动四:搜集身边的案例,讨论并说明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等违法行为都有哪些危害。

教材内容:违法犯罪危害社会,扰乱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妨害社会管理,败坏社会风气,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问题:违法犯罪行为的危害有哪些?

(1)实施违法犯罪行为,既会对他人造成人身或财产 等方面的损害,也伤害了自己,甚至会葬送自己的前程;同时还会给被害人的家庭乃至自己的家庭带来伤害,甚至毁掉家庭的幸福。

(2)违法犯罪危害社会,扰乱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妨害社会管理,败坏社会风气,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教师总结:一切的违法犯罪都具有危害性,所以我们要严格遵守法律,做守法的好公民。 2、违法必究

情境活动五:读一读,说一说

我国修订后的道路交通安全法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加大了对酒后驾驶等违法行为的制裁力度。钟某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1500元罚款;刘某因醉酒驾驶机动车,被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罗某因变造号牌被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扣留机动车,处15日拘留和5000元罚款。

●假如对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不予制裁会出现怎样的状况?

教师解答:如果对违章行为不予处罚,就保护不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交通参与者的合法权益,导致人们无视交通法规的存在,致使法律无人遵守,交通秩序混乱。因此法律法规必须遵守。

教材内容:违法必究的原因:法律既有普遍约束力,又有强制性。任何人一旦触犯了法律,就会给社会造成危害,就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做到违法必究,是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重要表现。

情境活动六:案例分析

1990年,齐某被济宁一所中专学校录取,但她的录取通知书却被同学陈某截留。陈某冒名顶替齐某进入该中专学校就读,毕业后,继续以齐某的名义当上了一名银行职员。1999年,得知真相的齐某以姓名权和受教育权被侵害为由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2001年8月23日,人民法院对我国首例受教育权侵害案作出了终审判决。齐某依法获得了直接、间接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害赔偿近10万元。

“90后”少年柏某因违反校规被学校通报批评,他怀疑是同班同学刘某等人告状所致,于是心生怨恨,。2013年3月27日中午,柏某纠集石某等3人对刘某等人进行殴打,并持刀砍人,造成一人轻伤、一人轻微伤的后果。7月29日,人民法院依法不公开开庭审理了这起故意伤害案,并当庭宣判:被告人柏某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拘役4个月。

讨论分析:上述案件中,陈某与柏某的行为分别触犯了什么法律?承担的法律责任有什么不同?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解析:陈某的行为触犯了《宪法》《教育法》,应承担民事责任;柏某的行为触犯了《刑法》犯故意伤害罪,受到刑事处罚。

教材内容:因为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对社会造成的危害不同,触犯的法律不同,所以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受到的制裁也不同。一般违法行为要承担民事责任或行政责任,而犯罪行为要承担刑事责任。

情境活动七:学生阅读:查一查违反民事法律法规,要承担民事责任。

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

违反行政法律的规定,要承担行政责任。上网或查阅有关资料,了解行政责任的有关知识,与同学交流。 相关知识收集

行政责任是行政法律责任的简称,指有违反有关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规的规定,但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所依法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分为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

“行政处分”是对国家工作人员及由国家机关委派到企业事业单位任职的人员的行政违法行为,给予的一种制裁性处理。行政处分的种类包括警告、记过、降级、降职、撤职、开除等。

“行政处罚”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他依法可以实施行政处罚权的组织,对违反行政法律、法规、规章,尚不构成犯罪的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实施的一种制裁行为。

教材内容:违反刑法的规定,要承担刑事责任,其承担方式主要是刑罚。刑罚是人民法院依照刑法对犯罪分子实行的一种最严厉的处罚方法,包括主刑和附加刑。

主刑是对犯罪分子适用的主要刑罚,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五种。附加刑是既可以独立适用,又可以附加于主刑适用的刑罚,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三种。对于犯罪的外国人,可以独立适用或者附加适用驱逐出境。

教师讲述: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对社会危害程度不同,所受到的处罚也不一样,但都属于违法行为,都有社会危害性,都要受到处罚,因此,不论是一般违法和犯罪都不能做。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之间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了一般违法行为不加约束,发展下去必然会导致犯罪。 教师归纳:

①一般违法与犯罪有明确的界限,二者的区别:首先,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一般违法

行为的情节轻微,对社会危害不大;犯罪行为具有严重的杜会危害性.触犯了刑律,应受刑罚处罚;其次,处罚的方法不同。一般违法行为由国家行政机关给予行政处罚。虽然是一种强制性制裁.但它只有行政后果.不能剥夺受处罚人的自由;犯罪用由人民法院依法到处刑罚,是最严厉的强制性制裁,可以并处没收罪犯的财产、剥夺其政治权利以及其他权利,可以判处罪犯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直至判处死刑。②一般违法与犯罪的联系:首先,二者都是违法行为,都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其次,二者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不同程度地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它们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如果不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犯罪。为此,青少年要加强修养,注意防微杜渐。 三、练习巩固 一、单项选择题

1.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相同点是( )

A.对社会的危害程度相同,都应当受到刑罚处罚 B.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必然走向犯罪

C.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是违法行为 D.二者之间有着严格的界限

2.下列行为中,不属于一般违法行为的是( )

A.为了寻开心,一中学生多次拨打“119”电话,谎报险情 B.外出旅游,在名胜古迹上乱刻乱画

C.王某参与打架斗殴,致人重伤,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D.几位年轻人在广场草地上互打乱闹,对“勿踏草坪”的牌子视而不见 3.-般违法行为和犯罪对社会都具有危害性,下列行为属于犯罪的有( )

①小黄的父母迫使儿子辍学 ②张某不但自己吸毒,而且参与贩毒 ③李某在社会上结伙滋事,还拦路抢劫④周某拐卖妇女和儿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小郑到某县法院工作,第一天接受了以下5个案件,其中涉嫌犯罪的有( )

①周叔叔与邻居发生纠纷,一时恼怒,将对方打成重伤②法院判决后仍不还债的人被称为“老赖”,县法院将“老赖”的照片等个人信息及欠债数额在街头大屏幕上滚动播出,于是其中一个“老赖”起诉,说侵犯了他的隐私权③在某重点文物旅游景点,小赵骑在文物上拍照,并与管理员发生冲突④高三学生小王厌学,经常逃课上网;钱不够就拦路抢劫,被公安机关抓获⑤王某是一家大型国有企业的出纳,暗地里挪用公款炒股,累计近百万元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①④⑤

5.近几年来,娱乐圈风起云涌,明星涉毒案件频发,房某、柯某也因涉毒被警方抓获。柯某因吸食毒品被处以行政拘留15天,房某因犯容留他人吸毒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并处罚金2 000元。对两人行为认识正确的是( )

A.两人都受到刑罚处罚 B.两人都违反了刑法

C.任何违反社会规则的人都将受到法律严惩 D.房某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比柯某大

6.对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关系,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

A.违法行为可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

B.犯罪一定违法,违法则不一定犯罪

C.违法与犯罪都是触犯刑法的行为

D.违法与犯罪都具有社会危害性

7.某市街头上演了现实版的“速度与激情”,一辆白色轿车以80公里的时速倒车、变道、超车,警方立即拦截这辆“任性”的轿车,并对该名司机予以拘留。该司机的行为( )

①属于行政违法行为②具有社会危害性 ③属于刑事违法行为 ④应承担法律责任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8.做到违法必究,是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 )

A.重要表现 B.重要条件 C,中心环节 D.先决条件

9 私营企业主在某中学隔壁从事金属切割加工业务,切割机发出刺耳的噪音,导致学校教学活动无法正常进行。这种行为属于( )

A.扰乱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

B.危害公共安全的违法行为

C.严重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犯罪行为

D.扰乱经济秩序的违法行为

10.违法行为是指( )

①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②不履行法律规定义务的行为③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④会受到社会舆论谴责的行为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答案:CCCDD CCADB

二、辨析:有人认为:“‘小错不断,大错不犯’是不会走上犯罪道路的。”

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1)-般违法行为与犯罪都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它们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如果不加以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犯罪。许多犯罪都是从小毛病开始的,有错不改,越陷越深,最终会滑入犯罪的深渊。

(2)“小错不断,大错不犯”的思想是危险的。小错是大错的开始,犯大错往往是从犯小错发展起来的。一个人如果不加强思想品德修养,不注意防微杜渐,就有可能从犯小错发展到违法犯罪。

(3)青少年要从小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治观念,自觉遵纪守法,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

四、知识点小结

1.违法行为的含义和内容分别是什么?

(1)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2)违法行为包括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一般违法行为是指违法情节比较轻微,对社会的危害性不大,尚未触犯刑法的行为;而那些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法并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就是犯罪。

2.刑事违法、民事违法、行政违法的定义与类别

(1)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刑事法律的行为。如殴打他人致其重伤甚至死亡、抢劫、绑架等行为,都属于刑事违法行为。

(2)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民事法律、法规的行为。如欠债不还、损害别人的名誉等,都属于民事违法行为

(3)行政违法行为是指违反国家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如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为,即属于行政违法行为。

3.违法犯罪行为的危害有哪些?

(1)实施违法犯罪行为,既会对他人造成人身或财产等方面的损害,也伤害了自己,甚至会葬送自己的前程;同时还会给被害人的家庭乃至自己的家庭带来伤害,甚至毁掉家庭的幸福。

(2)违法犯罪危害社会,扰乱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妨害社会管理,败坏社会风气,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4.为什么要做到违法必究?

(1)法律既有普遍约束力,又有强制性。任何人一旦触犯了法律,就会给社会造成危害,就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

(2)做到违法必究,是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重要表现。

5.承担民事责任与刑事责任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1)一般违法行为要承担民事责任或行政责任,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

(2)违反刑法的规定,要承担刑事责任,其承担方式主要是刑罚。刑罚是人民法院依照刑法对犯罪分子实行的一种最严厉的处罚方法,包括主刑和附加刑。主刑是对犯罪分子适用的主要刑罚,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五种。附加刑是既可以独立适用,又可以附加于主刑适用的刑罚,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三种。

五、作业布置

1.违法行为的含义和内容分别是什么?

2.违法犯罪行为的危害有哪些?

3.为什么要做到违法必究?

课外: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制表

六,教后感

本节课知识内容较多,用两课时完成。

第三课时 法律制裁违法犯罪

教学内容:讲授第10课第二框——“知法于心 守法于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阅读或网络学习等途径,了解学习和遵守法律的重要性,了解学法守法的基本要求。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教学,使学生提高对法律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防范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养成自觉守法的行为习惯,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做知法守法的好公民。

本节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从学习法律常识开始,是本课题的教学重点

难点:用法我也行是教学难点

教学活动过程:

(一)情景预设

1、导入新课

课外作业完成检查,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从中可以获得什么启示?

案例再现:16岁的魏亮曾被评为三好学生,父母夸他有出息,老师为他高兴,同学们都羡慕他。迟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些游手好闲的朋友后,他经常迟到、旷课、夜不归宿、打架斗殴,还学会了吸烟,喝酒。由于经受不住不良诱惑和朋友的“逼迫”,他还经常去营业性舞厅。

由于花钱越来越多,于是他便开始小偷小摸。他多次到超市“拿”几罐饮料,偷几件文具,然后卖给一些小同学。为此,魏亮曾被公安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给予行政拘留。

但他仍不思悔改,于是开始撬门破锁,盗窃钱财。他先后七次到同学家行窃,窃得现金4000余元和价值2000余元的财物。一次,当他潜入一同学家中行窃时,被该同学的父亲当场抓获并扭送到派出所。最后,人民法院依据《刑法》以盗窃罪判处魏亮有期徒刑。 从魏亮的变化过程中,我们要吸取哪些教训?我们受到什么启示?

2、板书:第三课时 知法于心 守法于行

(二)讲授新课

1、从学习法律常识开始

情景活动一,读一读,说一说

14岁的小刚,非常羡慕别人有手提电脑。一天,一个小伙伴告诉他,有一个人偷了一台电脑,不敢拿回家,放在附近楼房的一间工具屋里,约他去偷拿回来。后来他们就真的把电脑偷回家了。警察问小刚为什么偷,他还理直气壮地说:“偷小偷的东西不算偷。”

15岁的小军一进法庭就放声大哭,说他已经把问题都交代了怎么还不放他回家。可是他和另外一个15岁的同伙共同撬了3个保险柜,偷了两万多元钱,他还是主谋…

●分析他们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原因。

学生讨论分析,教师解析:自己不懂法、违法甚至犯罪却茫然无知,不了解法律制裁,致使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教材内容:生活中,一些人违了法,犯了罪,却茫然不知;还有一些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了法侵害,却无动于衷,这都与其不知法、不懂法有直接的联系。学法才能知法,知法才能更好地守法、用法。我们应通过学习,了解法律的规定,做到知法于心。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1、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学习法律知识呢?

提示:电视法制节目、报纸、教材,父母,网络等

2、可以向学校提出哪些合理化建议让我们多了解法律知识呢?

提示:法制课程,黑板报、法制教育报告、校园广播站,法制专栏等。

(设计意图:旨在教育学生树立主人翁意识,主动参与到学法活动中来。)

教材内容: 学习法律常识的方式和途径有很多,比如,学习法律原文,阅读普法读物及有关法律的报纸杂志,收看电视中的法治节目、查阅相关法律网站等可以增长我们的法律知识;主动参加各类法治教育活动,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守法意识。

我们在自觉学法,增强法律意识的同时,还要向周围的人宣传法律常识,做法律的义务宣传员,让更多的人了解法律,遵守法律,促进形成人人守法的社会氛围。

内容小结:(1)学习法律常识的必要性:学法才能知法,知法才能更好地守法、用法。我们应通过学习,了解法律的规定,做到知于心。

(2)学习法律常识的方式和途径:学习法律原文,阅读普法读物及有关法律的报纸杂志,收看电视中的法制节目、查阅相关法律网站等可以增长我们的法律知识;主动参加各类法制教育活动,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守法意识。

(3)中学生怎样为法治建设做贡献?我们在自觉学法,增强法律意识的同时,还要向周围的人宣传法律常识,做法律的义务宣传员,让更多的人了解法律,遵守法律,促进形成人人守法的社会氛围。

2、从遵守规则做起

情景活动二,填写:不同活动场所中,应该遵守的行为规则。

活动场所 角色 行为规则

在家里 子女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邻里和睦等)

在学校 学生

去乘车 乘客

去公园 游客

··· (遵守学校纪律,努力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尊重老师等) (自觉购票,有序上车、文明礼貌、主动让座等) (文明礼貌、遵守公德、乐于助人、遵守秩序等)

学生完成,教师补充

教材内容:家有家规,校有校规不同场所有不同的规则。这些规则都要求我们认真遵守,按规则办事。规则,是限制和约束,更是一种保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守规则,处处守规则,规则意识才能不断增强,遵守规则的习惯才能逐步养成。强化规则意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遵守法律,养成守法习惯。

情景活动三:读一读

我总是认为,规则只是用来约束人们行为的,使人们做起事来不自由。但是,自从经历了那件事后,我才明白,规则原来也是美丽的!

11岁那年,我的身体很不好。一天,爸爸带我去一家大医院看病。来到医院,我发现每个挂号处前都站满了人,人群汇成了一条长龙我心想:没有办法,只好插队了!正当我想插队时,却发现竟然没有一个人拥挤,也没有一个人因为等得不耐烦而大声喧哗。这一景象让我自惭形秽,我自觉地站到了队尾

尽管我和爸爸等了很长时间,尽管我感到很疲倦,但是我并没有为此而烦·恼,相反,我的心里始终洋溢着一种快乐,因为我看到了生活中的规则之美和人性之美。

其实,规则本身无美感可言,但由于有了人们的自觉遵守,才让规则变得如此美丽! 教材内容:“守法光荣,违法可耻。”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想一想,是否符合法律的规定,法律允许做的才能去做,法律不允许做的坚决不做,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法律倡导做的积极去做。一旦发现自己的行为不符合法律的规定,应及时终止。

内容小结:遵守法律对我们青少年的要求

(1)强化规则意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遵守法律,养成守法习惯。

(2)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想一想,是否符合法律的规定,法律允许做的才能去做,法律不允许做的坚决不做,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法律倡导做的积极去做。

情境活动四:列举日常生活中自己自觉守法的行为表现或搜集人们依法办事的事例,与同学交流。

3、用法我也行

情境活动五,案例分析:

晚饭后,小青坐在书桌前,却怎么也安不下心来做作业。几天来,在宿舍楼的一楼开了一家烧烤店,声音嘈杂,油烟熏天,经常深夜两三点还在营业,严重地影响了居民的休息和生活,小青也深受其害。

小冉已经两天没来上课了,同学们对此议论纷纷。前天他在校外的小饭店吃了不卫生的饭菜,当晚就住进了医院,现在还没有完全恢复。

分析讨论:小青和小冉应该怎样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解析: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我们要学会运用掌握的法律常识,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建议小青向有关部门举报,报案等,小冉向饭店索赔或向法院起诉。

教材内容: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我们要学会运用掌握的法律常识,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情境活动六,案例分析:

中学生小伟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被社会青年夏某拦住搜身。夏某抢去小伟身上仅有的20元钱,还要他第二天再带30元钱来,否则就要收拾他。

假如你是小伟,你会怎么处理这件事?请把你的想法与同学进行交流。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解析:小伟要机制灵活地狱其作斗争,例如及时拨打110报警,主动向公安机关提供证据和线索,积极协助司法机关侦破案件,也可以告诉家长或老师,寻求他们的指导或帮助。

教材内容:积极同违法犯罪现象作斗争,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当发现违法犯罪现象时,我们要灵活机智地与其作斗争。比如,及时拨打“110”报警,主动向公安机关提供证据和线索,积极协助司法机关侦破案件等。

学生阅读相关链接:拨打"110"报警电话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要注意接警员提示的要点,讲明所报警情发生的地点、时间、目前状况。

如实反映事件的实际情况,不夸大,不歪曲。

尽量克服焦躁情绪,吐字清楚。

“110”答复出警后,要在事发现场等候,主动与赶到的民警联系,详细介绍情况。 积极协助警方开展调查工作

内容小结: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应用法律?

(1)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我们要学会运用掌握的法律常识,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积极同违法犯罪现象作斗争,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当发现违法犯罪现象时,我们要灵活机智地与其作斗争。比如,及时拨打1 1 0报警,主动向公安机关提供证据和线索,积极协助司法机关侦破案件等。

(三)练习巩固

一、单项选择题

1.初中生徐某,因学习成绩太差被学校“分流”回家,于是徐某将学校告上法庭。这说明徐某( )

A.是在自找麻烦

B.不能正确对待学校的教育

C.不理智

D.善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积极同违法犯罪现象作斗争,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是( )

A.我国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

B.每个公民应该履行的义务

C.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D.只是执法机关的任务

3.“无规矩不成方圆”这句古训,是人们在实践中总结出的至理名言。下列对其含义理解正确的有( )

①每个人都应该按照自己的准则处理向题 ②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 ③在社会生活中,社会成员都应遵守行为规则④社会生活可以没有规矩,但不可以没有法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返回顶部】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最新图文
  亚欧日报是大型综合日报,亚欧日报网路报是一家大型的网络报电子版,新闻信息涵盖四海五洲,新闻内容五花八门,新闻视角独特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