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年,北京共刑事拘留涉毒嫌疑人1246名,缴获各类毒品71.71公斤。在前天举办的全市禁毒工作发布会上,市禁毒委副主任、市公安局副局长陶晶介绍了北京缉毒成绩单。同时,本市提高毒品违法犯罪举报奖励金额,扩大举报群体范围,将日常工作中可能碰到毒品的快递员、安检员等,也纳入参与举报奖励的群众范围,形成全社会的禁毒网。
已基本阻断冰毒等毒品供应
陶晶介绍,去年全市对毒品保持高压严打。去年共刑事拘留涉毒嫌疑人1246名;缴获各类毒品71.71公斤(折算精制毒品),同比上升17.2%。去年全市共判决毒品犯罪分子1118名,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上的229名,重刑率达20.5%,形成了强有力的震慑。同时,通过“智慧禁毒”建设,构建了3类数据分析模型,生成涉毒线索437条,抓获涉毒人员86名。
本市已推动集群专案打击实现专业化,对在京涉毒重点群体开展全链条打击,全年共抓获涉毒人员75名、缴毒10.6公斤。全年先后组织开展了4次集群专项打击,共抓获吸毒人员307名。目前,冰毒等毒品供应出现“断粮效应”。
去年,警方还与机场、海关、铁路等成员单位联动,针对重点航班、重点群体进行全方位、全天候毒品缉查,全年共查获涉毒人员3526名,缴毒390.9公斤。特别是2018年9月中旬,市公安局禁毒总队会同北京海关缉私局,联手广东、河北、福建、香港四地警方,破获特大跨国走私可卡因案,打掉一条从南美中转北京再转运广东、香港的走私通道,缴获可卡因24公斤。这是近年来本市首次多部门跨地区作战全链条打击破获的特大跨国走私可卡因案件。
第三代毒品滥用风险加大
海淀区禁毒办常务副主任、区公安分局副分局长毕波介绍,近年来毒品滥用种类更加多元化,呈现传统毒品、合成毒品及第三代毒品即新精神活性物质交织叠加状态。
据了解,新精神活性物质以香料、花瓣、烟草及电子烟油等形态出现,与海洛因、冰毒等相比伪装性更强,具有较强的致幻能力,滥用风险加大。更需警惕的是,许多新精神活性物质的毒理作用比海洛因、吗啡等传统毒品更加强烈,甚至会破坏神经中枢危及生命。
去年,海淀公安分局针对出现滥用新型毒品的情况,开展集中打击专项行动。侦查员在一线办案中发现很多吸毒人员不再吸食合成毒品。在涉毒人员交友圈中,开始大量贩卖一种叫作“犀牛”的新型致幻可疑物质,并多次起获这类可疑物质。经公安部二所鉴定,“犀牛”是一种新型精神活性物质色胺类毒品。
去年8月,海淀分局陆续在一个月的时间内,组织27个派出所共计抓获贩卖“犀牛”的嫌疑人126人,缴获色胺类毒品1544.18克。截至去年12月底,又抓获吸食“蓝精灵”7-胺基氟硝西泮的违法人员3名。
举报毒品犯罪最高奖30万元
在打击毒品违法犯罪过程中,群众举报功不可没。据了解,去年破获的几起零散种植罂粟案就源于群众举报。去年《北京市毒品违法犯罪举报奖励办法》制定后,根据娱乐场所、邮政快递等行业场所转递的信息线索破获的毒品案件64起。同时,主动与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对接,通过集中调控等措施,共发现处置隐性吸毒人员1374名。
市禁毒办常务副主任、市公安局禁毒总队总队长蔡新宇介绍,办法拓宽了毒品违法犯罪线索举报奖励的渠道路径,除了举报专线(010-83552012),电子邮箱(p-jdzd@bjgaj.gov.cn)外,还增加了新媒体方式,群众可通过新浪微博“平安北京”,微信公众号“北京禁毒”在线举报。
办法还提高了举报毒品违法犯罪线索的奖励金额,由2014年规定的10万元,提高至最高奖励30万元。
举报条件也更加明确,包括需举报发生在北京的毒品违法犯罪案件或者举报涉及北京的外地毒品违法犯罪线索;有明确具体的举报对象、违法犯罪活动时间、地点、人员、物品等基本举报事实;举报时提供的信息尚未被公安机关掌握,或虽被公安机关掌握,但举报人举报的内容更为具体详实且在案件侦破过程中发挥重要或者关键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办法还首次将安检、物流、快递等从业人员纳入参与举报的群众范围,细化奖励保障,提升海关、铁路、机场等成员单位参与禁毒斗争的积极性。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