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力挺健康中国
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过程中,怎样分配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健康产业蛋糕?
文 《法人》特约研究员 刘兴成
近期,健康和医疗问题再度引发国人的热议。
对于任何社会的任何人来说,健康都是永恒的主题,因为健康维系着生命,而生命只有一次。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党中央、国务院颁布和实施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无疑抓住了中国社会的永恒主题,而健康中国需要法治中国作为基础和前提。
法治支持健康中国的主流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是第一个以法治为主题的中央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法治中国的基本国策。可见,法治中国与健康中国是配套的相辅相成的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法治中国的内容是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科学立法,能让健康中国建设和医疗体制改革更加于法有据;严格执法,会让阻碍健康中国建设和医疗体制改革的权力行使不再任性;公正司法,能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健康中国建设中体现的公平正义;全民守法,会坚定全社会对健康中国法治的信仰,让国民分享健康中国的红利。
201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正式实施,以法治的形式,确立了中西医并重的基本国策。《中医药法》这部法律加大了国家对中医药事业的扶持力度,就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管理制度做出规定,加强对中医医疗服务和中药生产经营的监管,加大对中医药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以保障中医药事业对健康中国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之后,《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草案)》进入立法决策阶段。《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草案)》首次在法律层面上直接提出健康是人的基本权益;明确了医疗卫生事业是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要以人民为中心;重申中央确定的“坚持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全民共建共享”的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就国家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药物保障制度、健康教育制度、综合监管制度等做出了法律指引。
《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草案)》处于立法阶段,在法律颁布之前,法律的名称、定位和内容都有待于修改和完善。为了制定出一部适合中国国情,体现法治力挺健康中国,为健康中国保驾护航的良法,笔者认为,立法应当体现法治中国和健康中国的主流:
第一,为消除监管部门立法的痕迹,表明这是一部“健康中国法”而不是“卫生法”,法律名称应当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健康促进法》(《健康增进法》)或《中华人民共和国健康法》,以体现以人为本、名符其实和“简洁是智慧的灵魂”的原则。
第二,健康是人的基本权益,法律应当保障国民的健康权。病人有健康、疾病和治疗的知情权,既有治疗或不治疗的决定权,又有选择这种疗法或那种疗法的权利,医生、医院和家属只有建议权,没有决定权,更没有强制权。健康中国应当包含能够给国民提供效果好、成本低、风险小的健康和康复之道。
第三,既然健康中国是国家目标,健康是国民个人目标,应当将健康放在健康法治第一重要的位置,疾病及治疗自然居于从属位置,健康的人没有疾病也不需要治疗,影响健康的生态环境保护、全民健身运动、食品安全监管、公共安全防护和疾病预防治疗等都应当成为《健康促进法》(《健康增进法》)或《健康法》立法的内容。因此,追求健康而不是针对疾病,应当成为健康中国的主流。
第四,中国的传统是“上医治未病”,与治疗相比,预防更有利于健康,预防比治疗更高明,“神医”扁鹊认为从事预防的扁鹊大哥的医术最好,而扁鹊自己是三兄弟中医术最差的一个。因此,预防疾病而不是治疗疾病,应当成为健康中国的主流。
第五,在治疗疾病方面,没有任何副作用的疗法是最优选择,副作用小的疗法是次优选择,伤害性治疗或副作用大、有后遗症的疗法,只能是两害相权取其轻的不得已的选择。将聋子治成哑巴还不如不治。因此,优先选择没有副作用的疗法,应当成为健康中国的主流。
健康产业应保障平等竞争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全方位、全周期保障国民健康,要求法治保障健康,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环节,建设健康环境,提升医疗水平等,需要发展健康产业。即使公立医院以公益为目标,实行非盈利制度,但非盈利只是意味着医院的股东不能分红,并不意味着公立医院不能从事健康产业。
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20年健康产业将成为全球最大的产业。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13多亿人口,GDP已进入中高收入国家行列,人口逐渐老龄化,健康产业市场非常巨大,能够培育和发展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健康产业。
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过程中,怎样分配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健康产业蛋糕?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培育和发展健康产业也不例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规定,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培育和发展中国的健康产业,应当允许国有经济主体和中外民营经济主体平等竞争,允许中医药和现代医药平等竞争,允许中医的各种疗法之间平等竞争。
培育和发展中国的健康产业,不管是生态环境行业,还是饮水安全行业、食品药品安全行业、公共安全行业,或者是医疗行业,只有各种经济主体在健康产业市场平等竞争,才能鼓励创新,优胜劣汰,为国民提供良好的健康服务,推动健康中国建设。
由于历史和文化不同,中医和西医各有不同特点,并各有所长。西医是实验科学,中医是经验科学。西医是治人的病,中医是治病的人。西医在诊断、手术和急救方面有优势,西医在战争年代治疗外伤管用,中医在和平年代进行健康管理、治疗慢性病和疑难杂症效果好。西医是现代医学,中医是成熟医学。
实行中西医并重,让中医和西医平等竞争,可在重视全科医生的培养和使用、调动医生的积极性、克服“以药养医”的不良体制上体现出来。应当建立中西医医生促进健康的医术与收入成正比的体制,摆脱“以药养医”的收入依赖。中西医全科医生要承担引导病人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的习惯、预防保健、优先选择没有副作用的疗法、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转诊、康复和慢性病管理、综合健康管理等一体化服务。
在中医和西医平等竞争的同时,应鼓励中医外治法和内治法、预防医学与治疗医学展开竞争。不吃药、不打针、不动手术的中医外治法和养生方法,对人体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没有社会危害性,应当明确立法中医外治法和养生方法不适用非法行医罪,让中医外治法和养生方法回归传统,确保中医外治法和养生方法有合适的生存和发展土壤,靠口碑在竞争中繁荣,壮大中医外治产业和养生产业,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医改是个世界难题,但由于中国有包括民族医药在内的中医,让中医和西医平等竞争,落实中西医并重的基本国策,中国就有比其他国家更大的优势取得医改的成功,在更短的时期内实现健康中国的目标。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