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杨善洲精神的基本内涵
革命圣地延安,孕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为其灵魂,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为其精髓,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为其本质,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作风为其标志。延安精神集中了中国共产党人崇高品德和优良作风,永远是共产党人的传家宝。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前仆后继,英勇奋斗。在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精神动力作用,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着巨大和深远的影响。不管社会多么发展,科技多么进步,经济多么强大,延安精神任何时候都不能丢。
杨善洲正是继承、发扬和拓展延安精神的代表。他恪守信念、对党忠诚,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献身党的事业、鞠躬尽瘁,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他的先进事迹,无一不闪耀着延安精神的光辉。杨善洲是把延安精神普及化、大众化的好典型,是与时俱进、具有时代特征的先进典型。
二、时代呼唤杨善洲精神
当前,“十二五”规划已经制定,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大政方针已经确定,党的领导是实现“十二五”目标的根本保证。新的形势和任务对领导干部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人民群众对领导干部有着更多更高的期待。党员干部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
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际国内环境深刻变化,使领导干部面临的挑战和考验越来越大、越来越多。意识形态多元化,诱惑不断增多,一些共产党人思想滑坡,不能经受考验,只顾追求个人利益,在工作上得过且过,脱离甚至背离群众,工作作风“散”、“满”、“推”、“浮”、“混”。重物质享受,轻精神修为,滋生出了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腐朽思想。对此,中央一再告诫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
杨善洲,一个闪现着熠熠光辉的名字在云岭山水间、在神州大地传扬。清正廉洁,爱民、利民、为民、植根于人民沃土。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是领导干部的典范,是离退休干部的榜样。他用时间和生命铸就的大公无私精神感人至深,催人奋进。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标杆,是党员、干部洗礼灵魂的需要,是永葆革命精神的需要,是永葆党的事业、永葆人民江山的需要。时代,需要杨善洲精神,在带领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里,需要千千万万个杨善洲式的好干部。
三、以杨善洲精神执政为民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杨善洲同志是共产党人的一面镜子。以他为镜,可让人知荣辱、明职责、立言行,激励党员干部真抓实干、创先争优。
(一)学习杨善洲精神,以正确的世界观立身,把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化作一心一意为国家为人民利益奋斗终身的实际行动,襟怀坦白,光明磊落,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员的立身之本、成事之基、动力之源。杨善洲30岁担任县级领导,39岁担任地委副书记,50岁担任地委书记,在地方党委部门工作的40多年间,牢记党的宗旨,保持平民干部本色,戴草帽,穿草鞋,当地群众亲切地称呼他为“草帽书记”、“百姓书记”,他很少在机关办公室,大部分时间都在深入田间地头搞调研、访民情,和百姓共同劳动,为改变保山地区的面貌,倾注了全部的心血。他说:“我们共产党员就要像鲁迅说的那样,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输出的是血!”
退休后放弃省城的舒适条件,带领家人和群众扎根荒山、植树造林22年。克服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到收获劳动成果的时候,把价值超过3亿元的大亮山林场无偿移交给政府,自己不要任何报酬。
正是怀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和人民群众的无比热爱,他把党和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党和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党和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把整个身心献给了山区人民,用言行诠释了他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给共产党人树立了光辉典范。
(二)学习杨善洲精神,以正确的权力观用权,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行使权力的根本标准,常怀敬畏之心、戒惧之意,自觉接受监督,不断增强辨别是非和抵制诱惑的能力,公正处事、公道用人,克己奉公、清正廉洁。
杨善洲同志用毕生精力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忠贞不渝地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一辈子不为权力所累、不为地位所累、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私情所累,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公仆本色。
他为民办教师家属办理农转非却不肯为自己的家属办理农转非;即便是6.5元的便宜,他都不去沾。面对政府送来的20万元奖金,他自己只留了4万给老伴,其他的全部捐献了。按照政策,母亲、爱人和不满16岁的儿女本可转为城镇户口,但他坚决推辞,把指标留给其他同志。二女儿初中毕业后想去参加县里招工考试,因为农村户口不符合招工条件而失掉机会。然而,他看到困难的人家缺衣少被,遇上哪个群众买种子、买牲口少钱,他从不吝啬地解囊相助;他下乡调研,自掏腰包帮助村民造蜂箱养蜂;帮助百姓钉马掌、教年轻石工砌石,只要是百姓需要的,他都没有一点官员“派头”,千方百计帮助干部群众解决一系列实际困难。“我们奋斗一辈子,不就是为了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有一个幸福的家园吗?” “共产党员不要躲在机关里做盆景,要到人民群众中去当雪松。”朴实的话语中渗透着“乡土气息”与坚韧品质。老书记退休后在创办林场的同时,还想方设法为周边的老百姓解决实际困难。带领下乡民修通了18公里弹石路,为芭蕉林架了通电。大亮山林场的发展,更是给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严和宽之间,充分彰显了高风亮节。无情未必真豪杰,为官几十年里,他自感愧对年迈的母亲,含辛茹苦的老伴,每天上山种地、喂牛、打猪草的女儿女婿,开着农用车跑运输的孙子们。但在公私之间、家国之间,他深知自己必须担负比常人更大的责任,经受比常人更多的考验--他不是不关心家人,而是寄大爱于人民。
他以一生的忠诚和执着,守卫一名优秀党员大公无私精神高地,演绎一位领导干部清正廉洁、淡泊名利的公仆情怀。
(三)学习杨善洲精神,以正确的事业观干事,始终保持一股艰苦奋斗的劲头和锐意进取的激情,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用在干事创业上,在难题面前敢于开拓,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在风险面前敢担责任,不断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努力创造出无愧于党、无愧于国家、无愧于人民的业绩。
艰苦奋斗历来是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杨善洲用他的一生描写了共产党人的朴素情怀。他常年住在十多平方米的小屋里,睡木板床,一身发了白的灰色中山装,夏天草鞋,冬天胶鞋,节衣缩食;买树苗资金不足,他经常上街捡果核。从不以职务之便为家人和身边人员谋取任何私利。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和人格力量鼓舞和引领着人们为建设美好家园而不懈奋斗。他说“虽然我的职务退休,但共产党员的身份永不退休!但有我力所能及的事,我还要接着帮群众办”。走下工作岗位以后,省委书记代表省委找他谈话,让他退休后搬到昆明居住,他婉言谢绝了:“我要回家乡施甸种树,为家乡百姓造一片绿洲。”正是凭着这种坚定的党性观念和宗旨意识,怀着对故土的眷恋和对群众的热爱,杨善洲在退休后的第三天就说服家人,放弃了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回到家乡施甸县无偿担任大亮山林场场长,一干就是22年。
“杨善洲,杨善洲,老牛拉车不回头,退休又钻山沟沟……”这是老百姓中广为流传的顺口溜。艰苦奋斗在大亮山林场,每天起早贪黑勤劳动,把荒凉空旷,山石裸露的荒山建成了苍翠的绿洲,让不毛之地变成了生命的乐园。
他俭以养德,知行一致,甘于清贫,乐于奉献,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把“为人民服务”五个字深深地刻进了自己的心里,并心甘情愿一辈子奉献不止。
(四)学习杨善洲,以正确的群众观做人,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始终站稳群众立场,认真贯彻群众路线,自觉增进群众感情,把老百姓的事看成头等大事,把群众的冷暖疾苦挂在心上,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
杨善洲同志一心装着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他带领干部徒步下乡考察,走到哪里就搭个帐篷住下,从不扰民,还千方百计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上的困难,把自己的工资拿给群众买种子、购化肥,不计其数。他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平易近人。保山5个县99个乡,每个乡都留下了他的脚印。他多次说过:“不管在什么位置上,都要为群众着想”、“带领群众干,做给群众看,不高高在上瞎指挥,群众才会服你。”这些朴实的语言闪耀着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火花。他无私奉献、淡泊名利、先人后己的高尚情操。他“为官”多年没有为家人安置工作和捞上一册“农转非”本本。他也没有给家里盖上一间像样的房子,时常对家里人说:过日子,吃处有个锅,睡处有个“窝”就行。
他牢记党的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领导岗位上,体现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时刻保持人民公仆的本色,一辈子都把精力放在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上。从不把自己当成“官”,“草鞋书记”“农民书记”“百姓书记”这一个个亲切的称呼正是人民群众对他努力工作的认可,对他无私奉献的肯定,对他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赞扬。
杨善洲为官 30 余载,把全部的心血和热情都投入在了艰苦奋斗为民群众办实事上,受人敬重,退休之后又用生命的余热把家乡的荒山变得山清水秀,获得全国“绿化标兵提名奖”、“环境保护杰出贡献奖”等多项殊荣。无论为官还是做事,从不谋私求利,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坚持以德立身、以公处事、以廉树威,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
广大党员干部要把杨善洲精神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把心思凝聚到干事创业、推动发展上面来,更好的以杨善洲精神执政为民。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