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投诉举报 正文

反腐专家分析刘铁男案:举报者越敢实名就越安全

作者: 来源:admin 关注: 时间:2018-11-09 02:13

反腐专家李永忠。图/IC


反腐专家李永忠。图/IC

刘铁男栽了,他是被网络实名举报而落马的一位部级官员。

周久耕、韩峰、雷政富……近年来,经网络举报被查出的官员越来越多。而另一方面,官员贪腐的财物却越来越巨大,越来越触目惊心。

今年4月19日,各大网站首页均设置了网络举报监督专区,举报者轻点鼠标,就可把举报材料从网上发至相关部门。这意味着在未来反腐的格局中,网络举报将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

如何才能肃清官场贪腐之风?如何才能达到治本的目的?目前,中纪委已组织人马在广州、上海进行火力侦察,抽查官员财产申报情况,以对症下药,制定长久的肃贪良策。

近日,本报记者专访反腐专家李永忠,从网络反腐、反腐现状及趋势等方面进行深度剖析。

各级纪委都比较重视网络举报

潇湘晨报:前几天,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铁男被免职,而刘铁男是被《财经》杂志副主编罗昌平通过微博举报的,这被认为是网络实名举报以来落马的最高级别官员,你认为网络举报相对于传统举报方式有哪些特点?纪委对这些新的特点有何应对措施?

李永忠:相比传统举报,网络反腐是最广泛、最便捷、最及时、最有效的动员组织群众有序参与的一种很好的形式。

无论纪委或党委、政府,都要秉持“三要三不要”的态度;第一,要疏导,不要阻挠,疏导就能实现网络反腐的有序,阻挠必然产生民怨、民愤。

要回应,不要回避。积极及时回应,能使民心可用,上下同欲;一旦回避,你就成了聋子、瞎子,不可能赢得这场没有硝烟的反腐之战。

要引导,不要强行领导。引导可顺势而为,强行领导就会把网络这个平台扭曲甚至堵塞了。因为网络是平等的虚拟世界,这里不相信权力,不通行行政命令,不能以权服人。只相信客观事实,谁有理有据,就信服谁,所以要耐心引导,以理以事实服人。

潇湘晨报:传统举报方式一般是来信来访等,中纪委近年来又开通了邮件举报,但我们观察到近年来落马的那些官员,比如南京的天价烟局长、广西的艳照门局长等,都与网络传播不无关系,可以说网络传播和举报的信息,在反腐肃贪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纪委是如何甄别这些网络信息,为己所用的?

李永忠:中纪委在所有的中央国家机关中,是最早重视舆情反映的。在吴官正任中纪委书记时就开始了,当时在中纪委研究室组建了首支网络舆情监控队伍,而吴本人在早上五点到八点之间,要浏览两三万字的网络信息;现在王岐山书记也要求加强网络舆情监控,整合系统的力量,打好反腐之战,为治本赢得时间。

5个多月前,罗昌平对刘铁男的举报,纪委就是从举报后开始甄别的,南京的天价烟局长从曝光到查处只有15天,而重庆的雷政富案件,从网络曝光到免职只有63小时,说明各级纪委都是重视这些网络信息的甄别和筛选的。

举报者越敢于实名,就越安全

潇湘晨报:4月19日,各大网站开通网络举报监督专区,这个网络举报监督专区能否与反腐工作实现良性对接?

李永忠:4月19日,泰州滨江工业园管委会主任张爱华在内部食堂宴请,宴席较为豪华,被网民在网上曝光,3天后的4月22日,张即被泰州市委免职,可以看出纪委的反应处理,都是很及时的,是可以实现与网络间的良性对接的。

潇湘晨报:纪委提倡实名举报,但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下,实名举报无疑是有风险的,那么如何将风险降到最小呢?

李永忠:这确实需要纪委与举报人之间的联动与协调。各级纪委要加强保密,保密工作做得越好,举报人就越感觉到安全,就越敢实名举报;要把相关制度设立好,谁敢泄露信息,一定严惩不贷,尽可能单线接待联系实名举报者,这样谁发生问题就留下痕迹,就可立即查出,让举报者没有后顾之忧。

对于举报者来说,要敢于实名举报,最典型的就是罗昌平的例子,他在一天之内发了三条微博举报刘铁男。举报了一名部级干部,但他现在还好好的,证明举报者越敢于实名和公开,就越安全。

“双规”更透明是个趋势

潇湘晨报:长期以来,中纪委在公众眼里一直披着一层神秘面纱。今年三月的两会期间,中纪委公布了机构及办案流程图示,中纪委的去神秘化能否走得更远呢?

李永忠:应该可以走得更远,中纪委是党内专门的监督机关,它不能停留在办案这个层面上。办案只是它的一种职能,当然应该更加公正、透明,公众也有了解这些信息的必要,这也更有利于公众参与反腐斗争。30多年来,公众想支持,少渠道;想参与,缺平台,只能当旁观者。现在从中央到地方,都有加大透明度的要求,这既顺势,又顺应民意,还可考核中纪委内部各室负责人的工作能力、办案能力、联系群众能力等,通过公开透明表现出来,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不单指决策、执行权,监督权也应该并必须在阳光下运行。

潇湘晨报:关于透明度,比如“双规”,今后能否增加办案的透明度?如在“双规”期间及时向外界公布等。

李永忠:这个也是可以的,但一步到位恐怕有些困难,不过,在办案透明化上肯定会有推进,“双规”肯定会通知当事人所在的党组织,也会告知其家属,但是不一定马上告知社会,是否告知媒体,需要根据案情发展决定。有时候如果提早告知公众,其他涉案人员会隐蔽或外逃,给办案带来不利因素。当然不是所有案件都用一种模式来对待,可以分不同情形,进行不同程度的公开,但公开是一个趋势,不公开是需要讲究的策略。比如刘铁男一“双规”,就立即公开告知公众,证明透明度加强了。

仅靠领导人公示财产不够

潇湘晨报:1995年,中央发布了《关于党政机关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收入申报的规定》,这个规定这些年执行得怎么样?政府部门是如何监督核实这些申报信息的?有没有违规违法者的查处实例?

李永忠:这些年有登记但没统计,也没有核实与监管,这期间查处的官员腐败案件,也没有说是因为他申报不实而查处的。

潇湘晨报:从技术上来说,未来我国能否实行信用卡制度,以更利于肃清党内腐败?

李永忠:这实际上是一种诚信制度,一个人终生只有一张卡,我们目前还没有做到这个程度,有的国家一个人出生,指纹就留痕了,我们还没有做到,这个会逐步建立的。

潇湘晨报:现在许多国家的官员进行财产公示,类似这种举措对于廉洁党组织有什么样作用?

李永忠:官员财产公示关键是要把制度建立起来,仅仅像有的国家靠领导人带头,虽然对官员公示财产肯定是有作用的,但是只能起一种声势和导向作用,真正推动还是必须靠制度的推行才行。俄罗斯的普京、梅德韦杰夫早就带头公示自己和家庭财产,好几年了,两人的财产俄罗斯家喻户晓,结果怎么样呢?去年全球清廉指数俄罗斯排在133位,处于靠后水平。

“抽查财产申报主要是摸底”

以2002年开始在各地方开始陆续施行的“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为基础,中纪委目前正在拟定对包括“财产信息”在内的重大事项报告进行全国抽查的工作方案。目前,广东、上海等地已经着手进行抽查试点工作,抽查的覆盖比例约为15%-20%。    李永忠认为,这次对广东、上海的抽查,只是一个火力侦察,以摸底调研为主,兼有震慑和查处效果。

这次只是火力侦察,瞒报漏报难以避免

潇湘晨报:此次对官员申报的财产将如何抽查,有没有具体实施方案?

李永忠:整个抽查过程就是一个边操作、边对照、边摸索、边总结、边提高的“五边”过程。我认为,这次只是一个火力侦察。

潇湘晨报:为什么现在进行火力侦察呢?

李永忠:从收入申报到财产公示,25年来虽然步履蹒跚,却也在不断推进。12年前,中央也曾以省部级现职领导干部报告家庭财产为突破口,在六个试点地区进行火力侦察,但触动灵魂易,触动利益难,最后无功而返。随后,尽管官员财产公示尚未形成全国性的制度,但在一些地方,却也有一些敢闯、敢试、敢冒的改革先锋,如“阿勒泰模式”、“慈溪模式”等。十八大后上海、广州的先行先试,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同时,也是大致摸清这三十多年腐败存量、呆账的基础性工作。

潇湘晨报:在这次抽查中,要如何杜绝瞒报、漏报呢?

李永忠:目前难以避免,但可以了解瞒报与漏报的比例。为什么要瞒报?瞒报的部分是正常收入,还是灰色收入、黑色收入?这些收入在个人的家庭财产中的比例是多大?瞒报、漏报人员分别占全部人员多大比例?为什么要瞒报、漏报?和我们制度设计有没有关系?是人的因素,还是制度缺陷?这些都可以通过抽查发现。

抽查15%以摸底为主,兼顾震慑与查处

潇湘晨报:这一次为什么选择上海和广州作为试点?

李永忠:选择试点当然是先易后难、先小后大、先点后面。这些年上海市纪委设计了上中下三种方案,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是下,讲的是公开;资金在网络中监管,这是中,讲网上留痕,留下痕迹就好办了;资源在平台上交易,这是上,讲的是竞争。重要资源、稀缺资源、紧俏资源在平台上交易,这样上中下都有了。

广州得风气之先,媒体监督力度大,广东纪委监督创新意识比较强,无论乌坎事件的处理,还是其他问题解决,都有一种改革创新意识,所以选择这两个进行试点是有道理的。

潇湘晨报:广州这次将抽查比例定为15%,有一个解释是:如果比例太大,工作量太大;如果比例太小,达不到震慑作用。那么抽查到底是想震慑贪官,还是查处贪官呢?

李永忠:现在要全部查,没有那么大的人力、物力、精力,抽查比例太小,样本取样代表性不足,15%可能是比较适合的比例。其实,要把15%彻底搞清楚并恢复原貌,也是比较困难的。一些官员有灰色甚至黑色收入,要核实财产,就不能只查一年或近几年的收入,而是把30多年的收入情况都要了解,工作量是相当大的。

希望通过这个15%,能把大致的基本情况摸清楚,所以抽查以摸底调研为主,兼有震慑和查处效果。

潇湘晨报:大面积查处会造成工作的被动,甚至机构的瘫痪吗?

李永忠:只能集中优势兵力打好反腐之战,所以这次15%到20%至为关键,不可能大面积查,关键在于你到底是想把局面搞乱,还是解决问题。目前有一些两极分化、党群疏离的现象,这个局面的造成与一些官员大捞灰色收入、黑色收入不无关系。

张苗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返回顶部】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最新图文
  亚欧日报是大型综合日报,亚欧日报网路报是一家大型的网络报电子版,新闻信息涵盖四海五洲,新闻内容五花八门,新闻视角独特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