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予适度惩戒权 让老师敢管"熊学生"
熊孩子在学校调皮捣蛋,老师想管却不敢管,是近年来教育领域的一个尴尬情形。近日,常州局前街小学决定"吃螃蟹",召开听证会,探讨把对学生的惩戒权还给老师。而此举也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
校方代表:教育惩戒的意义是什么,要不要惩戒,希望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家长发表自己的意见。
学生代表:我觉得有几方面并不是特别的好,经常不能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学习任务,既然不能完成,为什么还说是力所能及呢,感觉这个好像有矛盾啊。
此次常州市局前街小学酝酿推出教育惩戒制度,是为了把对学生的惩戒权还给老师,同时也规范老师对学生的惩戒行为。在听证会的讨论稿上,教育惩戒的实施对象包括7种情形:1.经常不能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学习任务;2.经常不能达成局小学生日常作息规范;3.经常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影响班级集体学习和活动;4.经常怂恿他人犯错,并借助谎言推卸自己应负的责任;5.经常出现暴力倾向,伤害班级同伴;6.经常不经过他人同意,随便取用他人的东西;7.其他(经学校实施教育惩戒指导委员会讨论认可);同时还列举了八种教育惩戒的实施方式,分别为批评、加倍劳动、取消部分特权、没收、静坐、诵读、隔离、陪读。
常州市局前街小学校长李伟平:通过这样一个听证会,我们和大家一起形成共识,惩罚和惩戒的边界在什么地方。
校长表示,在制度正式推出之前,还会有试运行阶段,是否接受惩戒,会由家长和学生决定,学校会进行宣传引导。
该不该把"惩戒权"交还给老师
到底该不该把"合理惩戒权"交还给老师呢?我们也走上街头,听听福州的家长们怎么说。
在采访中,不少市民表示,当遇到孩子调皮捣蛋的时候,更希望老师能耐心教育而不是采用惩戒的方式。而有些市民则认为"严师出高徒",适当地运用惩戒的方式进行教育,也是对孩子的教育负责。
市民:我是感觉这个是下策,实在老师如果有好的教育方法,不至于用到这个惩戒的办法。
市民:我觉得老师如果惩戒学生的话,一般都出于爱的方面,都是出于为他好,这跟父母爱孩子一样。
市民:现在老师感觉越来越不好当了,因为现在生活水平提高,只有一个小孩,都当做宝。
市民:如果是比较人性化的(惩戒),是可以接受的。
市民:老师主要还是教书为主,至于小孩调皮捣蛋的话,只要是适可而止地阻止他就好了。
市民:我觉得首先老师应该要先跟学生有一定的沟通,然后再跟他家长有一定的沟通。针对不一样的小朋友,因为他们的性格,还有调皮程度都不一样,要根据小孩子自身的情况给他一定的教育。比如说比较调皮的小朋友,你可以稍微严格一点,比如说像比较乖的小朋友,你只要给他一定的警告,警示他一下就可以了。
市民:惩戒还是要有适当的惩戒,要不然老师都不敢管了,你说学生课堂纪律该怎么办?但是,管的话又要有一个度,有一个规定。
市民:应该更多是家长信任老师,然后给老师更多的一个空间去发挥,去教育孩子,这个其实是相互信任的一个过程。
适当惩戒是规则教育 标准因人而异
不少心疼孩子的家长一听到"惩戒"二字,就连连摇头了,觉得自己的孩子可能要被体罚。而其实,咱们来看看这八种教育惩戒的实施方式,批评、加倍劳动、取消部分特权、没收、静坐、诵读、隔离、陪读,这当中并没有任何的体罚,都是正常的一些教育方式,而家长对此的敏感,也正是学校教育的尴尬所在。那么,将"惩戒权"还给老师,能否解决这一尴尬,适当惩戒,又该如何把握好尺度?我们也请社会观察员郑少翀来谈谈他的看法。
惩戒,顾名思义,包括"惩"和"戒"两层含义,"惩"即处罚,是一种手段,"戒"是警告,劝戒以使其改正错误,是这种行为期望达到的目的。面对熊孩子、小霸王,靠赏识教育、快乐教育远远不够。有管教,才懂敬畏、明对错、知底线,教育绝非是"说不得""碰不得"的。在我看来,是时候把合理惩戒权交还给老师了。
来源:@新闻110
编辑:叶虹责编:郑雪峰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