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执政为民 正文

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本质体现

作者: 来源:admin 关注: 时间:2017-03-16 11:09

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鲜明特征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活动的主体,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的意愿代表着时代的精神,反映着历史的主流,决定着社会前进的方向。人民总是在社会矛盾的运动中不断开辟前进的道路,总是从历史活动的实践和比较中不断寻找、揭示和发展指导自己前进的真理,从而不断地推动社会历史向前发展。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就是建立在这一科学理论基础之上的无产阶级政党。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这一科学论断,指出了无产阶级政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鲜明执政特征。

政党作为阶级矛盾的产物和政治斗争的工具,执政是其奋斗和追求的直接目标。而取得并掌握政权之后,作为一个执政党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巩固和延续政权,这就自然而然地要研究和探索执政的特点和规律,以确立科学、正确的执政理念。从一定意义上讲,一个政党是否真正成熟,能否长治久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执政特点和规律的认识水平与把握程度。在执政的历史条件下,党所处的地位、所担负的角色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中国共产党执政后究竟应该确立什么样的执政理念,不仅是党所必然面临和必须解决的“怎样执政”、“如何执政”的根本问题,而且是关系到党执政的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显而易见,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执政理念,党就无法完成执政的使命,更谈不上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

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自它成立之日起,就把自己确定为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并在党的《章程》里明确宣告:“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我们党的性质,决定了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意识,党的全部政策和实践活动都必须以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党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都必须紧紧依靠工人阶级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而奋斗与为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

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本质上体现了我们党执政理念的深刻内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有着根本上的一致性。首先,执政为民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庄严历史使命和神圣责任。坚持执政为民,就是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使命,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不断发展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其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深刻概括了我们党执政的根本目的、执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无产阶级政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是始终关系到党执政的全局性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取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因此,执政为民统一于我们党执政和贯彻“三个代表”要求的实践之中。党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不断推动中国社会的全面进步,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不断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从根本上讲,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的必然要求,而领会和落实“三个代表”要求又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才能从根本上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如果不同先进的执政理念、执政能力相联系,不同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相联系,党的先进性便无从谈起。一个政党,如果失去了自身的先进性,也就失去了生命力,丧失了执政党的资格。党的先进性,应当置于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中去考察,应当置于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奋斗中去考察,归根到底要看党在推动历史前进过程中的实际作用。只有把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之上,才能使人民群众真正把我们党看成是自己的代表,看成是自己的依靠和主心骨。所以,只有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永葆党的先进性,才能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才能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三、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坚实基础

进入新世纪的中国共产党,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和新的考验:一是国际形势空前复杂。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思想相互激荡,敌对势力从未放弃过颠覆社会主义的立场,其对我“西化”、“分化”的图谋有增无减。在这种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和异常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党能否经受住各种风浪,把中国的事情办好,这是一个十分严峻的考验。二是国内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矛盾日益增多,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经济成分、经济方式、组织形式、利益分配、就业方式等日趋多样化,加之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又面临着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在这种复杂的局势中,如何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也是我们党所面临的一个严峻考验。三是我们党在现阶段发生了两个至关重要的变化: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从一个在外部封锁状态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在全面改革开放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这两种变化给我们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考验。我们党要经受住新世纪的这些严峻考验,就必须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意识,不断增强执政为民的能力与水平,这是一个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能否巩固的重大问题。

“权为谁授”、“政为谁执”、“利为谁谋”,这是权力观的基本问题。党与人民群众关系问题的核心,就是党要按人民的意愿执好政、掌好权。能否执政为民,事关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与否。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共产党相继丧失执政地位,丢失政权。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于其执政后权力发生了异化,执政不为民,严重脱离人民群众,从而丧失了共产党自身存在的政治根基。据解体前的苏联社科院的一项调查显示:认为苏共能代表人民的仅占7%,而认为代表官僚、干部、工作人员的却占85%。正是由于执政为民意识的淡薄和权力的异变,导致了苏联解体。历史证明,无论是一个政党,还是一个政权,其执政地位的巩固与否,完全取决于能否执政为民。如果说共产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执政为民的话,那么马克思主义政党最大的危险就是脱离人民群众。

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必须高度关注党和群众的关系问题,这是关系到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和党的生死存亡的根本问题。党一旦失去了人民群众的信任、拥护和支持,党的执政地位就会丧失。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这是极为重要的政治观点,也是极为重要的政治要求。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如果一个政党执政不为民,脱离群众,就不能经受来自各方面的考验,就会丧失其执政地位,最终就要垮台。只有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意识,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切实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才能使党在错综复杂的局势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才能使党的执政基础坚如磐石。

四、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核心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不仅要解决要不要执政为民的问题,而且要解决怎样执政为民的问题。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的根本要求,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要求我们始终“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坚持这三个“一致性”,必须善于抓住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切实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这要求我们不仅能够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而且还要能够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

“三个代表’要求的本质在于坚持执政为民,执政为民在价值取向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人民性和共产党人根本宗旨的一致性。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几十年来不断奋斗的庄严使命。党要坚持执政为民,善于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取向。社会主义制度的创立,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一定的物质文化生活条件,井产党执政为民,就是要为人民谋利益,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共产党执政所努力追求的目标,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二是要以勤政为民、努力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根本。一个政党先进与否,主要应看它的理论和纲领是否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应坚持把人民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三是要以提高执政意识、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现实问题为基点。党的执政地位要求党必须不断提高执政意识,自觉地巩固政权,维护政权权威,运用政权为民谋利。只有为民谋利的愿望而无为民谋利的行动,执政为民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因此,要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入手,使执政为民成为具体的实践活动,把党的根本宗旨真正落实到各项工作之中,落实到最广大人民群众身上。四是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发展,发展问题是关系到人心向背以及党和国家的事业兴衰成败的重大政治问题。发展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立足中国现实,顺应时代潮流,开拓促进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新途径;发展必须坚持深化改革,集中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五是要以发扬人民民主为途径。共产党执政,就是要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人民民主不仅成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要求,而且也是实现执政为民的根本途径。只有充分发扬人民民主,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在建设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事业中的作用,才能真正完成党的执政为民的历史使命。六是要以提高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反对官僚主义、反腐倡廉为根本保证。不断提高党的执政水平与能力,始终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和切实实现执政为民的根本保证。坚持执政为民,必须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运用执政条件造福于广大人民。(奉学勤据人民网)

何为执政理念?

可以理解为执政的指导思想,其中主要的应是价值取向。我们党长期确立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宪法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和“执政为民”,胡锦涛同志提出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等等,都是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它们清楚地表明了我们执政的宗旨、目的和价值取向,对于我们如何执政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有了正确的理念,才会有正确的行为。提高执政能力,首先就要进一步梳理和明确我们的执政理念。(李忠杰)

(责任编辑: 虞佳佳 )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返回顶部】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最新图文
  亚欧日报是大型综合日报,亚欧日报网路报是一家大型的网络报电子版,新闻信息涵盖四海五洲,新闻内容五花八门,新闻视角独特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