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执政为民 正文

提升“七力”执政为民

作者: 来源:admin 关注: 时间:2016-05-27 11:52

  世事纷繁,人生如棋。我们正处在一个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每一个人的成长进步带来了有利条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放眼世界,充满竞争,充满变数,在这种情况下,要走好人生、成就辉煌,要活得自在、赢得成功,实现从必然向自由的飞跃,应当重视加强自我升级,努力提高能力素质。不管是谁,不及时升级,就不能很好地生存。一个人无法延长自己生命的长度,却可以通过完善和提升自我,来拓展生命的厚度、丰富生命的内涵、实现生命的价值。既要激情,又要能力。要提高学习力、抗压力、决策力、执行力、落实力、公信力和免疫力,对于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担当重任,实现价值,造福于民,促进发展,意义十分重要。

  

  提高学习力是条件。领导干部要把握领导工作岗位上的机遇,充分利用在有利条件,刻苦学习。要树立学习是第一需要的理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视学习为安身立命之本,成就事业之基,克服懒惰畏难情绪,力戒浮躁,减少应酬,静心学习,苦读不辍。不仅要把学习作为一种要求、一种追求、一种情操、一种境界,使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学出乐趣,学出本领,学出进步,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提高驾驭本职工作的能力。一要恒学。“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知识在于一点一滴的积累,在学习上要舍得花力气、下功夫、费心血。领导干部工作任务繁重,事务繁多,要自觉挤时间学,找机会学,自我加压学,持之以恒学,使学的内容更专一些,学的范围更广一些,学的程度更深一些。要加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掌握党的基本理论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特别是要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要加强对法律、经济、文化、科技、历史等基本知识的学习,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既要向书本学,还要向实践学,向人民群众学,向周围的同志学,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不断增加知识储备,优化知识结构。二要思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学习不思考,容易成书呆子;只思考不学习,则缺乏底蕴,思而无力。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把所学的理论知识放到当前组织工作的大时代、大背景中来思考,与具体实践和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对知识进行理解、消化、吸收,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对接。学习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而要学精髓,真正学懂、学透、学活,不能死记硬背、生搬硬套、机械僵化。三要用学。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在于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知识和能力同等重要,在一定条件下,能力比知识更重要。空谈理论而缺乏能力,不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最终会导致失败。领导干部要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悟理、总结、提高,从而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领导工作主要是做人的工作,领导干部要通过学习努力提高语言表达、交流沟通、组织协调和做群众工作等方面的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只有常怀“本领恐慌”、常有“能力危机”、常找自身差距,才能把学习作为一种陪伴终身的修炼,通过持之以恒地读书学习,远离低俗、涵养品性、陶冶情操、升级自我。

  

  提高抗压力是前提。压力是一种外界刺激,是一种身心反应,也是一种应激过程。作为社会人,有时可能遇到生存的压力,有时可能遇到生活的压力,有时可能遇到工作的压力,有时可能遇到人际关系方面的压力。总之,人活着就会有压力,没有人可以免却,不管你喜欢与否。压力是一把双刃剑,压力能产生动力,催人奋进;压力能唤起责任,使人担当;压力能改善心智,让人警醒;压力能激发潜能,助人成功。压力也会给生活和工作带来麻烦,甚至危害身心健康。一是掌握“杯水”原理,积极化解,释放压力。一杯水,看似很轻,但端得久了,手便发酸发麻。生活就像端着一杯水,如果始终不“放下”,就会越来越沉重。每个人都要学会在适当的时候放一放手中的“水杯”。要学会适应环境。世界总是不完美的,“不如意事常八九。”要用理性、冷静的眼光和方式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他人、看待各种各样的不完美。既要保持对世界的美好憧憬,又要坦然面对世界的种种缺憾;既要以进取之心去求索,又要以平和之心看结果。在努力改善不足、创造美好的同时,也要告诫自己保持耐心。这个世界有些问题的解决,确实需要一些条件、需要一定时间、需要一点等待。不要急于求成增添“包袱”,不要心浮气躁徒生烦恼。要学会调节心情。高度紧张的工作,过于单调的生活,会让人始终处于重重压力的包围之下。“会休息的人才会工作。”要适当改变一下工作、生活的方式和节奏,让心灵舒展,让身体放松。每个人都要有一套适合自己、不伤他人、符合法规的“减压消气操”,并常做常练,以促进健康。二是认识“阀门”特性,积极调适,控制压力。一个灌满了液化气的钢瓶,内部压强是大气压强的7—8倍,如果不慎引发爆炸,其破坏力相当于一枚重磅炸弹。但是安装了减压阀后,我们就能放心地驾驭这个危险物品。人生在世,有时难免遇到一些挫折,此时心灵的“液化气瓶”处于“高压”状态,必须为它安装一个“减压阀”,把压力调适到可控范围。要加固心灵。卡耐基说过:“我们若已做了最坏的打算,就再没有什么损失。”“最坏的打算”不是“我肯定不行”的悲观绝望,而是“假如出现最坏情况我该怎么办”的未雨绸缪。这样,即使最坏的情况出现了,我们依旧能从容淡定、理性应对,而不会信心坍塌、一蹶不振。要提高逆商。逆商,指人们面对挫折、摆脱困境的能力。高逆商者在人生中勇往直前,无论承担多么繁重的任务,无论碰到多么恶劣的环境,无论遭遇多么不幸的人生,他们都不会停止前行,他们会始终保持生命激情,决不让任何挫折、打击或缺陷阻挡自己前行的脚步。要有意识地通过课堂教育、情境教育、实际历练等方式来培养、提高自己的逆商指数。三是学习“弹簧”优点,积极转化,利用压力。在一根弹簧的弹性形变范围内,你给它施加的压力有多大,那么得到的反弹力就有多大。弹簧很忠实地把“压力”转化成了“动力”。我们要学习“弹簧”的这个优点,善于转化,把压力当动力。要在压力下打磨自己。别人的鼓励、批评或者质疑,都能给我们带来压力感,都要理性看待、正确应对。面对善意的鼓励和督促,不要充耳不闻,而要谨记于心;面对无端的批评与指责,不要高声辩解,而要默默努力;面对恶意的质疑与发难,不要愤怒相向,而要淡然以对。当压力重重包围我们之时,我们要把它当作积蓄力量和等待时机的必然过程,既不为怀才不遇而懊恼,也不为环境束缚而痛苦。心中保存希望的种子,默默积蓄力量,静静等待良机,总有一天,蓄积的精华将在熊熊烈火中迸发。要在压力下获取经验。压力往往意味着某些方面的不顺利,为何遭遇这些挫折、怎么克服这些困难,都值得我们思索。把这些问题想明白了,也就获得了经验。经历了一次压力的打击,心灵也同时接受了一次“免疫”。要坚信,在前进方向正确的前提下,每多一次挫折,离最后的成功也就更近了一步。四是谨记“鲶鱼”效应,积极进取,自加压力。挪威渔民在远海捕到沙丁鱼后,尽管马上把它放入盛满水的鱼槽,但是沙丁鱼仍然很少有存活的。后来在每个鱼槽里放上几条凶猛、好动的鲶鱼,沙丁鱼为了躲避鲶鱼的袭击,被迫拼命游动,结果大大提高了存活率。这给我们以很大启示:当我们感觉到生活在一个压力很小、特别安逸的“鱼槽”中时,为了不“死亡”,我们就要为自己创造一条“鲶鱼”,以便逼着自己努力拼搏、继续前进。要敏于发现潜藏的“鲶鱼”。比尔•盖茨说:“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百度的李彦宏说:“别看我们现在是第一,如果你30天停止工作,这个公司就完了。”只有未雨绸缪,才能躲过暴雨袭击。真正的有智之士在别人安逸享乐的时候,总会敏锐地察觉到远方“鲶鱼”带来的气息,提前做好防范之策。要不断强化“鲶鱼”印记。当我们被“鲶鱼”撕咬一口之后,如果将那种痛苦的感觉马上抛诸脑后,而不是坚持不懈地提高自己的“泳技”,那么以后再次相遇,势必又被“鲶鱼”所伤。“鲶鱼”远去了,甚至消逝了,但是在我们心中,要不断强化关于“鲶鱼”的记忆,不断警醒自己:努力,努力,再努力!

  提高决策力是基础。决策能力是最重要的能力,决策失误是最大的失误。一要科学决策。要吃透“上情”,领会政策,做到站得高、看得远,要把握“实情”,突出重点,做到情况明、看得准;要借鉴“外情”,研究规律,做到形势清、看得宽。在此基础上,要找准“三情”的结合点,做到勇于创新、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做好“规定动作”创造“自选动作”,打造“自主品牌”。二要民主决策。决策前,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问计于基层,问计于群众,问计于实践,做到凡是重大问题和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没有调查研究不决策,没有科学论证不决策,没有比较方案不决策,决不能做决策前拍脑袋、决策中拍胸脯、决策失误后拍屁股的“三拍”领导。三要善于决策。决策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推进发展。要强化“发现问题是水平,回避问题是失职,敢抓问题是能力,解决问题是政绩”的理念,对经常出现的问题要善于从规律上找原因,对反复发生的问题要善于从制度上找原因,对长期存在的问题要善于从工作上找原因,决策时努力做到愿与事相一、人与事相宜、时与事相适。

  提高执行力是保证。提高执行力是谋求大发展的根本保证,是党的优良作风的具体要求,是衡量一个团队战斗力的重要标志。要提高执行力,就要表明一种态度,即“一做到两坚决”:做到决策部署一旦作出,坚决无条件、无阻力、无障碍贯彻执行到位;坚决克服“中梗阻”现象,防止和克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行为。要提高执行力,就要促成一种共识,即“三要三不要”:发展要结果,不要理由;事业要行动,不要空谈;工作要落实,不要形式。要提高执行力,就要提倡一种精神,即“五敢”:敢想、敢闯、敢冒、敢破、敢为。要提高执行力,就要树立一种风气,即“三先三不”:先干不争论,先试不议论,先做不评论。要提高执行力,就要践行一种方法,即“一线工作法”:干部要在一线工作,决策要在一线作出,问题要在一线解决,创新要在一线实践,成效要在一线检验。要提高执行力,就要形成一种机制,即“三健全三提高”:健全责任机制,提高执行意识;健全督导机制,提高执行效率;健全激励机制,提高执行纪律。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广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促使他们积极想问题,主动抓工作,勤于找对策,敢于负责任,真正办实事,认真办好事,从而提高落实决策、推进工作的执行力。

  提高落实力是关键。古今兴盛皆在于实,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抓落实是一切工作的关键环节。一要统一认识抓落实。要始终保持一种不甘落后、奋发有为的责任感,始终保持一种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始终保持一种食不甘味、夜不能寐的危机感,坚持做到静下心来,扑下身去,想方设法把工作落实到位。要理清思路抓落实。思路确定之后,就要做到一件事情一件事情督办,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一个环节一个环节落实,一个步骤一个步骤推进,确保工作取得实效。二要突出重点抓落实。要始终坚持把加快发展、维护稳定作为抓落实的主线,做到百忙不转其向,万变不离其宗。要盯住薄弱环节抓落实。要围绕“三最”抓落实。三要健全机制抓落实。要健全目标责任机制。对安排部署的每一项工作、目标任务都要细化量化,层层分解,责任到人,要通过细化责任、硬化责任、追究责任,强化干部责任,形成工作合力,千方百计把各项工作抓出成效。要健全协调配合机制。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中心意识,自觉地服从和服务于中心工作,碰到问题不相互推诿,遇到困难合力攻坚,齐心协力抓好工作落实。要健全监督检查机制。突出抓好重大部署、重点工作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对落实好的,要表彰鼓励;对落实不好的,要督促其查找不落实的症结和原因,采取相应对策和措施,促其抓好落实;对工作不落实的要敢于问责,强化责任追究,直至工作落实。要健全绩效考评机制。完善考评奖惩体系,克服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与干坏一个样的不良现象。四要转变作风抓落实。要领导带头抓落实,就是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抓落实上,深入基层、深入一线,靠前指挥,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一级干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层层抓好落实。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狠劲抓好落实,做到始终坚持“五个第一”的标准,即,始终坚守公道正派的第一原则、始终秉承以人为本的第一理念、始终保持勤政为民的第一品质、始终发扬求真务实的第一作风、始终严守清正廉洁的第一要求,人人做到“五个一”,即,把服务发展作为第一责任,把改革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把加强基层作为第一基石,坚持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把过硬队伍作为第一保障;要以兴“四风”抓落实,即,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落实听民声;兴调查研究之风,落实访民苦;兴求真务实之风,落实排民忧;兴勤政廉政之风,落实解民困。

  提高公信力是核心。公信力是领导工作的生命线。是领导干部的立身之本、为人之道、处事之基和不怒而威的重要法宝。只有一身正气,忠于事业,尽职尽责,光明磊落,才能耐得住寂寞,顶得住歪理,抗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守得住清贫,经得住考验。公道正派是领导干部职业道德的内核。有了公道正派之舵,才不会迷失方向:有了公道正派之秤,才不会缺失平衡;有了公道正派之窗,才不会丧失活力。一要公正立身。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领导干部一定要“心术正”,大公无私,实事求是,严格按照党的组织原则和政策办事,为党和人民选好用好干部,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遵守纪委不放松。要“行为正”,严格遵守领导干部的行为规范,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牢记和实践党的宗旨,在行动上始终与党保持高度一致,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要“作风正”,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教条主义、本位主义、个人主义,当不正之风袭来时,敢于抵制和反对,不看脸色办事,不看背景用人,不受“来头”左右。二要公正处事。胡锦涛同志指出:“公道正派,廉洁清正,严于律己,是每个领导干部必须恪守的职业道德,也是提高自身素质的基本要求。”要做到公道正派,必须坚持工作原则,以党和人民的利益重,坚持标准,任人唯贤,决不能拿原则作交易,拿原则送人情,拿原则换赏识;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对干部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绝不能在工作中掺杂个人的好恶,戴有色眼镜看人,感情用事。领导干部坚持公道正派,关键是在选人用人上要一视同仁、公平公正,做到坚持德才兼备、以品德为先用人,坚持注重实绩、以发展为要用人,坚持群众公认、以民意为本用人。三要公正待人。古人说:“国家大事,唯赏与罚,赏当其劳,无功者自退;罚当其罪,为恶者咸惧”,讲的是赏罚公平的重要性。选贤任能,更需公平。因此,领导干部必须公正待人。要公开选拔干部,做到“出以公心,注重公论、维护公正、坚持公道、提高公信”,在政策、法律、规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一碗水端平。要正确评价干部。“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须待七年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一标准,一个干部好坏不是一时一地一事能定性的,必须公平对待,正确评价:既要看到干部的长处,也要看到干部短处;既要看到干部的优点,也看到干部的不足;既要看到干部的优点,也看到干部不足;既要看八小时内,也要看八小时外;要看平时,也要看关键时期;既要看“实绩”、“显绩”也要看“潜绩”,既要看组织评价,也要看群众公论。要合理使用干部。“骏马能历险,耕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要全面真实地掌握干部的情况,根据各人的专长与特点,量才而授任,度能而施职,做到官适其职,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提高免疫力是根本。“公生明,明生廉,廉生威”。提高拒腐防变免疫力是时代所需、事业所需。领导干部要廉洁奉公。一要风清气正。重要的工作岗位,能使人高尚,也能使人堕落,能成就一个人,也能毁掉一个人。领导干部岗位重要,往往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甚至是一些人“公关”的重点。领导干部一定要头脑清醒,绝对不能犯糊涂,不能犯低级错误。要经得住考验,做到慎欲,不被欲望牵着鼻子走;慎权,不当权力的奴隶;慎微,不让小节毁了大节,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二要干净干事。要克己奉公、清正廉明、两袖清风。要以党纪国法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到功名禄心不动,灯红酒绿眼不迷,不义之财手不伸,歪风浊流冲不垮。什么都不怕的人最可怕。名节源于修养,境界升于内省,腐败止于正气。打倒自己不是别人,往往是自己。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心存敬畏,多一点正气、少一点邪气,多一点满足、少一点贪心,多一点理智、少一点盲目,达到“俯仰无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的境界;要健全各项制度,建立“不愿为”的自律机制,“不敢为”的惩戒机制,“不能为”的防范机制,以制度管人管事。三要慎独慎微。慎好——谨防嗜好误前程。嗜好,人皆有之。领导干部对自己的兴趣、爱好、习惯,如果不善节制,就有可能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成为不法之徒腐蚀的缺口。因此,一定不能恣情放纵,要高度警觉,面对所谓“朋友”不安好心的“意思”和形形色色的“糖衣炮弹”,莫轻易“笑纳”,勿“下不为例”。慎友——谨防被朋友拉下水。作为一个领导干部,在结交朋友方面不能不慎之又慎。因为有些“朋友”就是瞄着你手中的权力而来的,千方百计和你交朋友的目的,就是为了谋取非法利益。因此,一定要谨慎交友,冷静交友,从善交友,选良交友,择廉交友。要纯洁交友动机,从工作出发,从事业出发,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以德会友,多与普通群众交朋友。要升华交友境界,时刻坚持原则,保持清醒头脑,始终不忘自己党员干部的身份。要警惕个别人的“感情投资”和形形色色的“公关”,对那些别有用心的“朋友”不能“心太软”,应该当断则断,更不能把歃血为盟、愚昧迷信等社会陋习带到党内生活中来,带到实际工作中来。慎微——谨防小恶积大恶。有些领导干部认为,自己辛辛苦苦干工作,吃一点喝一点、玩一点乐一点,是人之常情,是小节,无伤大雅;有的认为只要不犯大错误、不搞大腐败,犯点小错误、有点小毛病,组织上也会宽容、原谅;还有的认为别人恣意腐败尚能逍遥法外,自己捞点蝇头小利,不足挂齿。正是这种小节无害的心理,使他们渐渐放松自我约束,滋长了放任心理。于是,今天占一点,明天捞一点,后天又贪一点,最后越陷越深,难以自拔。可见,小节并非无害,而是一切大害的开始,小节不保终累大德。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切记“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古训,“去小恶以保本真,积小善以成大德”。慎终——谨防晚节不保。一些领导干部面临离任之时,不是重晚节而是重晚利,置党纪国法和各项制度于不顾,拼命敛财。这不外乎是以下心理因素在作祟:吃亏、补偿心理——盲目地同大款、大腕攀比,同强占狂贪的暴富者攀比,因而比出了“吃亏”感,继而攀出了补偿心理,企图通过勤“捞”来弥补“损失”。及时行乐心理——在灯红酒绿面前心花、头晕、目眩,对奢靡生活由向往到痴迷、热衷,“潇洒”掉了自己的晚节。侥幸、冒险心理——自以为手段高明,无人知晓,无人猜疑,抱着“冒险一次,享受终生”的念头,不惜赌上政治前途和身家性命。从众心理——或者认为“随大流”保险,法不责众;或者认为“随大流”有利,“既能吃上肉又不沾上腥”。而实际上,同流必然合污,合污者终究逃不脱法律的惩处。因此,领导干部一定要防止心力的懈怠,防止灰暗心理的滋生,心志要专一,心力要坚毅,做到慎始慎终,始终如一。

稿源:红网 作者:杨子晚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返回顶部】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最新图文
  亚欧日报是大型综合日报,亚欧日报网路报是一家大型的网络报电子版,新闻信息涵盖四海五洲,新闻内容五花八门,新闻视角独特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