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上旬,脸谱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宣布,脸谱的现场直播平台脸谱Live将不再局限于移动客户终端的使用。它将进一步向社会和公众开放:来自广电媒体、无人机以及其他专业内容生产者的内容也可在脸谱Live平台上直播。无疑,这种社交平台加现场直播或者“社交平台+”的理念和实践再次挑战了电视、报纸和其他传统媒体:它们既能满足公众对未经剪辑、未经筛选和个人化的内容的需求,又鼓励和有助于公众在观看现场直播时通过数字平台上的各种互动方式直接参与其中。同样重要的是,它们为媒体的经营模式的探索提供了新的机遇和途径。
视频直播越来越受重视
视频直播社交是新近出现的一种社交产品。它用视频的方式在社交平台上现场直播由非专业和专业内容生产者(比如个人、团体和组织)制作的内容。与广电媒体的传统产品和近年来出现的播客等新产品相比,视频直播社交的内容和传播更为直接、直观和具有时效性,而且符合人类分享信息的心理需求。因此,该社交平台自然成了新老媒体的必争之地。
随着智能移动客户端和社交平台的迅猛发展,美国平面媒体于2013年下半年重拾视频,希望借此丰富新闻传播、更进一步联结受众和提升广告收入,并把它作为未来发展策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的5年里,越来越多的美国媒体开始关注视频和对视频产品的研发与探索,比如,《赫芬顿邮报》于2012年推出了名为HuffPost Live的现场直播平台,脸谱于2015年创建了脸谱Live。
用户与社交平台可双赢
2014年11月,英国《卫报》在美国的分部建立了“移动创新实验室”(Mobile Innovation Lab),主要目的是通过分析移动新闻的成功案例和策略,侧重以下5个方面的研究:现场直播、视频、针对性传播、内容互动和内容推送。显然,《卫报》的管理部门认识到了以移动信息消费和社交平台为代表的数字媒体发展的趋势,加大了投资力度,试图尽快解决以下实际问题:如何流畅地进行多平台报道、提供可靠和便于互动的信息?如何根据移动用户的特点,用视频、可视化和互动型图表讲故事,按照用户们对内容的需求和喜爱的方式进行传播?如何让移动用户们与内容有更多的互动?如何利用社交平台的互动特点更好地联结受众?
就有效传播而言,现场直播在社交平台上的应用对传播者和受传者具有双赢的效果。对传播者来说,社交平台往往拥有庞大的用户群或粉丝群,从而形成其他任何一家媒介无法与之抗衡的接触面和影响力。对受传者来说,视频直播里的内容符合他们分享信息的心理需求。通过过去一年多的调研,脸谱发现,未经筛选、未经编辑和个性化的内容是人们喜欢这种新社交产品的主要原因,而且,人们愿意在视频直播社交里展现和分享他们不愿或不想在其他平台上分享的内容。
理解用户需求仍需继续探索
虽然视频直播社交被许多美国媒体视为通往成功的策略之一,而且其制作和传播费用远远低于创建电视台的费用,但它在内容的选取、内容的质量和如何与媒体的宗旨相结合等方面面临问题和挑战。尽管如此,脸谱的最新决定和英国《卫报》“移动创新实验室”的最新研究方向提醒我们,数字新闻的生产和传播需要有新的不同于传统新闻生产和传播的理念和探索。其中之一是认识和理解人类愿意分享信息的心理活动、情感和行为,从公众在乎的内容的相关性、有用性等方面思考、探索新闻生产和传播的实践。
在探索、研发类似视频和现场直播等社交产品方面,新老媒体都面临如何使用这些新产品吸引和联结用户、如何借助这些新产品接触移动用户,以及如何与社交平台联手,通过对社交产品的不断探索和研发从社交平台拥有的众多的受众中获得广告收入等问题。在2016年第一季度里,脸谱的净收入为15.1亿美元,而去年同期是5.12亿美元,显示该社交网络新近推出的移动广告表现强劲,它的视频广告受欢迎程度持续上升。
由于社交平台的用户大多为18岁~44岁的群体,所以,社交产品的研发结果自然会得到广告商们的关注和青睐。在互联网出现之前,广告商和受众都不得不依赖媒体,因为后者手里既有内容又有渠道。于是,媒体有了自己的“经营模式”。其实,就创建两个字而言,媒体从一开始就没有自己的经营模式。要想让前者重新青睐自己,媒体除了继续探索之外没有更好的选择。尤其对传统媒体而言,类似视频直播社交的社交产品是一条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途径。
(作者介绍:孙志刚 原为美国唐纳德·W·雷诺玆新闻研究院科研副主任(2007年~2014年),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高级社会研究中心主任(2000年~2014年),现为北京印刷学院特聘教授和浙江工业大学客座教授。)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